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福州玩了三天,我再也不想去成都了|海岸線計畫

離開溫州一天之後, 我們抵達了福州, 上海的朋友大個濤致電慰問:

大個濤:大蔔你們海岸線計畫走到哪兒啦?

蘿蔔:到福州啦, 準備在這待兩天, 好吃的可多了!

大個濤:福州?福州在哪裡?

蘿蔔:福建的省會啊, 你連福州都不知道在哪?

大個濤:福建省會不是廈門麼?

蘿蔔:……

如果評選全國各大冷門省會城市, 福州肯定能排到前幾, 但和廣西、寧夏等偏遠省份不同, 福州居於東南沿海這個熱門旅遊區域, 卻未能成為一個熱門旅遊城市。 蘿蔔幾年裡出差去過全國幾十個大小城市, 卻沒有來過福州一次。 若非這次海岸線計畫, 我們至今都不會認識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

而在幾天接觸之後我發現, 福州與近兩年紅得發紫的成都頗為相似, 喜歡成都的人, 一定也會喜歡福州。

和成都一樣, 福州的地理環境同樣四面環山。 驅車進入福州, 需要駛過一條長達數千米的下坡隧道。 在隧道滑行時我就在想, 藏在這麼大一個山谷裡面, 縱使距離海邊不遠, 但風頭都被不到300公里外的廈門搶走了, 福州能有多少值得探究的呢?就把它當作一個歇腳點吧。

沒想到這麼一歇, 我們就在福州住了三天。

福州·城市篇

抵達福州當晚已經10點左右,

就到市中心隨便找了個小旅館將就住下, 第二天起床已經將近中午, 兩個人就開始覓食。 剛出酒店, 我們就發現了福州城區的一個特點:天橋。

天橋每個城市都有, 福州天橋比較特別的, 是橋面不設階梯、而是緩坡, 行人、自行車、電瓶車和摩托車都可以上橋。

上橋之後, 橋面並非直接跨路而過, 而是經常向外繞一截, 好讓路另一面的行人、行車也可以上橋。

交通高峰期, 天橋流量非常高, 非機動車在橋面兩側人流中間快速穿梭, 行人的步伐也比較疾, 好似生怕會耽誤阻礙了別人。

讓我意外的是, 在並不寬敞的橋面上有著如此繁雜的交通參與者, 天橋卻幾乎不會堵塞, 效率很高。 很快我就觀察到, 橋面上的車流都是朝著逆時針一個方向在走, 人流也基本按照相同方向, 這樣一來有的人可能需要繞半圈, 但整體天橋的交通效率就高了很多。

如果說天橋的逆時針統一走向保證了交通順暢,路面上兩條路的行人、行車對向流通時,依然能疾而不亂,就真的讓我心生佩服了。

紅燈剛滅,路對面的人車大軍洶洶而來:

與此同時,我們這一側也毫不示弱:

每一側的人車都已經把路面占滿,“兩軍”交匯一場混戰似乎不可避免,但實際上行人、行車都已極快的速度完成交叉,沒有和任何人或車有衝撞、接觸,就已經走到了路對面。

從這幾張圖就能看出,福州街道上的電瓶車是非常多的,我比較熟悉的上海、蘇州、杭州等地,市區內電瓶車存在感很弱,對交通沒有明顯的影響。而在四五線小城市或縣城中,電瓶車、老年代步車就是交通毒瘤,對機動車和行人都帶來很大的麻煩和危險。

而在福州,電瓶車明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的密度更甚於小縣城,但在街道上這些電瓶車卻很少對汽車、行人造車阻礙,我們看一下福州一條主幹道的場面,可以說是秩序井然:

所以,在交通方面,我們在進入福州之後就得到一個不錯的印象,讓人感覺這個城市很熱鬧,但並不雜亂。停好車在街道上散步,一直都有寬敞、整潔的人行道可以放心行走,和汽車、電瓶車都進行了很好的隔離。

