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不少人認為此人當皇帝,清朝將會不一樣,其實他比慈禧都賣國

清朝的沒落, 清史專家們大多認為是從道光開始的, 道光帝傳位給資質平庸的咸豐, 就讓這個帝國更加無法挽回的滑落到深淵。 咸豐死後, 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 統治了中國半個世紀, 更是讓人扼腕歎息。 不少人認為, 道光如能傳位給更為聰明的恭親王奕訢, 局勢有可能不同, 真的如此嗎?

其實, 恭親王確實才智過人, 由於排行第六, 又經常和洋人打交道, 有“鬼子六”之稱。 不過按照此人後來的作派和風格, 儘管聰明伶俐, 也僅限於朝堂爭鬥, 守成尚且不足, 難以扶大廈之將傾。 在與強國打交道之中, 他備受國際好評,

但實際上, 他比慈禧更加畏懼洋人, 更加賣國。

凡事都是有一個過程的, 恭親王怕洋人, 也並非一蹴而就, 而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時, 奕訢還才七歲, 自然沒有表現。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時, 恭親王已經是鑲紅旗蒙古都統,

還曾擔任過軍機處行走, 有了一定的發言權。 當咸豐打算派耆英去天津參予議和時, 他就上書說耆英太軟弱, 不能擔此重任, 還在奏疏中表示談判一定要強硬。

直到英法聯軍打到北京之前, 恭親王的態度就是以戰迫和。 他認為, 堂堂天朝上國, 不會被幾個散兵游勇打敗, 一定不能服軟。 等到跛腳的咸豐帝帶著老婆遠遠跑到承德避難, 讓他擔任議和大臣時, 他才知道清朝與外國侵略者的差距有多大。

當英法聯軍輕鬆攻入北京, 火燒圓明園之後, 恭親王逐漸改變了看法。 在談判桌前, 他分別與英使、法使簽訂《中英北京條約》與《中法北京條約》。 雖然條約極盡屈辱, 但客觀來說, 過錯並不在他。 相反, 他畢竟還挽救了清王朝,

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當他打開眼界之後, 迅速拜倒在洋人的淫威之下, 變得連自己都想不到的軟弱。 就在當年, 咸豐帝在承德, 他就聯合幾位大臣一起呈上《通籌夷務全域酌擬章程六條折》。 在這篇文章中, 他分析了當前的國內國內形勢, 認為清朝正處於內外交困之際,

內有太平天國、撚軍, 外有西方列強的虎視眈眈。

局勢判斷不錯, 可是, 奕訢做出的判斷認為太平天國、撚軍才是心腹之患, 是要革清王朝老命的。 西方列強, 尤其是英、俄兩國, 不過就是肢體之患。 他天真的說洋人不是“性同犬羊”, 毫無道義的, 他們“並不利我土地人民, 猶可以信義籠絡”。 這種獻媚洋人的政策與慈禧“寧與洋人, 不與家奴”的思想不謀而合, 後來清政府基本也是按此執政的。

在同治三年的中俄談判中, 俄國擺出入侵的架勢, 奕訢馬上服軟, 他認為:“該國如此強橫, 若不早為完結, 誠恐釀成不可收拾之勢”。於是,在未動刀兵的情況下,奕訢同意烏裡雅蘇台將軍明誼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一口氣割讓了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同治九年,天津教案爆發,此事是非曲折,奕訢心知肚明。他明知道“曲在洋人”,卻不敢得罪法國人,而是支持曾國藩鎮壓群眾,懲處天津知府和知縣,儘快了結此事。天津教案給曾國藩蒙上了巨大的污點,讓他一年之後就羞愧而死。其實恭親王在此事上的對外妥協、“曲全鄰好”的態度,連親弟弟奕譞都非常惱火,他指責奕訢“夷務尚無起色”,對“外夷”提出的要求“有可無否”。

由於敏感的身份,恭親王的政治生涯也受到慈禧的打壓而沉浮不定。在他的人生後期權力式微,影響不了大局也就談不上繼續賣國求榮。但此人的才智,遠沒有電視劇所表現出的那麼傑出。連曾國藩在臨終前也評價他:“有小智”、“晃蕩不能立足”。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史通俗演義》

誠恐釀成不可收拾之勢”。於是,在未動刀兵的情況下,奕訢同意烏裡雅蘇台將軍明誼簽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一口氣割讓了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同治九年,天津教案爆發,此事是非曲折,奕訢心知肚明。他明知道“曲在洋人”,卻不敢得罪法國人,而是支持曾國藩鎮壓群眾,懲處天津知府和知縣,儘快了結此事。天津教案給曾國藩蒙上了巨大的污點,讓他一年之後就羞愧而死。其實恭親王在此事上的對外妥協、“曲全鄰好”的態度,連親弟弟奕譞都非常惱火,他指責奕訢“夷務尚無起色”,對“外夷”提出的要求“有可無否”。

由於敏感的身份,恭親王的政治生涯也受到慈禧的打壓而沉浮不定。在他的人生後期權力式微,影響不了大局也就談不上繼續賣國求榮。但此人的才智,遠沒有電視劇所表現出的那麼傑出。連曾國藩在臨終前也評價他:“有小智”、“晃蕩不能立足”。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史通俗演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