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408公里的岸線生態“守衛戰”!平潭是如何一步步做到的?

17日, 海峽兩岸首屆

海島生態論壇在平潭舉辦。

論壇期間,

海島生態保護熱點話題頻現,

平潭對岸線資源的保護

引來不少專家的關注。

那麼, 在約408公里海岸線上,

平潭是如何實現

岸線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並重的?

來來來, 跟著小編往下看!

平潭擁有良好的港灣和優越的岸線, 在約408公里海岸線上, 優質沙灘長達70公里, 天然港灣、澳口有283個, 其中可建1萬-30萬噸級泊位的有10多處。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 平潭當如何實現岸線資源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並重?

海灘修復

“在保護中合理開發, 在開發中有效保護”, 這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建設者的共識。

《平潭國際旅遊島建設方案》明確, 加強岸線海域及海島資源保護, 強化海島生態修復, 嚴格保護自然生態岸線。

在龍鳳頭海濱浴場, 平潭打響了海島生態守衛戰“第一槍”。

2011年, 龍鳳頭因修建硬質護岸, 海灘系統受到破壞。 “海邊完全沒有幹灘, 漲潮期間沙灘被淹沒, 遊客無法在海灘上遊玩, 親水空間不足。 ”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海島保護處副處長劉建輝說。

為此, 平潭決定實施龍鳳頭海灘修復實驗工程。 一期作業從2011年7月開始動工, 僅2個月時間通過合理提高海灘幹灘高程等,

修復岸線長約1.4公里, 總補沙量近40萬立方米。 “修復重新構建了沙灘平衡體系。 ”劉建輝說。

立足高標準、高要求的定位, 平潭謀劃長遠, 2011年至今, 先後啟動了流水海岸侵蝕及碼頭沙灘整治、塘嶼島整治修復、壇南灣海岸生態修復等工程。

同時, 平潭在岸線修復方面亮出一系列動作。

人為活動“做減法”, 2015年以來, 全面清理非法經營的小攤小販, 整治營業亂象, 還原壇南灣等景區原貌。

硬體設施“做加法”, 龍鳳頭海濱浴場設置休閒設施、木棧道等, 壇南灣等景區規劃建設停車場、遊客服務中心等, 保護沙灘和近海海域。

加減法打出“組合拳”, 如今, 平潭的沙灘不僅成為島外遊客與島內居民休閒必到之處, 更是不少賽事的首選之地, 龍鳳頭沙灘多次舉辦國際沙雕節、臺灣美食節、國際風箏滑板衝浪賽等, 為當地帶來更多旅遊資源, 拉動旅遊業經濟增長。

生態保護

安海澳,位於敖東鎮與北厝鎮的交界。這是一個內港,岸線綿延,海域靜波微浪。

在實驗區開放開發初期,安海澳曾一度被列入填海造地的名單中。

2015年初,根據開發需要,安海澳造地工程的征地工作完成,將用以發展港口保稅物流業。而此時,平潭發展定位更為明確,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呼聲極高,生態保護問題引起各界重視。專案施工會否對安海澳的生態造成影響?“在最關鍵的時刻,平潭做出選擇,保住了這個澳口。”劉建輝說。

2016年6月,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相關團隊及業內專家聯手,通過數值模擬等一系列科學分析論證手段得出結論:保護優先,在沒有進行充分論證開發不影響生態的情況下,安海澳不能隨便“動”。

最終,該專案暫緩施工。

“平潭不僅擁有眾多避風條件良好的港灣和深水岸段,還有豐富的不可替代的壟斷性岸線旅遊資源,如優質海濱沙灘、海蝕地貌、奇岩、海灣等。”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海島開發處副處長劉貞文說,但平潭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保護要先行。

如今,平潭開放開發更加注重生態保護。近年來,先後出臺《濱海沙灘保護管理辦法》《濱海沙灘保護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等檔,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制度保障。多方參與的淨灘行動已成常態,環保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今年,平潭的生態“帳簿”頻出佳績。先是入選全國首批“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又被評為“中國體育旅遊十佳目的地”,不久前還入選“2017中國候鳥旅居小城”百佳榜單。

通過加強生態建設,保護青山綠水、藍天碧海,平潭構建獨具特色的生態體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協調發展

開發建設過程中,平潭已意識到不能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而須實現生態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這在平潭“十三五”規劃中可見一斑,規劃明確未來五年平潭將致力打造生態示範城市。此外,2016年底《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平潭將針對竹嶼灣區岸線生態破壞問題、大嶼島礁建設等,逐步開展濱海岸域生態改造。不久前,《平潭綜合實驗區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17—2030年)》完成,將通過科學制定平潭養殖水域灘塗規劃,推動平潭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生態保護的藍圖已經展開,但又當如何依託優質生態資源,發展藍色海洋經濟?