福州是座老城,老城的一大特點,就是市區各處散落著各個朝代留下來的城牆、寺廟或樓宇,這些建築不一定能成為景點,但它們的存在會賦予一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方面,北京、南京、成都、洛陽等古城皆是如此。

所以,從照片就能看出來,福州整體有點舊舊的感覺,好像一張經過幾十年歲月洗刷之後泛黃的照片。這種舊舊的感覺,不止是存在於時間比較老的樓上,一些明顯沒有多少年歷史的大樓,也蒙著一層薄薄的陳舊感。

這種陳舊感讓我想起了同為省會城市的海口,但兩座城市的感覺又完全不同。海口的舊更像是老舊,一棟樓的外層如果看似有十年歷史的話,裡面最少像是十五年前的建築,整座城市都有種落後、年邁的感覺。

福州則不同,在城區幾乎找不到一座嶄新的大樓,但進到商場或酒店的樓內,牆面、地面、室內的裝潢等等都是潔淨、清新的。

此外,福州的建築大多方正、穩重,任何一個角度望過去,都有一種賞心悅目的秩序感,道路東南西北也清晰明瞭,就連共用單車、私人電瓶車都被整齊擺放著。福州的建築有點類似北京,但又沒帝都的建築那麼莊重、嚴肅。

福州城區內又多水多山,閩江在這裡分流而過,石鼓名山、金牛山、金牛山和高蓋山分佈城區東南西北,市區還有一座西湖公園。我和蘑菇只去了最近的雞公山,公園雖然不是著名景點,裡面也不乏別致的風景。

另外,金牛山有一條總長19公里的森林步道,名為福道。來福州這幾天,一直不知道福州的地標建築是什麼,但我覺得最能代表福州內涵和氣質的,應該就是這條福道了。

所以,福州城區給我的印象,就像是爸媽房間掛滿舊衣物的衣櫃,裡面的衣服早已不再新潮,但一直被主任悉心打理、保存著,它們看起來不惹眼、不光鮮,但穿起來卻是最貼身、最舒服的。

福州·美食篇

原本打算只在福州歇一天就啟程,但在當地吃上一頓飯後我們就決定,這兩天是要賴在這個地方不走啦!

三坊七巷,類似成都的寬窄巷子,但知名度遠不如後者。我們的第一餐,就選在三坊七巷中心的一家連鎖館子——【醉得意】,味美價廉,這裡免費打廣告也無妨了。進到店裡之後,接連幾個小驚喜:

驚喜1:餐具免費:餐具進店後自行在前臺取,提著一個小籃子,內置四碗和兩套筷子、調羹。大家相信和我們一樣,對參觀那些用塑膠紙包好的收費餐具習以為常了,那種餐具真的是既不衛生又不經濟。

驚喜2:茶水飲料免費自取:全國各地餐館的免費飲料,最多是一壺劣質茶水,醉得意卻有一個免費茶水吧台,隨意自取,品種也涵蓋雪碧、可樂、橙汁和熱茶,而這熱茶喝到嘴裡,並不是刷鍋水那樣的劣質味道。

驚喜3:菜價超低:醉得意的拿手好菜是【醉排骨】,在菜單上位於最醒目的位置,而這一道菜的價格,只有8元!這個價格即便在小縣城,也只能買到一小盤涼菜了,而這道8塊錢的醉排骨,雖然量不算大,但味道很贊,絕不是敷衍了事。

