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打通膀胱經 無疾康不憂

人體經絡有很多, 我們常常聽到的有督脈、肝膽經、大腸經等等, 其中有一條很重要的經絡:膀胱經。

古人把膀胱經比喻成人身體的藩籬, 說它是抵禦外界風寒的一個天然屏障。

打通膀胱經解決身體90%的疾病!

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通道, 也是身體抵禦外界風寒的重要屏障。 若這條經絡通暢, 外寒難以侵入, 內毒及時排出, 身體何患之有?所以我們一定要打通膀胱經, 就是讓更多的氣血流入這條經絡。

膀胱經的走向是從頭開始的, 然後沿著頭後邊一直到腳外側小趾邊緣的至陰穴。 打通這條經絡, 能夠防治全身上下的疾病。

膀胱經主治疾病:

主治呼吸系統疾病的感冒、發燒、哮喘、肺炎;消化系統疾病的消化不良、痢疾、胃下垂、肝炎;其他疾病的失眠、關節炎、中風後遺症、腰背痛。

如果膀胱經瘀阻了, 我們的身體會出現:

惡風怕冷、頸項不舒、腰背肌肉脹痛;腰膝酸軟、靜脈曲張、尿頻尿多;尿黃、前列腺肥大。

如何打通你瘀阻了的膀胱經呢?

關鍵按揉好三個地方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個動作打通膀胱經

比刮痧還有效

1

動作一

打通膀胱經上部樞紐

雙手十指交叉放在後頸部, 以雙手掌根提捏或摩擦頸肌至發熱。

頸部是膀胱經的上部樞紐, 通暢這裡可以清除頭部和面部的毒素, 防治頭痛、頸椎病、頭昏眼花、視力下降等問題, 還能增強記憶力, 使人頭腦變輕鬆。

2

動作二

打通膀胱經中部樞紐

每天隨時隨地的雙手搓到後腰發熱;這裡是腎俞穴的所在,

是膀胱經中部的樞紐

誰給膀胱經能量呢, 主要是靠腎臟, 腎與膀胱相表裡, 膀胱經只是個通道, 本身無動力運行, 需腎氣的支援才能完成禦寒、排毒的功能。

因此刺激腎俞穴是最簡單直接的辦法。 也是打通膀胱經最重要的穴位!

3

動作三

打通膀胱經的“排污口”

坐在椅子上(或彎下腰), 用手掌去拍打後膝窩的正中點—委中穴。

膀胱經是身體的排毒管道, 而委中穴是這個管道上的“排污口”, 經常拍一拍這個穴位能讓膀胱經更好地排毒。

中醫有句口訣叫“腰背委中求”, 凡是腰部、背部的問題, 都可以通過這個穴位來解決。

經常坐辦公室的人, 腰部、背部或多或少都會有些問題。 多敲敲委中穴, 就可以通暢這些部位的氣血。

因為膀胱經是人體最長的一條經絡, 所以, 刮痧、走罐效果會更好!但是刮痧、拔罐走罐都是瀉法, 那麼瀉後再用艾灸順著刮痧和走罐經絡走向灸一灸, 就更好了!這樣可以更好的推動腎陽促動膀胱經的代謝。

具體說:

1、治包括近視在內的任何眼疾:

按揉晴明穴。 膀胱經的走向是從頭開始的, 然後沿著頭後邊一直到腳外側小趾邊緣的至陰穴。睛明是它的第一個穴。先用兩手大拇指指肚夾住鼻根,不要特別使勁兒,然後垂直地往眼睛深部按,按的時候把眼睛閉上(凡是明目的穴,按的時候都要把眼睛閉上),然後按一下松一下,再按一下再松一下,如是做9次,這個穴就能真正起作用了。

2、治眼睛方面的疾病和熱症:

揉攢竹穴。 攢竹穴在眉毛邊上。

3、通鼻竅、治眼疾、頭痛、癲癇:

用10個手指肚每天梳頭上的膀胱經50次。

4、明目醒神、降血壓、防治頸椎病、感冒:

揉天柱穴。 天柱穴在脖頸子這塊兒入髮際0。5處,揉 的時候不用多想,揉到酸痛點就行了。

5、治咳嗽老不好、心裡發憋、心血管問題、胃痛、肝膽問題、腰酸腰痛:

