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孫權托孤的大將,曾為其首創一成語,卻改變了東吳的命運

三國時期的吳主孫權一直有識才之能。 當初呂蒙雖勇, 但不好讀書, 孫權以自身為例, 勸其讀書, 使他成長為了一名大將之才, 最終白衣渡江, 擊潰關羽;儒將陸遜, 年紀輕輕, 又少有獨當一面的經驗, 夷險之戰時, 孫權力排眾議, 派他前往, 結果殺得劉備折兵損將, 最終托孤白帝城。 但是孫權卻也有看走眼的時候, 當時東吳有一個忠臣之後少有才名, 孫權非常賞識他, 並為他獨創了一個成語, 可惜他最終獨斷專權, 導致東吳迅速衰落。 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此人名為諸葛恪, 是諸葛瑾的兒子。 諸葛瑾一生胸懷寬廣, 溫厚誠信, 雖然他一生致力與緩和吳蜀關係, 又與蜀相諸葛亮是親兄弟, 但是兩人會面從不談及私情, 因此深得孫權信任和倚重。 《三國志·吳書·諸葛謹傳》記載:“瑾為人有容貌思度, 于時服期弘雅。 權亦重之, 大事諮訪。 ”但是他的兒子諸葛恪卻不同於他的低調,

《三國志》有雲:“瑾子恪, 名盛當世, 權深器異之。 ”

他剛剛弱冠就被封為騎都尉, 並隨侍太子講論道藝, 後轉任左輔都尉。 當時孫權詢問他說:“你的父親諸葛瑾和叔父諸葛亮誰更高明?”這個問題並不好回答, 畢竟兩人都是他的親人, 而且各有所長,

但是諸葛恪卻毫不猶豫的回答說自己的父親更高明, 因為選擇了明主。 他這一回答雖有阿諛奉承之嫌, 卻也體現出了隨機應變的急智。 而且這一事件並非個例, 他機智應變的事例還有很多, 這一點讓孫權非常賞識, 曾誇讚曰:“藍田生玉, 真不虛也。 ”

當然了諸葛恪並非只會耍嘴皮子,

他的確有才能。 當時東吳的丹楊山地勢險峻, 民風彪悍, 山中的居民經常出山搶掠, 諸葛恪多次請求自己率軍前往, 將那些驍勇之人化為士兵。 當時大多數人都不看好此事, 連他的父親諸葛瑾都不贊成。 但是孫權聽完他的想法之後, 派給他三百騎兵, 並將他提拔為撫越將軍, 加丹楊太守, 讓他前去實現自己的構想。 他到任之後, 恩威並施, 一面安撫出降之人, 將他們聚齊到一起, 並下令所有官府不得懷疑或拘禁他們;一面又搶收稻穀, 使隱藏在山腹中拒絕投降的人彈盡糧絕。

在他的努力之下, 這些山民果真紛紛歸降, 最終他收服了十萬之眾, 其中可以上戰場的壯丁有四萬餘人, 正符合他出征之前“三年可得甲士四萬”的豪言。 此事之後, 孫權更加看重他, 為把他加封為威北將軍, 並都鄉侯。 之後他又在屯兵皖口的時候, 拿下了舒縣, 並打算攻取屬於曹魏的壽春。

他年紀輕輕就立下了不少功勞,赤烏八年(西元245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並代領其兵。神鳳元年(西元252年)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托孤大臣之首。在孫權去世之後,他輔佐新帝孫亮廣施德政,為百姓謀取了不少福利,甚得民心。後來又在東興大敗魏軍,聲望一時無兩。這個時候,諸葛恪開始膨脹了,他不但不顧實際情況,堅持伐魏,還強詞奪理,不聽任何人的勸告,結果慘遭大敗。按照正常人的想法,他大敗之後應該要收斂一些才對,但是諸葛恪卻反其道而行。他被朝廷召回後,開始打擊異己,獨斷專權,使東吳的國力迅速衰敗,最終被孫峻和孫亮設計誅殺,三族也被夷滅。

諸葛恪少有才名,孫權首創“藍田生玉”這一成語,誇讚他不愧為諸葛瑾的兒子,但是他卻辜負了孫權的厚望,不但沒有使東吳更進一步,反而使其國力大減,迅速衰敗。不得不說,一向有識才之能的孫權,這次真的看走了眼。不過知子莫若父,諸葛瑾早就料到了諸葛恪的結局,曾說:“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他年紀輕輕就立下了不少功勞,赤烏八年(西元245年)丞相陸遜病逝,諸葛恪升任大將軍並代領其兵。神鳳元年(西元252年)孫權病危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為托孤大臣之首。在孫權去世之後,他輔佐新帝孫亮廣施德政,為百姓謀取了不少福利,甚得民心。後來又在東興大敗魏軍,聲望一時無兩。這個時候,諸葛恪開始膨脹了,他不但不顧實際情況,堅持伐魏,還強詞奪理,不聽任何人的勸告,結果慘遭大敗。按照正常人的想法,他大敗之後應該要收斂一些才對,但是諸葛恪卻反其道而行。他被朝廷召回後,開始打擊異己,獨斷專權,使東吳的國力迅速衰敗,最終被孫峻和孫亮設計誅殺,三族也被夷滅。

諸葛恪少有才名,孫權首創“藍田生玉”這一成語,誇讚他不愧為諸葛瑾的兒子,但是他卻辜負了孫權的厚望,不但沒有使東吳更進一步,反而使其國力大減,迅速衰敗。不得不說,一向有識才之能的孫權,這次真的看走了眼。不過知子莫若父,諸葛瑾早就料到了諸葛恪的結局,曾說:“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作者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