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千兵就控制東漢帝國?此人曾是曹操最大對手,一魔頭卻感謝他!

袁紹這個人, 在歷史上是很有意思的, 曾因在官渡和曹操上演對手戲, 為世人所熟知。 但本篇我們要談談他之前幹過的一件蠢事。

他出身於門閥世家, 是個典型的東漢門閥人物。 門閥人物給世人的印象大多是負面, 即自重身份, 自命清高, 不察民情, 樂於清淡而罔顧實際, 自視極高卻才幹平平, 乃至誤國誤民等等。 這些負面幾乎是東漢時期門閥人物的標籤。 袁紹也或多或少被貼上這些標籤, 但又因其幼時特殊經歷, 還是有別其它門閥子弟。 雖是長子卻是庶出且是嗣子。

古代, 過繼遵循了“人情到處便是法”的原則。 中國人特別講究有後、立後。 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呂思勉曾經指出:“中國人所以必欲立後, 蓋出於‘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之說。 古人所以為此說, 則以其謂鬼猶求食之故。 ”封建迷信通常講人死為鬼, 鬼也要飲食, 就需要活著的子孫定時殺牲取血,

祭祀供養。 一旦鬼的食欲得不到滿足, 就會變為“厲鬼”害人。 於是, 在血食觀念的基礎上, 衍生出了宗祧繼承制度, 講究後繼有人, 無後是為大不孝。 為此, 基於封建宗法, 袁紹自然而然成為嗣子。

但袁紹是有自己的如意算盤。 如果歷史能按袁紹的如意算盤那樣撥打的話, 袁紹就不是後人筆下那種“多謀寡斷”、“有謀無斷”的無能小輩, 更不會和劉焉一同被歷史確定為東漢的亂世奸雄。 袁紹精心設計讓外戚(何氏勢力)與宦官火拼, 兩敗俱傷, 自己隔岸觀火, 坐收漁人之利。 可是袁紹的如意算盤卻因外界條件影響, 半途中就出了點差池, 由於何太后和何苗的立場再加上何進的無能, 利用何進這顆棋子來剷除宦官不可能實現。

眼看自己的如意算盤就要半途夭折, 袁紹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而這一計從產生後果來看, 召外兵入京這條看似愚蠢的計策, 實際上只是為了加速外戚與宦官兩大集團直接幹起來, 拼個你死我活。 外兵入京與何進一樣, 同樣是袁紹如意算盤中的一粒算珠。

只是袁紹千算萬算就是三個沒有算到, 即失算:

一是東漢十三州外兵竟只有涼州董卓和並州丁原帶兵入京, 洛陽附近的豫州、兗州、冀州和相接壤的荊州、益州都不入京。 甚至連割據一方的漢宗宗親沒有一人入京誅殺宦官, 如兗州刺史劉岱、幽州牧劉虞、揚州牧劉繇、荊州牧劉表和益州牧劉焉, 再加上名實相副的諸侯, 正兒八經的嫡系皇親陳王劉寵;

二是來自邊遠山區的涼州董卓運氣那麼好, 竟然會碰到被宦官頭子拐跑出宮的漢少帝和陳留王, 順便帶皇帝回宮, 順便就“挾天子以令諸侯”。 對董卓而言, 這是天上掉下的大餡餅, 宦官們誤打誤撞送了份大禮給董卓。 董卓本就有不臣之心, 又有皇帝在掌中, 朝延給什麼勤王有功, 加官進爵, 扔回原籍, 傻子也不幹, 更何況是董卓。 此時此刻的董卓一腦門子就是想要怎麼樣才能取何進代之, 把控東漢朝政;

三是董卓還真是無利不起早的主, 一得詔就馬不停蹄提兵望洛陽進發, 並早早昂首進入洛陽。 根本沒有時間給袁紹或是汝南袁家任何收拾殘局的時間, 更沒有重新佈局的機會。董卓就憑藉手中三千騎兵控制了洛陽的局勢。袁紹之前精心設計的局瞬間化為烏有,可謂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袁紹的一步失算就步步失算,不僅把自己精心設計的如意算盤搞得滿盤皆輸,還將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變成給邊遠軍閥董卓做了嫁衣。

更沒有重新佈局的機會。董卓就憑藉手中三千騎兵控制了洛陽的局勢。袁紹之前精心設計的局瞬間化為烏有,可謂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袁紹的一步失算就步步失算,不僅把自己精心設計的如意算盤搞得滿盤皆輸,還將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變成給邊遠軍閥董卓做了嫁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