除此之外,我們點了一個小黃瓜、一個鹹蛋黃焗山藥、一個木耳山藥以及一盤脆皮鴨,一共四熱一涼,五個菜加上每個人自取收費的米飯,這頓飯吃下來一共花了86元。

除了8塊錢的醉排骨是小份外,其餘每份菜的量都不少,這盤脆皮鴨到最後還剩了一半,被蘑菇打包回去當夜宵了。

回想一天前在溫州吃的海鮮兩菜一東加花生米,就花了兩百多塊錢,也難怪福州這麼熱鬧、而溫州那麼昏沉了。

吃飽了第一頓飯之後,我們在三坊七巷逛了一圈,對福州的特色飲食和小吃有了大概的瞭解,剩下的就是等飯點一到就一個一個去打卡品嘗了。

福州的飲食,傳到外面的似乎不多,肉燕、鍋邊、蠣餅、撈化、光餅、芋泥等等,都是之前連名字都沒聽過的主食、小吃,就算是號稱十大名菜的佛跳牆,在外省能見到的機會也很少,更別提做法地道的了。

閒逛之時,我們經常看到名為【淳百味】的連鎖小店,標著“做更好吃的沙縣美食”這樣的Slogan。後來就好奇進去看了下,發現店面裝潢比平時常見的沙縣小吃整潔、光鮮得多,但飯菜的價格卻不相上下。因為當時剛吃過飯,我們沒有點主食,兩個人就點了一份沒聽過的【芋餃】,3元錢三個。

不一會,服務員把芋餃端上桌,緊接著又端來了兩碗清湯及兩份餐具,在店裡只花費了3元錢,就受到了上賓的待遇。這份貼心,我們免費打10次廣告都心甘情願,而芋餃吃到嘴裡,口感軟糯味道香濃,也遠非沙縣小吃的蒸餃能比得了。

說到這,蘿蔔突然有了感悟:一家優秀的餐館,應該是服務、味道、衛生俱佳,而實際上,這三項又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用心對待顧客的人,服務時自然親切周到、食材自然力求乾淨、新鮮,店面的衛生,也肯定會像自家一般保持整潔。

所以,想瞭解一家館子的方方面面,從任何一環的表現就都能推測出來了。

醉得意之後的第二餐,也是當地的一家連鎖店——【周麻婆】。這家店主打的似乎不是閩菜,但很多地方和醉得意很相似,例如茶水、飲料甚至小吃都是免費自取,菜價同樣非常便宜,主打菜麻婆豆腐的價格更是低到變態——2元!

這份兩塊錢麻婆豆腐的量並不算少,當時我和蘑菇就想到,如果有人想省錢的話,到店裡點一份麻婆豆腐加一個人的米飯,而飲料、茶水、水果和小食都免費,完全可以飽餐一頓。

這一頓我們點得很謹慎,三菜一湯,但沒想到牛蛙分量甚足,吃到最後又剩下一碗,給蘑菇打包回去當了零食,而這一頓飯的價格更便宜,一共只有75。而在其它城市,這一鍋香辣鮮嫩的牛蛙怕就要六七十了。

連吃兩頓都吃不了兜著回,我們後來吃飯更加謹慎,第三頓飯選擇了連鎖老店【老福洲】,一共點了一盤南煎肝、一碗肉燕和一小碟芋泥。表面看兩個人吃很窮酸,但吃起來其實很過癮,最後也終於沒有剩菜,花費42元。

這頓飯裡,肉燕不用多說,跟普通的小餛飩很像。而這份看起來鮮紅欲滴的【南煎肝】不可錯過,蘿蔔本不愛吃肝,平時能吃到的各種肝都比較幹硬,嚼起來有顆粒感。南煎肝吃到嘴裡,口感極其嫩滑,入口幾乎就要化,不用咀嚼就能咽下去。而它的味道幾乎沒有內臟的那種腥,口感和滋味都讓我想到了烤肉時常吃的牛舌。

所以,不愛吃肝的人來到福州,一定要點份南煎肝。

至於這碟不起眼的【芋泥】,吃到嘴裡沒有讓我想起任何其它食物,因為我之前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甜品。它味道很甜,非常甜,甜到似乎靠味覺就激發出了類似幸福感的激素。但是,香甜到極致的芋泥,甜過之後卻一點不會刺激過度,如果是靠糖的話,甜過之後總會有一部分化學物質殘留在舌頭上賴著不走,讓人生厭。而一碟芋泥吃完之後,不會在舌頭上滯留太久,後味是保留本味的前提下,一點一點消退的。

