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得小程式者得天下!勢已成,局未定!

小程式對中低頻獨立應用的摧毀性是可以預見的, 加入開發小程式幾乎也是無法拒絕的。 專業的微信小程式技術服務商微趨道認為, 這就像微信公眾平臺的上線初期, 開通而非觀望的收益才是最大的, 擁有一個小程式的企業, 都將分食飽足的新鮮紅利, 時間窗口稍縱即逝。

微趨道, 就是小程式

對微信來說, 小程式是公眾號之後的下一個重點專案, 在超級 App 佔據大量用戶的背景下, 這個全新的生態讓創業者看到了希望。 整個行業從最初的觀望到不少開發者 all in 小程式, 機會變得越來越多, 未來也更加明晰,

不管是已經投入其中的創業者, 還是與其相連的使用者、服務商, 我們都需要以全新的眼光, 和多方位的視角來觀察這個新物種。

再來複習一下張小龍對小程式的定義:

張小龍對小程式的定義

核心如下:

1. 小程式沒有統一入口, 採用去中心化結構,

不做分發;

2. 小程式不是訂閱關係, 粉絲積累不重要, 重要的是訪問量;

3. 小程式不能分享朋友圈, 但可以分享到微信群和聊天中;

4. 小程式和公眾號是相互獨立的, 但可以相互導流;

1月9號小程式正式上線, 沒有新聞通稿, 沒有紅包開路, 沒有大量宣傳, 淩晨時分剛過, 小程式就在轉瞬之間刷爆科技圈, 不到兩個小時, 一家科技媒體的小程式體驗群就建到了第二十個編號, 舉目整個中國互聯網, 沒有任何產品的所謂勢能, 能夠與其比肩同駐。

阿裡足足用了十年, 才將萬能的淘寶的精確烙印打在用戶心上, 張小龍希望小程式不主動打擾使用者, 反而不是一件百分之百的好事, 對於微信而言, 小程式意味著打破社交邊界的想像力,

所有的約束條件——比如禁止朋友圈的分享, 都是為了不對現有秩序造成過於強烈的衝擊, 破壞微信生態和使用者體驗, 讓小程式能平穩長遠健康發展, 如同亞馬遜森林一樣。

張小龍關於移動互聯網入口的構想

2012年的時候, 張小龍就預言二維碼才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

當時無人關注, 現在我們只能驚歎他的前瞻性。 那麼張小龍為什麼現在推出小程式?小程式承載的是微信連接萬物的使命, 承載的是張小龍開啟微信下半場的希望, 和馬化騰說的騰訊只做最好的連接器和內容產業一脈相承。

微信部分使用者資料統計

根據騰訊2017年Q3財報, 微信的月活是9.8億, 到今年結束, 月活不出意料將達到近10億。 而中國的線民目前是7.51億(據CNNIC最新報告), 這意味著, 基本上使用互聯網的中國人都是微信用戶。

所以, 有理由認為, 微信連接萬物的使命已經完成了一半, 即連接所有人已經成為現實, 那麼微信的下半場就是連接物。 服務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嘗試, 從一開始就是面向商家開放的, 但無奈怎麼推廣, 始終不溫不火。 在微信高歌猛進的這幾年, 阿裡的電商帝國高牆廣築、百團大戰塵埃落定、O2O火熱之後一地雞毛, 騰訊只有在資本上有所作為。

在互聯網線民增長放緩的今天, 移動互聯網最大的機會線上上線下的結合, 也就是馬化騰所說的智慧零售,馬雲的新零售,劉強東的無界零售,而騰訊延伸到線下最好的工具非微信莫屬。張小龍說:“在智慧手機時代,我是認為我們要獲取服務的話,更多的是跟線下有關,跟線下有關的服務其實目前手機技術的實現來說,可能通過掃二維碼這樣的一個方式是最簡易的一種方式,跟周邊產生一個聯繫,並且獲取服務。”

服務隨時觸達

騰訊入股永輝超市,馬化騰通過小程式實現新零售

在上線演講當天,張小龍舉的例子比如汽車購票、公交到站查詢、餐館點餐、士多店購物等,幾乎都是線下交易場景。在演講的最後,張小龍說了一句話:“我們也希望1月9日開始能夠有更多的企業把他們的服務變成一種小程式的形態,可以提供給微信的所有用戶來用。”打通線下場景,這可能才是張小龍對小程式的最大期待

相比傳統電商,小程式又有哪些優勢?