此次的海島生態論壇上,兩岸專家積極建言獻策。“國際旅遊島建設和發展取得成功的國家或地區,往往緊跟旅遊市場的變化需求,適時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平潭要發掘自身獨特資源優勢,打造獨特的旅遊城市品牌,國際旅遊島建設將走得更好、更遠。”廈門大學教授林德榮說。

今年2月,平潭出臺“5+2”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旅遊文化康體、航運物流、風能產業都是優先發展產業,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和旅遊經濟成為平潭產業發展重頭戲。今年1—9月,平潭共接待遊客281.98萬人次,同比增長18.95%,旅遊收入14.09億元,同比增長56.38%;航運物流業風生水起,成為平潭第一大產業,今年1—9月平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3.59億元,同比增長30.8%。

“下一步,平潭將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海灣沙灘、河湖濕地,打造顯山露水、增綠添彩‘全域生態’空間。”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要在開發中突出沙灘和岸線資源保護,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發展藍色經濟優勢,實現開放開發可持續發展。

文字:林霞 張哲昊

圖片:平潭網

安海澳,位於敖東鎮與北厝鎮的交界。這是一個內港,岸線綿延,海域靜波微浪。

在實驗區開放開發初期,安海澳曾一度被列入填海造地的名單中。

2015年初,根據開發需要,安海澳造地工程的征地工作完成,將用以發展港口保稅物流業。而此時,平潭發展定位更為明確,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呼聲極高,生態保護問題引起各界重視。專案施工會否對安海澳的生態造成影響?“在最關鍵的時刻,平潭做出選擇,保住了這個澳口。”劉建輝說。

2016年6月,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相關團隊及業內專家聯手,通過數值模擬等一系列科學分析論證手段得出結論:保護優先,在沒有進行充分論證開發不影響生態的情況下,安海澳不能隨便“動”。

最終,該專案暫緩施工。

“平潭不僅擁有眾多避風條件良好的港灣和深水岸段,還有豐富的不可替代的壟斷性岸線旅遊資源,如優質海濱沙灘、海蝕地貌、奇岩、海灣等。”國家海洋局海島研究中心海島開發處副處長劉貞文說,但平潭的生態環境比較脆弱,保護要先行。

如今,平潭開放開發更加注重生態保護。近年來,先後出臺《濱海沙灘保護管理辦法》《濱海沙灘保護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等檔,為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制度保障。多方參與的淨灘行動已成常態,環保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今年,平潭的生態“帳簿”頻出佳績。先是入選全國首批“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又被評為“中國體育旅遊十佳目的地”,不久前還入選“2017中國候鳥旅居小城”百佳榜單。

通過加強生態建設,保護青山綠水、藍天碧海,平潭構建獨具特色的生態體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協調發展

開發建設過程中,平潭已意識到不能走先發展後治理的老路,而須實現生態與經濟發展相協調。

這在平潭“十三五”規劃中可見一斑,規劃明確未來五年平潭將致力打造生態示範城市。此外,2016年底《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藍色海灣整治行動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完成,平潭將針對竹嶼灣區岸線生態破壞問題、大嶼島礁建設等,逐步開展濱海岸域生態改造。不久前,《平潭綜合實驗區養殖水域灘塗規劃(2017—2030年)》完成,將通過科學制定平潭養殖水域灘塗規劃,推動平潭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生態保護的藍圖已經展開,但又當如何依託優質生態資源,發展藍色海洋經濟?

此次的海島生態論壇上,兩岸專家積極建言獻策。“國際旅遊島建設和發展取得成功的國家或地區,往往緊跟旅遊市場的變化需求,適時開發出適銷對路的旅遊產品。平潭要發掘自身獨特資源優勢,打造獨特的旅遊城市品牌,國際旅遊島建設將走得更好、更遠。”廈門大學教授林德榮說。

今年2月,平潭出臺“5+2”產業發展規劃,其中旅遊文化康體、航運物流、風能產業都是優先發展產業,做大做強海洋經濟和旅遊經濟成為平潭產業發展重頭戲。今年1—9月,平潭共接待遊客281.98萬人次,同比增長18.95%,旅遊收入14.09億元,同比增長56.38%;航運物流業風生水起,成為平潭第一大產業,今年1—9月平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33.59億元,同比增長30.8%。

“下一步,平潭將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海灣沙灘、河湖濕地,打造顯山露水、增綠添彩‘全域生態’空間。”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要在開發中突出沙灘和岸線資源保護,把資源優勢轉變成發展藍色經濟優勢,實現開放開發可持續發展。

文字:林霞 張哲昊

圖片:平潭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