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君臨城的鐘聲與倫敦城的大本鐘

文|艾栗斯

奈德.史塔克被審判的儀式開始前, 有一樣事物在冰與火之歌的原著裡占了不少的戲份, 這便是君臨城的鐘聲。

在城市的另一頭, 鐘聲響起……“天上諸神行行好, 這鐘聲怎麼成天響個沒完啊。 ”一名老婦哀嚎。

“國王沒死, 這會兒敲得是集合鐘, 只有一座塔的鐘在響。 國王死的時候, 城裡的每座鐘都會響。 ”

鐘聲響徹城市, 召集烏壓壓的人群彙聚在貝勒大教堂的廣場前, 連艾莉亞所在的“跳蚤窩”也能聽見。 除此影響以外, 我們還能從書中得到兩個資訊:一、君臨城的鐘數量不少。 二、君臨城的鐘聲響起比較密集。

而這兩點都與英國倫敦中世紀時候的光景差不多。

倫敦一直以來是一個喧囂的城市, 猶如轟隆作響的怪獸, 從中世紀以來這座城市就回蕩著各種噪音:鐵匠的鐵錘哐當聲、攤販和買賣手藝人的吆喝聲、穿梭街道馬匹豬羊的嘶吼聲和人們的謾駡聲,

而貫穿這亂糟糟一片的則是整個城市的鐘聲。

作為曾經的天主教城市, 倫敦城市各個教區都願意花費重金鑄造最悅耳洪亮的大鐘, 城市裡各處的鐘聲從清晨響徹黃昏, 掌控著市民的禱告時間和一天的作息;然而即使是宗教改革以後倫敦人也癡迷於敲鐘,

英國王室把鐘聲看成是國泰民安的象徵, 倫敦人更認為鐘聲是城市和諧和市民慷慨的最好體現, 以致於常常有一夥無所事事的年輕人吃飽了跑上鐘樓, 純粹為了舒展筋骨, 一連數小時不停敲鐘, 甚至下賭注互相比賽看誰敲的時間最長聲音最大。

所以在伊莉莎白時期, 一位德意志公爵來到倫敦城沒多久, 就被這座城市獨特的噪音嚇壞了:“一抵達倫敦, 我們便聽到幾乎所有教堂傳來不絕於縷的鐘聲, 直響到天黑。 次日, 也敲到夜裡七八點鐘才歇。 ”可見當時的英國人對於敲鐘這項運動有多麼狂熱。

一直到今天, “倫敦佬”還有明確的範圍界限, 專指那些生於聽得到切普賽聖瑪利亞教堂鐘聲的人,

擁有喜好熱鬧和誇誇其談的“洪鐘”性格的人。

有意思的是, 英國最有名的大本鐘在經歷大修期間, 只能徹底噤聲。 坐落在倫敦泰晤士河畔威斯敏斯特宮北端的大本鐘建成於距今近160年前, 高97米的鐘身、長達4.27米的分鐘、7米的直徑、13.5公噸重的體積使其成為英國最大的鐘,

也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的世界遺產。

除了每年夏季與冬令時節會暫停鐘體運行進行內部零件調休、調音, 其餘時間尤其在國會開會期間, 鐘面會發出明亮的光芒並且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 倒映在泰晤士河上的哥特式建築與悠揚鐘聲將倫敦帶回百年前的光影中。

不過經過長達159年的漫長時間,這座巨型大鐘自己開始不堪重負:大本鐘的零件已磨損、擺錘的精確度需要調整,懸架彈簧需要更換,在花了2.5個億,歷經為期三年的緊急修復以後,這座大鐘終於得以以鐘聲與倫敦市民會見,但遺憾的是只有短暫的一段時間。

在1月1號之後這座大鐘的鐘聲只能被停止,英國議會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其機制完全失效、永久保護維多利亞時代的傑作。不知道今天的倫敦人會有什麼感想,如果是回到百年前的“敲鐘狂人”時代,少了大本鐘聲音的日常陪伴,倫敦人一定會非常不習慣吧。

不過經過長達159年的漫長時間,這座巨型大鐘自己開始不堪重負:大本鐘的零件已磨損、擺錘的精確度需要調整,懸架彈簧需要更換,在花了2.5個億,歷經為期三年的緊急修復以後,這座大鐘終於得以以鐘聲與倫敦市民會見,但遺憾的是只有短暫的一段時間。

在1月1號之後這座大鐘的鐘聲只能被停止,英國議會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其機制完全失效、永久保護維多利亞時代的傑作。不知道今天的倫敦人會有什麼感想,如果是回到百年前的“敲鐘狂人”時代,少了大本鐘聲音的日常陪伴,倫敦人一定會非常不習慣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