這碟芋泥,我和蘑菇是搶著吃完的。

這頓飯我們吃了八分飽,為的是待會還能吃其它的小吃,散步的時候,遇到了這家蔥餅小店,後來瞭解到,這種餅是當地名吃【光餅】的一種,裡面加了肉餡。價格非常便宜,10塊錢6個,出於謹慎,我們只買了三個,後來蘑菇咬了一口,停下來說:“不行,我還要買!”

味道如何,圖片是能說話的。蔥香、肉香、餅自身的焦香,還有粘在表面的芝麻香,一口下去,就在嘴裡上演了一曲四重奏……覺得我用詞太浮誇?等你有機會吃上兩個,肯定跟我們有同感。

吃完這些,我們下一步就開始尋找一直沒吃到的【鍋邊】了。鍋邊在福州,就好像北方的小麵館,隨處可見,是當地人常吃的一種主食。它和四川常見的鍋邊饃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就是這種食物都是貼在熱鍋的鍋壁上燙熟的。

在一條大路旁不起眼的角落,我們發現了一家一看就有年頭的鍋邊店,尋覓當地美食,必須要到犄角旮旯探尋當地人養活的那些小餐館,這一點是合格吃貨必備的最基本技能。

進店之後,鍋邊位於功能表醒目位置,發現它是按照配菜樣式的多少來計算價格的。因為這家是海鮮鍋邊,配菜主要就是干貝、花蛤、魚幹、蝦米、海蠣明蝦、魷魚絲等。因為剛才已經吃到八分飽了,我和蘑菇兩個人就點了一份8元的鍋邊。

這時,趁著阿姨在廚房執勺,我趕緊蹭到了旁邊,拍下了烹飪鍋邊的整個過程:

將各種配菜倒入水中

用小碗盛些米漿

米漿均勻倒在未沾水的熱鍋壁上

很快,米漿在熱鍋壁上凝固成餅,用鏟子迅速揭下

一碗熱騰騰的海鮮鍋邊,出爐

這碗鍋邊做起來非常簡單,看起來也毫不起眼,吃到肚子裡面卻很舒服。米漿凝固的薄皮,圖片看起來很軟,實際上吃到嘴裡,還是有存在感的,不像餛飩面皮那麼軟嫩。

而鍋邊味道如何,關鍵則在於配菜。我們這碗8塊錢的鍋邊裡面有6種配菜,它們大多沉在碗底,每一勺下去,總會想撈魚般有所收穫,這些鮮香的小海味和平淡的鍋邊一起吃到嘴裡,每一口的味道、口感都不太一樣,每吃完一口,就更期待著下一口的味道。

以上,就是逗留福州這幾天,我們吃到的那些值得分享的美食。雖然吃到了很多之前沒聽過的小吃,卻沒能嘗到福州大菜【佛跳牆】的香味,是此行的一大遺憾。其實在福州的很多餐館裡,佛跳牆的價格並不算高,例如【醉得意】的佛跳牆一份只需88元,我們一直沒吃成,到底還是捨不得其它各種美食,都想嘗一下,就一直一直往後拖,誰知竟拖到最後都沒能吃上一次。

也好,帶著遺憾與不舍離開,才是最好的分別。

最後說兩句

福州美食篇的總結,不是關於吃飯,而是關於吃藥。海岸線計畫開始時,牙齦就有點上火發腫,到了福州後愈發嚴重,但擔心藥房的人無法對症下藥、又嫌去大醫院太麻煩,就一直拖著。

一天傍晚我們從雞公山公園出來後,在一條路上看到一家衛生服務站,蘑菇就拉我進去找大夫看牙。進去之後,我就有種久違了的在小診所看病的感覺,裡面只有一個大夫、兩個護士,大夫讓我張口看了一眼,說是牙周炎,就建議我打針吃藥。因為怕疼,我就選擇了先吃藥。