傳統電商四大領域:

淘寶入駐商家已經達到飽和的狀態,商品的同質化嚴重,商家的競爭成本逐漸增高。

天貓越來越趨向於品牌化,曾經輝煌的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京東有著強大的物流系統,有著多年合作的3C家電品牌方,小商家更是不可能。

唯品會的大牌特賣會,各品牌方擠破了頭,想要儘快給自家的商品清庫存,無奈排隊等候的規則,等輪到了自己,黃花菜也涼了。

在這四面夾擊下,商家的出頭之日越來越渺茫,而依託“微信日活躍9.8億使用者”龐大資料下的小程式,無疑是電商的另一出路。就拿前段時間火爆的“左右腦測試”來說,它就是微信強大用戶基礎的很好證明,通過朋友圈轉發分享的社交裂變,成為現象級小程式。

小程式,充滿無限商機

公眾號發展四年才有今天的成熟形態,第三年才有成規模的資本進入,而小程式從尚未問世就已經被各路人馬盯上了,創業者、資本、平臺,所以小程式將會被迅速催熟,這個紅利期會更短。

互聯網生意的本質是流量,這一點亙古不變。2013年,移動端空白的百度以19億美金購入91助手,之所以超出市場價值那麼多的代價來換取一個91助手,是因為百度以為這個就是進入移動端互聯網的門票,但是很可惜,這只是個幻覺!百度並沒有上車成功,搶佔到移動互聯網風口。

隨著小程式的成長壯大,微信生態的完善,微信會成為一個作業系統,一個虛擬的作業系統。在碎片化的今天什麼最值錢嗎?用戶的時間最值錢。所以很多產品都想盡辦法讓用戶多留住一會兒,所以除了好多新奇好玩的東西希望用戶多看一會兒。

但是微信,平均一個用戶一天至少有4小時花在上面,是任何產品都羡慕不來的。

而佔據用戶時間就是佔據了未來。

公眾號+小程式+微信支付+社交,真正的閉環誕生

這次微信公眾號延伸出來的“小程式”,完完全全可以替代所有的app,這樣一來,本身佔據用戶很多時間的微信本身,會變得更加高頻率的被使用,可能是辦事,可能是購物,可能是聊天,都可以通過微信來完成。所以我看到的未來,可能是手機上不需要其它程式,打開微信就得到了之前所需要的任何app程式了。

用戶的時間對應的還是用戶流量,而流量又一切生意的本質,小程式變成一門好生意的重要一環同樣是流量獲取。

微趨道,就是小程式

小程式紅利的爭奪主要是在用戶獲取維度上。這又基於兩個邏輯:

第一、用戶心智有限,同類型的小程式只會記得一個,頂多兩個。無論是點餐還是買汽車票,一個就夠。因而,對具體場景的爭奪將是小程式紅利爭奪的重要構成;

第二、微信規定小程式不能重名。通俗易懂且高頻的關鍵字也會成為稀缺品。

所以,爭奪場景,爭奪關鍵字,這或許是小程式紅利之戰的核心命題。

所以,小程式將成企業殺手級應用+企業標配,“得小程式者得天下”。

也就是馬化騰所說的智慧零售,馬雲的新零售,劉強東的無界零售,而騰訊延伸到線下最好的工具非微信莫屬。張小龍說:“在智慧手機時代,我是認為我們要獲取服務的話,更多的是跟線下有關,跟線下有關的服務其實目前手機技術的實現來說,可能通過掃二維碼這樣的一個方式是最簡易的一種方式,跟周邊產生一個聯繫,並且獲取服務。”