按後背傍胱經上的相應穴位。 往背上走有眾多穴位,它們都在後背中線旁開1.5寸和3寸的地方。後背這些俞穴太多,我們用不著去仔細地區分,先找最痛的點多揉就行了。

6、治療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揉八髎。 腰部往下還有好多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邊4個,右邊4個,共8個,通常叫八髎,主要在褲腰的下緣和尾骨尖中間這一段旁開2-3釐米處。

7、排毒減肥、治腰背痛、腦後頭痛、足跟痛:

壓委中、委陽穴。 委中穴在膝蓋窩裡這塊兒。揉委中穴時,要用大拇指點到穴上去,另一隻手腳腕往下壓它,不用使頸揉,點住它就行了。我們平時只要有腰痛,壓委中效果就會特別明顯

8、治腰痛、座骨神經痛、痔瘡:

揉承山穴。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緣,找的時候,要把腳後跟翹起來,這樣,小腿肚子就形成一個窩兒,這個穴位就在這個窩兒裡

9、治慢性腰痛立竿見影:

揉飛揚穴。 飛揚穴在承山穴斜下1寸的位置

10、治感冒、膝蓋發涼、血壓高、眼睛酸濕、老花眼、腰腿痛、足跟痛、足跟裂:

從飛揚穴一直推到昆侖穴。 昆侖穴在外踝骨後緣這塊兒,是一個非常好用的穴位。

11、治腿抽筋、癲癇、身上老發緊:

揉申脈穴。 申脈穴在腳外踝下緣,不太好揉,但用食指指節硌的方法一下就容易找到

12、治鳴、頭痛、防感冒、通鼻竅、防止腳寒涼:

揉金門到足通穀這一段膀胱經

13、正胎位:

艾灸至陰穴。 至陰穴在小腳指旁邊,是膀胱經上的最後一個穴位。

然後沿著頭後邊一直到腳外側小趾邊緣的至陰穴。睛明是它的第一個穴。先用兩手大拇指指肚夾住鼻根,不要特別使勁兒,然後垂直地往眼睛深部按,按的時候把眼睛閉上(凡是明目的穴,按的時候都要把眼睛閉上),然後按一下松一下,再按一下再松一下,如是做9次,這個穴就能真正起作用了。

2、治眼睛方面的疾病和熱症:

揉攢竹穴。 攢竹穴在眉毛邊上。

3、通鼻竅、治眼疾、頭痛、癲癇:

用10個手指肚每天梳頭上的膀胱經50次。

4、明目醒神、降血壓、防治頸椎病、感冒:

揉天柱穴。 天柱穴在脖頸子這塊兒入髮際0。5處,揉 的時候不用多想,揉到酸痛點就行了。

5、治咳嗽老不好、心裡發憋、心血管問題、胃痛、肝膽問題、腰酸腰痛:

按後背傍胱經上的相應穴位。 往背上走有眾多穴位,它們都在後背中線旁開1.5寸和3寸的地方。後背這些俞穴太多,我們用不著去仔細地區分,先找最痛的點多揉就行了。

6、治療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揉八髎。 腰部往下還有好多髎,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左邊4個,右邊4個,共8個,通常叫八髎,主要在褲腰的下緣和尾骨尖中間這一段旁開2-3釐米處。

7、排毒減肥、治腰背痛、腦後頭痛、足跟痛:

壓委中、委陽穴。 委中穴在膝蓋窩裡這塊兒。揉委中穴時,要用大拇指點到穴上去,另一隻手腳腕往下壓它,不用使頸揉,點住它就行了。我們平時只要有腰痛,壓委中效果就會特別明顯

8、治腰痛、座骨神經痛、痔瘡:

揉承山穴。 承山穴在小腿肚子下緣,找的時候,要把腳後跟翹起來,這樣,小腿肚子就形成一個窩兒,這個穴位就在這個窩兒裡

9、治慢性腰痛立竿見影:

揉飛揚穴。 飛揚穴在承山穴斜下1寸的位置

10、治感冒、膝蓋發涼、血壓高、眼睛酸濕、老花眼、腰腿痛、足跟痛、足跟裂:

從飛揚穴一直推到昆侖穴。 昆侖穴在外踝骨後緣這塊兒,是一個非常好用的穴位。

11、治腿抽筋、癲癇、身上老發緊:

揉申脈穴。 申脈穴在腳外踝下緣,不太好揉,但用食指指節硌的方法一下就容易找到

12、治鳴、頭痛、防感冒、通鼻竅、防止腳寒涼:

揉金門到足通穀這一段膀胱經

13、正胎位:

艾灸至陰穴。 至陰穴在小腳指旁邊,是膀胱經上的最後一個穴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