等藥的時候,花了幾分鐘時間,不是人多需要排隊,也不是護士效率慢,而是護士配藥是按照藥方把幾種藥一包一包配好,每頓只需打開一包吞下即可。

自從大學畢業來到上海之後,就再沒取過這種一包一包配好的藥了,大城市只有醫院和藥房,沒有這種老大夫坐診的小診所。每次看大病小病都要在醫院排許久的隊,排到之後大夫三兩下就完成診斷,要麼下樓抓上百塊錢的藥、要麼下樓做上百塊錢的檢查然後再回來抓藥。牙疼、感冒這種小病,很多時候就因為怕麻煩怕花錢,於是要麼痛苦地把病熬過去,要麼就慢慢給耽擱成了大病。

來到福州,很慶倖還有這種類似小診所的衛生站,大夫看完病不會急著催促“下一位!”,而是會耐心補上幾句叮囑“不要吃辣不要抽煙,多喝水……”。這種帶溫度的看病,還有誰會怕呢?

藥拿回去吃了兩頓,折磨了我近一周的腫痛,已經消了大半了。

如果說天橋的逆時針統一走向保證了交通順暢,路面上兩條路的行人、行車對向流通時,依然能疾而不亂,就真的讓我心生佩服了。

紅燈剛滅,路對面的人車大軍洶洶而來:

與此同時,我們這一側也毫不示弱:

每一側的人車都已經把路面占滿,“兩軍”交匯一場混戰似乎不可避免,但實際上行人、行車都已極快的速度完成交叉,沒有和任何人或車有衝撞、接觸,就已經走到了路對面。

從這幾張圖就能看出,福州街道上的電瓶車是非常多的,我比較熟悉的上海、蘇州、杭州等地,市區內電瓶車存在感很弱,對交通沒有明顯的影響。而在四五線小城市或縣城中,電瓶車、老年代步車就是交通毒瘤,對機動車和行人都帶來很大的麻煩和危險。

而在福州,電瓶車明顯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的密度更甚於小縣城,但在街道上這些電瓶車卻很少對汽車、行人造車阻礙,我們看一下福州一條主幹道的場面,可以說是秩序井然:

所以,在交通方面,我們在進入福州之後就得到一個不錯的印象,讓人感覺這個城市很熱鬧,但並不雜亂。停好車在街道上散步,一直都有寬敞、整潔的人行道可以放心行走,和汽車、電瓶車都進行了很好的隔離。

福州是座老城,老城的一大特點,就是市區各處散落著各個朝代留下來的城牆、寺廟或樓宇,這些建築不一定能成為景點,但它們的存在會賦予一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方面,北京、南京、成都、洛陽等古城皆是如此。

所以,從照片就能看出來,福州整體有點舊舊的感覺,好像一張經過幾十年歲月洗刷之後泛黃的照片。這種舊舊的感覺,不止是存在於時間比較老的樓上,一些明顯沒有多少年歷史的大樓,也蒙著一層薄薄的陳舊感。

這種陳舊感讓我想起了同為省會城市的海口,但兩座城市的感覺又完全不同。海口的舊更像是老舊,一棟樓的外層如果看似有十年歷史的話,裡面最少像是十五年前的建築,整座城市都有種落後、年邁的感覺。

福州則不同,在城區幾乎找不到一座嶄新的大樓,但進到商場或酒店的樓內,牆面、地面、室內的裝潢等等都是潔淨、清新的。

此外,福州的建築大多方正、穩重,任何一個角度望過去,都有一種賞心悅目的秩序感,道路東南西北也清晰明瞭,就連共用單車、私人電瓶車都被整齊擺放著。福州的建築有點類似北京,但又沒帝都的建築那麼莊重、嚴肅。