服務隨時觸達

騰訊入股永輝超市,馬化騰通過小程式實現新零售

在上線演講當天,張小龍舉的例子比如汽車購票、公交到站查詢、餐館點餐、士多店購物等,幾乎都是線下交易場景。在演講的最後,張小龍說了一句話:“我們也希望1月9日開始能夠有更多的企業把他們的服務變成一種小程式的形態,可以提供給微信的所有用戶來用。”打通線下場景,這可能才是張小龍對小程式的最大期待

相比傳統電商,小程式又有哪些優勢?

傳統電商四大領域:

淘寶入駐商家已經達到飽和的狀態,商品的同質化嚴重,商家的競爭成本逐漸增高。

天貓越來越趨向於品牌化,曾經輝煌的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京東有著強大的物流系統,有著多年合作的3C家電品牌方,小商家更是不可能。

唯品會的大牌特賣會,各品牌方擠破了頭,想要儘快給自家的商品清庫存,無奈排隊等候的規則,等輪到了自己,黃花菜也涼了。

在這四面夾擊下,商家的出頭之日越來越渺茫,而依託“微信日活躍9.8億使用者”龐大資料下的小程式,無疑是電商的另一出路。就拿前段時間火爆的“左右腦測試”來說,它就是微信強大用戶基礎的很好證明,通過朋友圈轉發分享的社交裂變,成為現象級小程式。

小程式,充滿無限商機

公眾號發展四年才有今天的成熟形態,第三年才有成規模的資本進入,而小程式從尚未問世就已經被各路人馬盯上了,創業者、資本、平臺,所以小程式將會被迅速催熟,這個紅利期會更短。

互聯網生意的本質是流量,這一點亙古不變。2013年,移動端空白的百度以19億美金購入91助手,之所以超出市場價值那麼多的代價來換取一個91助手,是因為百度以為這個就是進入移動端互聯網的門票,但是很可惜,這只是個幻覺!百度並沒有上車成功,搶佔到移動互聯網風口。

隨著小程式的成長壯大,微信生態的完善,微信會成為一個作業系統,一個虛擬的作業系統。在碎片化的今天什麼最值錢嗎?用戶的時間最值錢。所以很多產品都想盡辦法讓用戶多留住一會兒,所以除了好多新奇好玩的東西希望用戶多看一會兒。

但是微信,平均一個用戶一天至少有4小時花在上面,是任何產品都羡慕不來的。

而佔據用戶時間就是佔據了未來。

公眾號+小程式+微信支付+社交,真正的閉環誕生

這次微信公眾號延伸出來的“小程式”,完完全全可以替代所有的app,這樣一來,本身佔據用戶很多時間的微信本身,會變得更加高頻率的被使用,可能是辦事,可能是購物,可能是聊天,都可以通過微信來完成。所以我看到的未來,可能是手機上不需要其它程式,打開微信就得到了之前所需要的任何app程式了。

用戶的時間對應的還是用戶流量,而流量又一切生意的本質,小程式變成一門好生意的重要一環同樣是流量獲取。

微趨道,就是小程式

小程式紅利的爭奪主要是在用戶獲取維度上。這又基於兩個邏輯:

第一、用戶心智有限,同類型的小程式只會記得一個,頂多兩個。無論是點餐還是買汽車票,一個就夠。因而,對具體場景的爭奪將是小程式紅利爭奪的重要構成;

第二、微信規定小程式不能重名。通俗易懂且高頻的關鍵字也會成為稀缺品。

所以,爭奪場景,爭奪關鍵字,這或許是小程式紅利之戰的核心命題。

所以,小程式將成企業殺手級應用+企業標配,“得小程式者得天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