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今天還廖化一個公道!

清·壯者《掃迷帚》中有句話, 叫“蜀中無大將, 廖化做先鋒”。 意思:用來形容某個團體缺乏能幹的人, 只好讓能力並不出色的人來擔任重要職務。 這句話中有個主角, 就是廖化。 目的在於諷刺別人像廖化一樣, 能力平平, 不能擔當大任。

典故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景元元年冬, 大將軍姜維任命廖化, 張翼為先鋒, 王含、蔣斌為左軍, 蔣舒、傅僉為右軍, 胡濟為合後, 維與夏侯霸總中軍, 共起蜀兵二十萬, 拜辭後主, 徑到漢中。

在歷史中, 廖化真的能力平平嗎?答案顯然不是。

《三國演義》中廖化形象

首先讓我們感興趣的是廖化的年齡。 生活在戰火繽紛的三國時期, 活的久不得不說是一種本事。 縱觀廖化的一生, 從早年的黃巾軍, 到蜀漢建立, 再到關羽敗走麥城, 最後蜀國滅亡, 廖化可謂是親眼見證了三國的興起和衰敗, 但從這一點來看, 廖化的能力就非同一般。

另外, 廖化對蜀漢的忠心也是非同一般。 建安二十四年(西元219年), 廖化任關羽主簿。 後來東吳偷襲荊州, 關羽兵敗自殺。 廖化也迫不得已歸順曹魏。 後來, 廖化思念蜀主劉備, 為了感激關將軍, 為了漢室的振興, 廖化詐死, 當時人都相信了。 隨後廖化則帶著老母晝夜西行,

奔赴蜀國。 從這一點來看, 廖化對蜀漢的忠心無可挑剔。

再者, 廖化的軍事能力真的一般嗎?我們知道, 廖化後來做到了車騎將軍, 從職位上來看, 廖化就絕不是一般的蠻勇之輩, 恰恰是有勇有謀。 薑維後來北伐失敗, 對於北伐的失敗, 廖化曾經這樣說道:智不出敵, 而力少於寇, 用之無厭, 何以能立?。

翻譯過來就是, 姜維的智力並不比鄧艾厲害, 兵力又比曹魏的兵力少很多, 加上常年過度征戰!怎麼會不敗呢?可見廖化的戰略眼光和軍事指揮, 決不在薑維之下。

廖化雕像

綜合以上三點來看, “蜀漢無大將, 廖化做先鋒”其實只是說明了蜀國大將寥寥無幾, 武將凋零的殘酷現實, 卻並不能說明廖化的能力平平。

聽完小編的講解, 你怎麼看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