福州城區內又多水多山,閩江在這裡分流而過,石鼓名山、金牛山、金牛山和高蓋山分佈城區東南西北,市區還有一座西湖公園。我和蘑菇只去了最近的雞公山,公園雖然不是著名景點,裡面也不乏別致的風景。

另外,金牛山有一條總長19公里的森林步道,名為福道。來福州這幾天,一直不知道福州的地標建築是什麼,但我覺得最能代表福州內涵和氣質的,應該就是這條福道了。

所以,福州城區給我的印象,就像是爸媽房間掛滿舊衣物的衣櫃,裡面的衣服早已不再新潮,但一直被主任悉心打理、保存著,它們看起來不惹眼、不光鮮,但穿起來卻是最貼身、最舒服的。

福州·美食篇

原本打算只在福州歇一天就啟程,但在當地吃上一頓飯後我們就決定,這兩天是要賴在這個地方不走啦!

三坊七巷,類似成都的寬窄巷子,但知名度遠不如後者。我們的第一餐,就選在三坊七巷中心的一家連鎖館子——【醉得意】,味美價廉,這裡免費打廣告也無妨了。進到店裡之後,接連幾個小驚喜:

驚喜1:餐具免費:餐具進店後自行在前臺取,提著一個小籃子,內置四碗和兩套筷子、調羹。大家相信和我們一樣,對參觀那些用塑膠紙包好的收費餐具習以為常了,那種餐具真的是既不衛生又不經濟。

驚喜2:茶水飲料免費自取:全國各地餐館的免費飲料,最多是一壺劣質茶水,醉得意卻有一個免費茶水吧台,隨意自取,品種也涵蓋雪碧、可樂、橙汁和熱茶,而這熱茶喝到嘴裡,並不是刷鍋水那樣的劣質味道。

驚喜3:菜價超低:醉得意的拿手好菜是【醉排骨】,在菜單上位於最醒目的位置,而這一道菜的價格,只有8元!這個價格即便在小縣城,也只能買到一小盤涼菜了,而這道8塊錢的醉排骨,雖然量不算大,但味道很贊,絕不是敷衍了事。

除此之外,我們點了一個小黃瓜、一個鹹蛋黃焗山藥、一個木耳山藥以及一盤脆皮鴨,一共四熱一涼,五個菜加上每個人自取收費的米飯,這頓飯吃下來一共花了86元。

除了8塊錢的醉排骨是小份外,其餘每份菜的量都不少,這盤脆皮鴨到最後還剩了一半,被蘑菇打包回去當夜宵了。

回想一天前在溫州吃的海鮮兩菜一東加花生米,就花了兩百多塊錢,也難怪福州這麼熱鬧、而溫州那麼昏沉了。

吃飽了第一頓飯之後,我們在三坊七巷逛了一圈,對福州的特色飲食和小吃有了大概的瞭解,剩下的就是等飯點一到就一個一個去打卡品嘗了。

福州的飲食,傳到外面的似乎不多,肉燕、鍋邊、蠣餅、撈化、光餅、芋泥等等,都是之前連名字都沒聽過的主食、小吃,就算是號稱十大名菜的佛跳牆,在外省能見到的機會也很少,更別提做法地道的了。

閒逛之時,我們經常看到名為【淳百味】的連鎖小店,標著“做更好吃的沙縣美食”這樣的Slogan。後來就好奇進去看了下,發現店面裝潢比平時常見的沙縣小吃整潔、光鮮得多,但飯菜的價格卻不相上下。因為當時剛吃過飯,我們沒有點主食,兩個人就點了一份沒聽過的【芋餃】,3元錢三個。

不一會,服務員把芋餃端上桌,緊接著又端來了兩碗清湯及兩份餐具,在店裡只花費了3元錢,就受到了上賓的待遇。這份貼心,我們免費打10次廣告都心甘情願,而芋餃吃到嘴裡,口感軟糯味道香濃,也遠非沙縣小吃的蒸餃能比得了。

