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一座橋,一座人生的風雨橋

土家人一生經歷得最多的有三件事:住吊腳樓、過風雨橋、走石板路。 大半個人生過來了, 其間經歷大多已淡忘, 唯有那形形色色的風雨橋, 時常在記憶深處浮現, 總想重找機會再走一次兒時曾經玩耍、曾經經過的風雨橋, 於是, 在一個雲淡風清的日子, 我打點攝影器材, 迎著春日清晨的暖陽, 獨自上路。

毛壩河上永順橋

除開現在的城市高架橋、立交橋而外, 大凡歷史久遠一點的橋, 一定與河有聯繫, 我的第一站就是毛壩最古老的風雨橋“永順橋”。

阿蓬江有兩個源頭, 除青岩河外, 就是三灣河。 三灣河發源於一座叫馬鬃嶺的大山, 因河水淌過3道山灣而得名。

永順橋就橫臥在三灣河上!

不用一釘一鉚, 在4O多米寬的河上修一座木橋不是神話, 永順橋足以證明。

永順橋位於石板村與花板村接界處, 是一座長32.5米, 寬3米, 高4O米的木質風雨橋, 是連接當地與恩施市盛家壩鄉的交通要道, 由清代鄉紳周正已、張啟榮發起修建, 至今有2OO多年的歷史。 1991年, 離休幹部張萬幫對此橋進行了維修。

橋為土家族斜山頂式, 橋拱由48根圓木頭組成, 橋面由8列32根木柱支撐, 有廊有亭, 既能通行, 又可避風雨。 整座橋無論是挑坊, 還是鬥榫,

皆以杉木鑿榫銜接, 且不用一釘一鉚, 這不能不說是土家族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跡。 一生從事中國建築研究的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張良皋, 在考察該橋時, 9O歲高齡的他驚歎不已, 欣然揮毫題寫了“永順橋”橋匾。

清江煙雲風雨橋

八百里清江, 土家兒女的母親河,

不僅養育了千千萬萬的土家兒女, 更是一條民俗之河、文化之河。

豔陽高照的中午, 我背著相機, 信步由韁, 來到了位於恩施州城的風雨橋上。

橋上有許多閑坐的人, 男女老少各有固定地點, 幾個或十幾個, 你一言我一語的閒聊, 有敘述的有補充的有附和的, 有質疑爭執的, 但事後也不計較。 這裡是許多新聞發佈的中心, 只需要交流分享, 無需考察準確與否。 更多的時候還有更多的人, 他們就那麼坐著, 看日頭起落, 看江水奔湧, 看雲卷雲舒, 看飛鳥盤旋, 看人來人往。 或者你看我我看你互為風景。 因為是春天, 空氣還有一些微涼, 他們儘量坐到有陽光的一邊, 從開春直到初冬, 他們就這樣在風雨橋上, 一天一天, 周而復始。

老人們蒼然的面部和蒼桑的表情, 把人生的磨難隱藏到內心深處, 這暖洋洋的春日, 對他們來說就是用來消磨的, 他們的安逸從容, 使清江更靜, 使風雨橋更靜。

離開風雨橋, 站在遠處回望, 藍天麗日之下風雨橋顯得更加雄偉壯觀, 它西接恩施州城的“清水走廊”, 東連鳳凰山森林公園,是恩施城區休閒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而且它本身特有的民族風情特色也是得天獨厚的資源。恩施四季分明,時下是春天,如果到了秋夏,風雨橋上的人流會更加絡繹不絕。恩施屬於山城,山城的夜色是很迷人的,風雨橋獨特的燈光效果更是為恩施——這座“世界硒都”增添了亮麗風采。

貢水河上夜廊橋

聽說恩施宣恩縣橫穿珠山鎮的貢水河十分美麗,特別是貢水河上“文瀾橋”的夜景更加迷人,於是決定前往,一探這座貢水河夜廊風雨橋的風采。 宣恩“風雨橋”又稱“花橋、文瀾橋”,與州城風雨橋一樣,都是侗族建築中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築之一。該橋為步行橋,長80米,寬10米,高約26米。橋下部為鋼混結構,五礅四跨;上部為全木質結構,採用侗族花橋和鼓樓及土家族涼亭橋相結合的建築風格,22架木排採用中國南方特有的穿鬥式組合結構,榫鉚銜接的樑柱體系,亭簷上下均為飛角斗拱,屋脊瓦沿設有古樸裝飾,二樓過道設有靠背座板,橋頭南北兩面有磚石結構的門樓,門樓南北門外分別立有座式麒麟和走式獨角獸各一對。該橋其造型工藝、建築風格目前當屬湖北省之最。

