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95萬買的特斯拉拿去抵債,殘值簡直讓人哭癱

最近一件事情引起不小轟動, 某網約車公司與一家融資租賃公司簽訂租車協議, 網約車公司獲得15輛特斯拉為期5年的使用權,

網約車公司每月需要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和相應費用。 但這家網約車公司陷入困境, 租賃公司不得不提前收回了12輛特斯拉。

如果花95萬買一輛汽油車, 那麼你可以買到奧迪A7 頂配版, 同樣的行駛里程A7估價在40萬左右, 要是像寶馬6系 或者 賓士CLS這些車型保值率會更高。 然而這些進口車算上終端十幾萬的優惠, 實際成交價根本不用95萬, 貶值率遠低於特斯拉 Model S 85 。

為什麼電動車不保值

這次特斯拉事件實際上只是電動車行業目前的一個縮影, 首先特斯拉的電池技術在行業內絕對是領先頂尖水準, 但是它依舊沒能改變電池隨著充放電次數增加, 電池容量衰退的問題。 電池容量衰退, 電動車的續航里程就會直線下降, 所以電動車保值率才會如此之低。

我們國內技術標準是, 新能源汽車電池容量低於80%就達到了報廢標準!大家可能很好奇, 目前的電動車充放電多少次會達到報廢標準?國產電動車大多是幾百次, 有些可以達到上千次, 也就是說一般的電動車用個3-5年電池就差不多了, 而更換電池的成本絕對不是大家能輕易想像的。 特斯拉開個幾年都只能賣這個價, 更不用提其它電動車。

電池使用壽命其實也有比較高的,比如寶馬目前國產的5系插電混合版,其電池完全充放電5000次才會達到報廢標準,如果你1天充1次電,至少可以用10年以上。但是大家要知道,寶馬的售價可以讓它不考慮太多成本問題,自主品牌想要推出一輛市場認可的電動車,不得不著重考慮價格。

為何電動車越來越多

昨天豐田公司宣佈在2025年左右將純燃油車縮減為零,並且在2020年率先在中國推出純電動,也就是說豐田的首款電動車是為中國市場打造。消息越短 事情越大,第一點能表明的是,豐田已經解決了電池耐久性以及成本相關的問題。以豐田的思路,它是不會推出一款價格貴使用成本高可靠差的新車來砸招牌!

第二個資訊是,2020年如果還未在國內推出電動車,那未來任何品牌在中國市場都是死路一條。2020 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達到 5.0 升/百公里,關靠改進發動機是不現實的,所以 混動 插電混動 車型會在2020年爆發,更嚴苛的尾氣排放標準(國六) 乘用車“雙積分”政策 都在倒逼車企轉型,電動車其是只是政策推動下的產物。

對於自主品牌來說,這是一場淘汰戰!大概幾年前,北京率先實行的 京五排放 標準,讓一些自主品牌手無足措,2020年實施國六排放無形中給自主品牌增加了很大壓力。目前僅奇瑞發佈了滿足國六排放的發動機。

零部件廠家逆襲

在電動車壽命和成本還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為何要用政策倒逼汽車行業轉型?這裡就不得不不談談汽車行業的發展,一輛車的整體性能實際上是由零部件供應商決定的,德國汽車工業強大,表面上它們有 賓士 寶馬 奧迪 三駕馬車,可隱藏在背後卻是 博世 采埃孚 舍弗勒 本特勒這些世界頂級零部件供應商。

日本汽車工業可以說在世界上數一數二,支撐起起 豐田 本田 的也是日本零部件供應商,比如 電裝 愛信 以及 神戶制鋼 等。

在傳統內燃機方面,國內零部件供應商很難比擬這些外資巨頭,但是在電池領域,我們國內走出一家世界級零部件供應商可能性很大,因為前面所提的寶馬5系電池技術就是國內供應商提供的。換而言之,國內電池廠商已經成為行業內領先的供應商。

結語:電動車的在某些領域還不能完全替代燃油車,但是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很多問題都會得到妥善解決,政策倒逼汽車行業轉型幕後是為國內電池供應商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作者:車榜君

電池使用壽命其實也有比較高的,比如寶馬目前國產的5系插電混合版,其電池完全充放電5000次才會達到報廢標準,如果你1天充1次電,至少可以用10年以上。但是大家要知道,寶馬的售價可以讓它不考慮太多成本問題,自主品牌想要推出一輛市場認可的電動車,不得不著重考慮價格。

為何電動車越來越多

昨天豐田公司宣佈在2025年左右將純燃油車縮減為零,並且在2020年率先在中國推出純電動,也就是說豐田的首款電動車是為中國市場打造。消息越短 事情越大,第一點能表明的是,豐田已經解決了電池耐久性以及成本相關的問題。以豐田的思路,它是不會推出一款價格貴使用成本高可靠差的新車來砸招牌!

第二個資訊是,2020年如果還未在國內推出電動車,那未來任何品牌在中國市場都是死路一條。2020 年乘用車平均燃料消耗量要達到 5.0 升/百公里,關靠改進發動機是不現實的,所以 混動 插電混動 車型會在2020年爆發,更嚴苛的尾氣排放標準(國六) 乘用車“雙積分”政策 都在倒逼車企轉型,電動車其是只是政策推動下的產物。

對於自主品牌來說,這是一場淘汰戰!大概幾年前,北京率先實行的 京五排放 標準,讓一些自主品牌手無足措,2020年實施國六排放無形中給自主品牌增加了很大壓力。目前僅奇瑞發佈了滿足國六排放的發動機。

零部件廠家逆襲

在電動車壽命和成本還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為何要用政策倒逼汽車行業轉型?這裡就不得不不談談汽車行業的發展,一輛車的整體性能實際上是由零部件供應商決定的,德國汽車工業強大,表面上它們有 賓士 寶馬 奧迪 三駕馬車,可隱藏在背後卻是 博世 采埃孚 舍弗勒 本特勒這些世界頂級零部件供應商。

日本汽車工業可以說在世界上數一數二,支撐起起 豐田 本田 的也是日本零部件供應商,比如 電裝 愛信 以及 神戶制鋼 等。

在傳統內燃機方面,國內零部件供應商很難比擬這些外資巨頭,但是在電池領域,我們國內走出一家世界級零部件供應商可能性很大,因為前面所提的寶馬5系電池技術就是國內供應商提供的。換而言之,國內電池廠商已經成為行業內領先的供應商。

結語:電動車的在某些領域還不能完全替代燃油車,但是隨著電池技術的進步,很多問題都會得到妥善解決,政策倒逼汽車行業轉型幕後是為國內電池供應商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作者:車榜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