說到這,蘿蔔突然有了感悟:一家優秀的餐館,應該是服務、味道、衛生俱佳,而實際上,這三項又是相輔相成的,因為用心對待顧客的人,服務時自然親切周到、食材自然力求乾淨、新鮮,店面的衛生,也肯定會像自家一般保持整潔。

所以,想瞭解一家館子的方方面面,從任何一環的表現就都能推測出來了。

醉得意之後的第二餐,也是當地的一家連鎖店——【周麻婆】。這家店主打的似乎不是閩菜,但很多地方和醉得意很相似,例如茶水、飲料甚至小吃都是免費自取,菜價同樣非常便宜,主打菜麻婆豆腐的價格更是低到變態——2元!

這份兩塊錢麻婆豆腐的量並不算少,當時我和蘑菇就想到,如果有人想省錢的話,到店裡點一份麻婆豆腐加一個人的米飯,而飲料、茶水、水果和小食都免費,完全可以飽餐一頓。

這一頓我們點得很謹慎,三菜一湯,但沒想到牛蛙分量甚足,吃到最後又剩下一碗,給蘑菇打包回去當了零食,而這一頓飯的價格更便宜,一共只有75。而在其它城市,這一鍋香辣鮮嫩的牛蛙怕就要六七十了。

連吃兩頓都吃不了兜著回,我們後來吃飯更加謹慎,第三頓飯選擇了連鎖老店【老福洲】,一共點了一盤南煎肝、一碗肉燕和一小碟芋泥。表面看兩個人吃很窮酸,但吃起來其實很過癮,最後也終於沒有剩菜,花費42元。

這頓飯裡,肉燕不用多說,跟普通的小餛飩很像。而這份看起來鮮紅欲滴的【南煎肝】不可錯過,蘿蔔本不愛吃肝,平時能吃到的各種肝都比較幹硬,嚼起來有顆粒感。南煎肝吃到嘴裡,口感極其嫩滑,入口幾乎就要化,不用咀嚼就能咽下去。而它的味道幾乎沒有內臟的那種腥,口感和滋味都讓我想到了烤肉時常吃的牛舌。

所以,不愛吃肝的人來到福州,一定要點份南煎肝。

至於這碟不起眼的【芋泥】,吃到嘴裡沒有讓我想起任何其它食物,因為我之前從沒吃過這麼好吃的甜品。它味道很甜,非常甜,甜到似乎靠味覺就激發出了類似幸福感的激素。但是,香甜到極致的芋泥,甜過之後卻一點不會刺激過度,如果是靠糖的話,甜過之後總會有一部分化學物質殘留在舌頭上賴著不走,讓人生厭。而一碟芋泥吃完之後,不會在舌頭上滯留太久,後味是保留本味的前提下,一點一點消退的。

這碟芋泥,我和蘑菇是搶著吃完的。

這頓飯我們吃了八分飽,為的是待會還能吃其它的小吃,散步的時候,遇到了這家蔥餅小店,後來瞭解到,這種餅是當地名吃【光餅】的一種,裡面加了肉餡。價格非常便宜,10塊錢6個,出於謹慎,我們只買了三個,後來蘑菇咬了一口,停下來說:“不行,我還要買!”

味道如何,圖片是能說話的。蔥香、肉香、餅自身的焦香,還有粘在表面的芝麻香,一口下去,就在嘴裡上演了一曲四重奏……覺得我用詞太浮誇?等你有機會吃上兩個,肯定跟我們有同感。

吃完這些,我們下一步就開始尋找一直沒吃到的【鍋邊】了。鍋邊在福州,就好像北方的小麵館,隨處可見,是當地人常吃的一種主食。它和四川常見的鍋邊饃饃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東西,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就是這種食物都是貼在熱鍋的鍋壁上燙熟的。