夜幕降臨,橋上的行人開始多了起來,我也隨著人流來到了橋上,一轉身,所有的燈突然亮了起來,眼前的景象讓我真正領略到了這夜廊橋的豐富多彩!橋兩頭,是兩隊老人隨著音樂起舞,似太極、似舞蹈,那種悠閒、那種祥和,仿佛一道仙風、一朵祥雲,在五彩繽紛的燈光變幻中飄逸;橋中間是孩子們的天地,他們打鬧嬉戲,全然不顧來來往往的行人;一對戀人,忘我的相擁而坐,從橋欄的縫隙之間,靜靜的望著兩岸燈光變幻的貢水河,在他們眼裡,河裡流淌的不是水,是蜜,是愛情的甜蜜。

不一會,音樂響起,貢水河上精彩的音樂噴泉拉開了維幕!

休閒的人們一下擁到橋欄兩邊,看夜空中高高的水柱,隨著音樂的節奏,隨著變幻的燈光,翩翩起舞,陰柔時如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陽剛時如鑽邃取火、夸父追日,時緊時慢的音樂如天賴之音;時高時低的噴泉如大旱甘霖;時紅時綠的燈光如日月交替。人們的驚呼聲歡笑聲和著音樂一起,在貢水河畔、在文瀾橋上空久久回蕩!

我終於明白,只要有橋,就會有風景,就會有歡樂,人與人就能相通,心與心就能交融,只要有橋,就能經得起人生的風雨,就能挺過生活的艱難困苦;只要有橋,天涯海角永遠近在咫尺!

“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一座橋,一座人生的風雨橋”。歸來時,我在日記的扉頁重重的寫下這句話!

東連鳳凰山森林公園,是恩施城區休閒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而且它本身特有的民族風情特色也是得天獨厚的資源。恩施四季分明,時下是春天,如果到了秋夏,風雨橋上的人流會更加絡繹不絕。恩施屬於山城,山城的夜色是很迷人的,風雨橋獨特的燈光效果更是為恩施——這座“世界硒都”增添了亮麗風采。

貢水河上夜廊橋

聽說恩施宣恩縣橫穿珠山鎮的貢水河十分美麗,特別是貢水河上“文瀾橋”的夜景更加迷人,於是決定前往,一探這座貢水河夜廊風雨橋的風采。 宣恩“風雨橋”又稱“花橋、文瀾橋”,與州城風雨橋一樣,都是侗族建築中最具特色的民間建築之一。該橋為步行橋,長80米,寬10米,高約26米。橋下部為鋼混結構,五礅四跨;上部為全木質結構,採用侗族花橋和鼓樓及土家族涼亭橋相結合的建築風格,22架木排採用中國南方特有的穿鬥式組合結構,榫鉚銜接的樑柱體系,亭簷上下均為飛角斗拱,屋脊瓦沿設有古樸裝飾,二樓過道設有靠背座板,橋頭南北兩面有磚石結構的門樓,門樓南北門外分別立有座式麒麟和走式獨角獸各一對。該橋其造型工藝、建築風格目前當屬湖北省之最。

夜幕降臨,橋上的行人開始多了起來,我也隨著人流來到了橋上,一轉身,所有的燈突然亮了起來,眼前的景象讓我真正領略到了這夜廊橋的豐富多彩!橋兩頭,是兩隊老人隨著音樂起舞,似太極、似舞蹈,那種悠閒、那種祥和,仿佛一道仙風、一朵祥雲,在五彩繽紛的燈光變幻中飄逸;橋中間是孩子們的天地,他們打鬧嬉戲,全然不顧來來往往的行人;一對戀人,忘我的相擁而坐,從橋欄的縫隙之間,靜靜的望著兩岸燈光變幻的貢水河,在他們眼裡,河裡流淌的不是水,是蜜,是愛情的甜蜜。

不一會,音樂響起,貢水河上精彩的音樂噴泉拉開了維幕!

休閒的人們一下擁到橋欄兩邊,看夜空中高高的水柱,隨著音樂的節奏,隨著變幻的燈光,翩翩起舞,陰柔時如嫦娥奔月、天女散花,陽剛時如鑽邃取火、夸父追日,時緊時慢的音樂如天賴之音;時高時低的噴泉如大旱甘霖;時紅時綠的燈光如日月交替。人們的驚呼聲歡笑聲和著音樂一起,在貢水河畔、在文瀾橋上空久久回蕩!

我終於明白,只要有橋,就會有風景,就會有歡樂,人與人就能相通,心與心就能交融,只要有橋,就能經得起人生的風雨,就能挺過生活的艱難困苦;只要有橋,天涯海角永遠近在咫尺!

“其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是一座橋,一座人生的風雨橋”。歸來時,我在日記的扉頁重重的寫下這句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