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2017年國產手機出貨量銳減,率先掉隊的品牌會是哪個?

11 月份, 國內手機品牌出貨量為3724.5 萬部, 同比下降 19.2%, 占同期國內市場出貨量的86.1%, 而國外手機品牌的日子則是更不好過, 出貨量僅為 600.6 萬部, 同比下降幅度達到了 28.6%。

縱觀整個2017年, 除了2月份借助於過年的刺激, 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是增長的以外, 其餘各月均是呈現出下降態勢。 冷冰冰的資料釋放了一個無情的信號:手機行業, 淩冬將至!

在過去幾年中, 國內手機市場的一片繁榮盛況, 主要還是得益于智慧手機的誕生和快速升級, 正是應了經濟學中亙古不變的原理: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發展力!當時間進入到2017年後, 大部分50後60後都已經用上了智慧機, 意味著需求端的增量高峰已經過去。

而在存量需求方面, 隨著手機技術創新進入到瓶頸期, 以及硬體能力的大幅提升, 使得更換頻率開始明顯降低。 就像之前的PC行業, 電腦配置從每年都要更新到此後好點的配置能用好幾年,

手機也一樣, IP 6用幾年都不會卡, 更換新手機不再是為了性能上的提升。

雖然今年國內手機市場開始“入冬”, 但幾大國產品牌依然可以通過對小品牌的擠壓, 提高市場佔有率, 從而維持靚麗的業績。 不過經過這一年的“絞殺”以後, 小魚小蝦基本都被瓜分完畢,

形成了多寡頭割據的市場格局。

華為、小米、OPPO、VIVO、魅族五大國內廠商, 再加上蘋果和三星兩位“洋和尚”, 明年將有一番慘烈的廝殺, 最終勢必會有品牌掉隊, 被其他巨頭分食寶貴的市場份額。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 蘋果依然是最安全的, 無論是在品牌溢價還是IOS的系統壁壘上, 都佔有絕對的優勢, 在整個手機科技沒有出現突破性的技術變革之前, 其他廠商很難撼動其王者 地位。

而最有可能率先掉隊的則是魅族, 一意孤行的死守聯發科, 使得其產品研發節奏始終慢于行業水準, flyme的系統和所謂的小眾情懷確實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但這更多的只是防禦性武器,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留住老用戶, 而想要在競爭更加慘烈的2018年,

去從其他巨頭嘴中搶奪食物, 似乎還差了一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