在一條大路旁不起眼的角落,我們發現了一家一看就有年頭的鍋邊店,尋覓當地美食,必須要到犄角旮旯探尋當地人養活的那些小餐館,這一點是合格吃貨必備的最基本技能。

進店之後,鍋邊位於功能表醒目位置,發現它是按照配菜樣式的多少來計算價格的。因為這家是海鮮鍋邊,配菜主要就是干貝、花蛤、魚幹、蝦米、海蠣明蝦、魷魚絲等。因為剛才已經吃到八分飽了,我和蘑菇兩個人就點了一份8元的鍋邊。

這時,趁著阿姨在廚房執勺,我趕緊蹭到了旁邊,拍下了烹飪鍋邊的整個過程:

將各種配菜倒入水中

用小碗盛些米漿

米漿均勻倒在未沾水的熱鍋壁上

很快,米漿在熱鍋壁上凝固成餅,用鏟子迅速揭下

一碗熱騰騰的海鮮鍋邊,出爐

這碗鍋邊做起來非常簡單,看起來也毫不起眼,吃到肚子裡面卻很舒服。米漿凝固的薄皮,圖片看起來很軟,實際上吃到嘴裡,還是有存在感的,不像餛飩面皮那麼軟嫩。

而鍋邊味道如何,關鍵則在於配菜。我們這碗8塊錢的鍋邊裡面有6種配菜,它們大多沉在碗底,每一勺下去,總會想撈魚般有所收穫,這些鮮香的小海味和平淡的鍋邊一起吃到嘴裡,每一口的味道、口感都不太一樣,每吃完一口,就更期待著下一口的味道。

以上,就是逗留福州這幾天,我們吃到的那些值得分享的美食。雖然吃到了很多之前沒聽過的小吃,卻沒能嘗到福州大菜【佛跳牆】的香味,是此行的一大遺憾。其實在福州的很多餐館裡,佛跳牆的價格並不算高,例如【醉得意】的佛跳牆一份只需88元,我們一直沒吃成,到底還是捨不得其它各種美食,都想嘗一下,就一直一直往後拖,誰知竟拖到最後都沒能吃上一次。

也好,帶著遺憾與不舍離開,才是最好的分別。

最後說兩句

福州美食篇的總結,不是關於吃飯,而是關於吃藥。海岸線計畫開始時,牙齦就有點上火發腫,到了福州後愈發嚴重,但擔心藥房的人無法對症下藥、又嫌去大醫院太麻煩,就一直拖著。

一天傍晚我們從雞公山公園出來後,在一條路上看到一家衛生服務站,蘑菇就拉我進去找大夫看牙。進去之後,我就有種久違了的在小診所看病的感覺,裡面只有一個大夫、兩個護士,大夫讓我張口看了一眼,說是牙周炎,就建議我打針吃藥。因為怕疼,我就選擇了先吃藥。

等藥的時候,花了幾分鐘時間,不是人多需要排隊,也不是護士效率慢,而是護士配藥是按照藥方把幾種藥一包一包配好,每頓只需打開一包吞下即可。

自從大學畢業來到上海之後,就再沒取過這種一包一包配好的藥了,大城市只有醫院和藥房,沒有這種老大夫坐診的小診所。每次看大病小病都要在醫院排許久的隊,排到之後大夫三兩下就完成診斷,要麼下樓抓上百塊錢的藥、要麼下樓做上百塊錢的檢查然後再回來抓藥。牙疼、感冒這種小病,很多時候就因為怕麻煩怕花錢,於是要麼痛苦地把病熬過去,要麼就慢慢給耽擱成了大病。

來到福州,很慶倖還有這種類似小診所的衛生站,大夫看完病不會急著催促“下一位!”,而是會耐心補上幾句叮囑“不要吃辣不要抽煙,多喝水……”。這種帶溫度的看病,還有誰會怕呢?

藥拿回去吃了兩頓,折磨了我近一周的腫痛,已經消了大半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