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記憶體需求迎超級週期 價格將漲到明年一季度 三星涉嫌壟斷被約談

在新的全球資訊化浪潮背景下, 全球範圍出現半導體記憶體短缺。 有觀點認為, 半導體行業進入了需求呈跨越式增長的“超級週期”階段。

而在供應短缺以及高增長的背後, 壟斷之勢也越發明顯。 據資料調查顯示, 僅三星電子、SK海力士、英特爾、美光科技以及東芝半導體等五家美日韓半導體企業, 幾乎壟斷了全球95%左右的記憶體市場。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的生產地、消費市場, 讓中國成為這一波漲價最大的承壓市場。

近期, 諸多手機廠商紛紛投訴, 讓監管機構盯上了已經持續漲價6個季度、並且明年一季度仍會繼續漲價的存儲晶片。

據報導, 發改委已經就此問題約談三星。 目前, 還未確定是否會對後者發起反壟斷調查。

三星持續加大投入 獲利豐厚

12月20日三星電子宣佈, 已啟動新型DRAM(動態隨機記憶體)的量產。 該記憶體的電路線寬為最尖端的10納米(10億分之1米)級。 三星通過微細化將生產效率提高了3成, 將應對全球不斷增長的資料中心需求。

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存儲晶片廠商, 其DRAM產品市場占比約48%, NAND Flash產品市場占比約35.4%。 DRAM、NAND Flash是存儲晶片兩大主力產品, 前者主要用於記憶體, 後者用於存儲資料的快閃記憶體。

據業界人士預估, 在三星今年260億美元半導體資金中, 3D NAND Flash約為140億美元, DRAM約為70億美元。 面對如此“誘人”的記憶體市場, 三星電子完全無法忍住誘惑。 據消息透漏, 三星電子計畫於2018年將DRAM價格上調5%左右, 並且會加大3D NAND Flash技術研發的投入。

以目前市場來看, 記憶體主要分為DRAM和NAND Flash兩大類。 據分析機構中國快閃記憶體市場(CFM)提供資料, 2017年, 全球存儲晶片市場規模950億美元, 其中DRAM約503.5億美元, NAND約400億美元。

在DRAM方面, 全球DRAM價格持續七個季度高漲, 是歷來漲勢最久的一次。 2016年Q3, 存儲晶片因市場供不應求開始進入漲價通道, 並引起手機、固態硬碟、記憶體條等產品陸續漲價至今。

儲存晶片的價格在一年內已經暴漲了300%!大部分業界人士預測, 此漲勢將持續至2018年第二季度。

在NAND Flash方面, 全球NAND Flash產線出現2D向3D轉移的現象, 且3D NAND 在SSD產品上的應用也日趨增多, 至此快閃記憶體市場供應得到緩解。

據手機廠商人士透露:“存儲, 已經超過螢幕、CPU, 成為手機最大的成本。 佔據總成本25%-35%, 出貨量不是非常大的手機廠商根本談不下價格。 ”

值得一提的是, 2017年Q2, 得益於存儲晶片價格持續上漲, 三星半導體部門收入157.3億美元, 超過英特爾的147.63億美元, 首次成為全球最大晶片企業。

今年7月, 三星曾宣佈將投資20.4兆韓元(約合180億美元)的新投資, 用於發展在韓國的半導體製造工廠。

有價格壟斷聯盟嫌疑?

多位業內人士猜測幾大寡頭之間存在價格聯盟, 畢竟,這一價格聯盟在2000年期間曾經出現,後被美國司法部處以7.3億美元罰款,屬於當時美國歷史上第二大反壟斷罰款。

2002年美國司法部向美光、三星、海力士、英飛淩等公司發出傳票,控告其價格壟斷行為,並於隨後啟動調查。美國司法部認定,三星在1999-2002年間存在價格壟斷行為,其間DRAM在美國銷售額達到12億美元,這些銷售額按照20%比例處以罰款,達到2.4億美元。

反觀記憶體廠商漲價的背後,其實也不難看出三個重要因素:國內記憶體技術人才匱乏,導致技術研發速度過慢;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導致投入過高;記憶體增長過快,產能過剩的風險隨時將至。

中國市場會有哪些玩家可以抗衡?

隨著中國龐大的資金,以及地方政府的資源進軍半導體中的記憶體領域,已經形成了福建晉華、合肥長鑫與紫光集團三大陣營。

其中福建晉華專注利基型記憶體的開發,主攻消費型電子市場;合肥長鑫則直搗國際大廠最核心的行動式記憶體產品。

此外,中國正積極吸收專業人才,其中不乏臺灣地區的建廠人才,以及日韓的技術人才。

畢竟,這一價格聯盟在2000年期間曾經出現,後被美國司法部處以7.3億美元罰款,屬於當時美國歷史上第二大反壟斷罰款。

2002年美國司法部向美光、三星、海力士、英飛淩等公司發出傳票,控告其價格壟斷行為,並於隨後啟動調查。美國司法部認定,三星在1999-2002年間存在價格壟斷行為,其間DRAM在美國銷售額達到12億美元,這些銷售額按照20%比例處以罰款,達到2.4億美元。

反觀記憶體廠商漲價的背後,其實也不難看出三個重要因素:國內記憶體技術人才匱乏,導致技術研發速度過慢;原材料價格的不斷上漲,導致投入過高;記憶體增長過快,產能過剩的風險隨時將至。

中國市場會有哪些玩家可以抗衡?

隨著中國龐大的資金,以及地方政府的資源進軍半導體中的記憶體領域,已經形成了福建晉華、合肥長鑫與紫光集團三大陣營。

其中福建晉華專注利基型記憶體的開發,主攻消費型電子市場;合肥長鑫則直搗國際大廠最核心的行動式記憶體產品。

此外,中國正積極吸收專業人才,其中不乏臺灣地區的建廠人才,以及日韓的技術人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