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周瑜不死,曹操一去,天下自此會改姓,可惜兩次機會都浪費了

東漢末年分三國, 三國各有人才出, 而這其中, 周瑜不得不提, 因為他太重要了, 往小了說, 正如諸葛亮于劉備, 於蜀漢之關鍵, 周瑜于孫吳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人。 往大了講, 如果沒有周瑜, 東漢末年還會不會出現三國鼎立是個未知數, 這樣一個人, 如果不是在三十六歲時英年早逝, 東漢末年的歷史將會改寫。

何以見得?且從赤壁之戰談起。

赤壁之戰, 孫劉聯軍五萬對峙曹軍二十余萬, 最終卻以少勝多, 曹操敗走華容道, 周瑜作為聯軍統領, 自此揚名天下, 其風采流傳千古, 於是後來蘇軾都忍不住寫——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 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不過, 美中不足的是, 蘇軾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 雖然寫出了周瑜的儒將風度, 卻定位錯了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的身份——三國周郎赤壁, 赤壁之戰之時, 魏蜀吳還不存在, 談何三國?這微不足道的一個小細節背後,

將一個歷史真相輕描淡寫一筆帶過了——那就是, 赤壁之戰時, 孫權, 劉備和曹操, 還都是漢室的官員!這場戰役曹操不是師出無名的, 因為在此之前, 依照慣例應該“遣子入朝隨駕”的孫權, 他拒絕了朝廷的這一命令, 這拒絕的背後, 曹操馬上就知道了, 這意味著孫權想要割據江東, 裂土自立。 赤壁之戰從立場上而言, 曹操是代表皇室出戰, 為的是一統天下, 而孫權劉備, 大家看到此處自然也心知肚明, 他們為的是什麼。 劉備就不展開而言了, 在這裡, 我們有必要探討一下, 為什麼孫權會想要裂土自立, 甚至可以說, 他為什麼就做起了帝王夢了呢?

答案很簡單, 周瑜說服了他。

周瑜在名滿天下之前, 他首先是孫策總角之好的朋友, 孫策早逝, 他就一心一意輔佐這位發小的弟弟孫權了, 所以, 當周瑜看到漢室江山搖搖欲墜之時, 他心裡想到的是, 孫權可以在這個時候, 讓江山易姓, 成為天下之主。 為此, 他勸好友魯肅投奔孫權, 而他的勸說之詞, 不可謂不大膽——“漢室不可復興”, “承運代劉氏者,

必興于東南, 推步事勢, 當其歷數, 結構帝基, 以協天符, 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赤裸裸的就是, 推翻漢朝, 和孫權一起打天下吧!孫權有周瑜, 又得魯肅, 自此也堅定稱帝之心, 不過這還只是他們三個人之間秘而不宣的事情, 直到赤壁之戰, 周瑜先是早一步在赤壁戰前聲稱“操名為漢相, 實為漢賊”, 顛倒黑白, 醜化曹操, 站在輿論的制高點, 然後大敗曹操, 自此奠定三國鼎立格局, 這一切才公眾於世。

赤壁之戰是周瑜成功改變歷史的第一次機會, 在這之後, 周瑜最想做的是想除掉劉備, 因為他知道這個人, 將來會對孫權構成巨大的威脅, 只可惜, 他沒有如願以償, 更讓孫權賠了夫人又折兵。 既然不能除掉劉備, 周瑜於是動了伐蜀之心。 說起來也是天賜良機, 當時一方面劉璋任益州牧, 張魯頻頻生事滋擾, 另一方面曹操新敗, 這個最大的敵人此時不會孫權興兵, 周瑜就在此時打算攻取益州, 兼併張魯, 接援馬超, 趁機把東吳的國土面積大為擴充, 這將是周瑜第二次改變歷史的機會, 如果成功了,可惜的是,這如果,到最後也只是如果,就在這個計畫的籌備階段,一場疾病奪去他的生命,時年三十六歲。周瑜的死,也意味著孫權的帝王夢破碎。說來諷刺,周瑜最後的計畫,在日後是劉備貫徹實施了,諸葛亮把當初周瑜規劃好的路線,八九不離十的作為策略建議進獻給了劉備,讓劉備建立起了蜀漢政權。

周瑜一生,最令人惋惜的,就是他的早逝,如果他沒有在盛年時去世,那麼他伐蜀成功指日可待,到時候東吳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等曹操老去,曹操一死,東吳往北一攻,天下自此改孫姓,歷史又會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只可惜啊,這些都是後話,現實很殘酷,周郎終究是匆匆離世,只留下後人無數感慨,不過,這歷史,山山水水,水水山山,一直也不過如此。

如果成功了,可惜的是,這如果,到最後也只是如果,就在這個計畫的籌備階段,一場疾病奪去他的生命,時年三十六歲。周瑜的死,也意味著孫權的帝王夢破碎。說來諷刺,周瑜最後的計畫,在日後是劉備貫徹實施了,諸葛亮把當初周瑜規劃好的路線,八九不離十的作為策略建議進獻給了劉備,讓劉備建立起了蜀漢政權。

周瑜一生,最令人惋惜的,就是他的早逝,如果他沒有在盛年時去世,那麼他伐蜀成功指日可待,到時候東吳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等曹操老去,曹操一死,東吳往北一攻,天下自此改孫姓,歷史又會是另外一番模樣了。

只可惜啊,這些都是後話,現實很殘酷,周郎終究是匆匆離世,只留下後人無數感慨,不過,這歷史,山山水水,水水山山,一直也不過如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