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資治通鑒劄記498 晁錯諫兵事書(1)

④匈奴寇狄道。 〔狄道縣為隴西郡治所。 師古曰:其地有狄種, 故曰狄道。 〕【按:這裡忽然插入了匈奴的事情。 貌似是很突兀。 其實不然, 前面文帝從政治角度已經完成了對東方諸侯的戰略防禦, 算是一個比較完滿的階段。 這屬於內政。 下面談匈奴則是外交。 而且上下文的內容都是屬於戰略準備內容。 晁錯的這裡的文章也需要細度。 】

時匈奴數為邊患, 〔數, 所角翻。 〕【按:這是對前面那條史料的深入說明, 類似入侵狄道事件不是一兩次了。 而匈奴和漢的形式也比較清楚了, 漢依然處於弱勢。 】太子家令潁川鼂錯上言兵事〔太子家令,

屬詹事。 張晏曰:太子稱家, 故曰家令。 臣瓚曰:茂陵中書:太子家令, 秩八百石。 潁川本韓國;秦置郡, 漢因之。 鼂, 與朝同。 風俗通:衛大夫史鼂之後。 姓譜:王子朝之後。 錯, 倉故翻;音錯雜之錯者非。 〕曰:"兵法曰:『有必勝之將, 無必勝之民。 』繇此觀之, 安邊境, 立功名, 在於良將, 不可不擇也。 〔將, 即亮翻;下同。 〕【按:首先提出了選將的問題。 就是在人才上要提前準備。 將用將放在首位。 這是一點。 】

臣又聞【按:第二條。 】:用兵臨戰合刃之急【按:戰鬥的時候, 短兵相接的時候。 】者三:一曰得地形, 二曰卒服習, 三曰器用利【按:共三條。 意思是:一是要勘測掌握地形, 二是要教習訓練士兵服從指揮, 三是要檢驗武器是否有利於戰鬥。 (參考晃錯的《言兵事疏》譯文_中國甲胄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cb5d5f0100j35q.html)】。 兵法【按:軍事理論。 】, 步兵、車騎【按:兵種:步兵、車兵、騎兵。 三大兵種。 】、弓弩【按:遠端射擊的武器。 】、長戟、矛鋌【按:這二者是長短搭配的武器。 】、劍楯【按:[shǔn ]1.闌檻橫木, 指闌幹:~軒。 [dùn ]同“盾”。 貼身肉搏之戰。 】之地, 〔師古曰:鋌, 鐵杷短矛也【按:拼音:tǐng,dìng, 筆劃:11, 釋義;快走的樣子:~而走險;古代稱未經冶鑄的銅鐵;箭頭裝入箭幹的部分;古同“錠”,

專門鑄成的各種形態的金銀塊, 用以貨幣流通。 】。 孔穎達曰:方言雲:矛, 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間謂之鉈, 或謂之鋌, 或謂之鏦【按:拼音cōng

1.古代一種小矛:"修鎩短鏦, 齊為前行。 "

2.用矛刺殺:"太后怒, 欲鏦嘉以矛。 "

3.古代一種有方形柄孔的斧子。

4.形容金屬相擊發出的的聲音:"鏦鏦錚錚, 金鐵皆鳴。 "

】;其柄謂之矜。 鉈, 音蛇。 晉陳安執丈八蛇矛, 蓋蛇即方言之所謂鉈也。 鋋, 上延翻。 楯, 食尹翻。 〕各有所宜;不得其宜者, 或十不當一【按:強調武器裝備的重要性。 這裡指的是合適。 這裡應該有彼此配合的意思吧。 下面開始寫士兵方面。 寫軍事訓練方面。 】。

士不選練【按:問題1。 提出了選兵的問題。 這似乎是對之前的漢朝的防禦方面的職責。 一般人都有防禦邊疆的責任。 那麼就難以選擇好壞, 反正都得去。 說明以前的辦法已經不能滿足需要了。 】, 卒不服習【按:士兵不聽號令。 應該也是跟編制有關, 跟輪戍制度有關。 幹一年我就走了, 為什麼要聽你的命令呢?關於士兵輪戍的年限前面呂後時期有介紹。

】, 起居不精【按:營地建設不好。 沒有人關心邊疆問題。 這三條都是涉及到國防動員政策。 】, 動靜不集, 趨利弗及, 避難不畢, 〔趨, 七喻翻。 難, 乃旦翻。 〕前擊後解, 與金鼓之指相失【按:後面這五條都是訓練結果, 當然是缺乏訓練的結果。 造成動作慢, 軍隊渙散。 】, 〔師古曰:金, 金鉦。 鼓, 所以進眾, 金, 所以止眾。 "指", 當作"音"。 〕此不習勒卒之過也, 百不當十【按:這是士兵方面的問題。 下面則是將領問題了。 】。 兵不完利【按:士兵不能完美地使用武器利器。 】, 與空手同【按:還是缺乏訓練。 】;甲不堅密, 與袒裼同【按:後勤軍備差。 】;〔應劭曰:袒裼, 肉袒。 裼, 音錫。 〕弩不可以及遠, 與短兵同【按:弩。 】;射不能中, 與無矢同【按:弓箭】;中不能入, 與無鏃同【按:箭頭】;〔中, 竹仲翻。師古曰:鏃,矢鋒也。鏃,子木翻。〕此將不省兵之禍也,〔師古曰:省,視也,悉井翻。〕五不當一【按:將領和士兵的關係。就是要加強將領和士兵的關係的意思。這就意味著以前的關係不緊密。要有所改革。】。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予,讀曰與。〕四者,兵之至要也。』【按:這裡講武器、士兵、將領、君主、國家五個要素聯繫起來。這裡是對前面問題的延伸看法但是本小節總的看分成三個部分:1武器裝備的問題2士兵訓練的問題。3士兵和將領關係的問題。這涉及到的主要是對軍隊的管理、治理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說是軍備問題。我們可以初步地說這裡的問題其實就意味著到了文帝時期,漢朝的軍事體制應該發生重要變革了。此後,起碼到武帝伐匈奴為止這段時期的軍事準備工作的基本特點在此已經點出。其中裝備問題,當然是直接涉及到了生產力問題。】

竹仲翻。師古曰:鏃,矢鋒也。鏃,子木翻。〕此將不省兵之禍也,〔師古曰:省,視也,悉井翻。〕五不當一【按:將領和士兵的關係。就是要加強將領和士兵的關係的意思。這就意味著以前的關係不緊密。要有所改革。】。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敵也;卒不可用,以其將予敵也;將不知兵,以其主予敵也;君不擇將,以其國予敵也;〔予,讀曰與。〕四者,兵之至要也。』【按:這裡講武器、士兵、將領、君主、國家五個要素聯繫起來。這裡是對前面問題的延伸看法但是本小節總的看分成三個部分:1武器裝備的問題2士兵訓練的問題。3士兵和將領關係的問題。這涉及到的主要是對軍隊的管理、治理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說是軍備問題。我們可以初步地說這裡的問題其實就意味著到了文帝時期,漢朝的軍事體制應該發生重要變革了。此後,起碼到武帝伐匈奴為止這段時期的軍事準備工作的基本特點在此已經點出。其中裝備問題,當然是直接涉及到了生產力問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