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八歲入朝為官 因為個頭太小門檻太高 每次要人抱著過去

01

明朝的時候, 其實出現過不少的天才少年的, 比如嚴嵩, 比如解縉, 唐伯虎, 比如李東陽, 比如楊一清。

其他的都不說, 單說明朝中期光是一起同朝為官的就有李東陽,

楊一清等人。

楊一清21歲入朝當官, 李東陽更牛逼, 18歲就和楊一清成了同事, 這讓不知道多少類似範進這樣的同學哭死在廁所裡?

然而, 如果你認為這兩個人就是最牛叉的你就錯了, 因為跟他們同朝為官的還有一個更小的, 只有8歲, 放在當下的社會無非也就是小學三年級的紅領巾罷了。

這娃叫劉鈗。

劉鈗, 山東壽光人, 他爹叫劉珝。

02

要說起他爹也算是鼎鼎有名, 劉鈗其實能在小小年紀就當官, 也算是沾了他爹的光。

劉珝這個人是真的不簡單, 八歲能文, 二十四歲的時候中了進士, 是明憲宗朱見深的老師——朱見深是太子的時候他是老師, 即位後他仍然是老師, 最重要的是憲宗對於這位老師非常的尊重。

成化十一年(1475), 劉珝以禮部尚書, 太子太保, 謹身殿大學士的身份入閣, 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 憲宗一直尊稱他為“東劉先生”。

劉珝一共有六個兒子, 劉鈗排行老四, 在兄弟幾人中最為聰明, 也最懂禮數, 有一次在見到皇帝後, 對答如流深受憲宗的喜愛,

也許是愛屋及烏吧, 憲宗一高興封了劉鈗一個中書舍人的官——有權真是任性(白眼)。

【八歲時, 憲宗召見, 愛其聰敏, 且拜起如禮, 即命為中書舍人。 】

中書舍人, 這官不算大, 只是個從七品的芝麻官兒, 但是權力可不小, 主要負責書寫誥敕, 制詔等文字工作, 相當於皇上的貼身小秘書, 已經接近權力中心了。

劉鈗小小年紀就任此要職, 雖然都明白這是沾了老爹的光, 但是卻沒人敢說什麼, 也不能說什麼, 因為都知道這娃兒是真聰明。

03

既然是當了官, 就得去上班, 但是皇宮的門檻太高, 劉鈗一個八歲的小學生個子能有多高?進不去啊, 總不能讓一個朝廷命官每次爬著過門檻吧?

沒辦法, 每次都需要人幫忙把他抱著過去, 而充當這個“雷鋒”的就是劉鈗的同事楊一清。

因為這時候的楊一清因為還只是個中書舍人, 跟劉鈗在同一個部門工作。

【宮殿門閾(yu)高, 同官楊一清常提之出入。 】

雖然只有八歲, 但是也得有五十來斤吧, 而偏偏楊一清是個清瘦的人, 日復一日這樣的過一道門檻楊一清就抱一次,

以至於楊一清說“唉, 天天抱這娃兒, 是存心要累死我啊”, 但是楊一清說這個話的時候絲毫沒有嫌棄, 反而是非常高興的, 因為《萬曆野獲編》上記述的是

【時丹徒楊文襄(即楊一清)已舉進士, 與鈗同官, 乃提攜之出入。 楊負重命, ......每歡曰:此童累我。 】

如果說劉鈗只是沾了他老爹光當了個官的話, 這話顯然有些武斷, 因為憲宗皇帝是真喜歡他, 其他的官員的牙牌(相當於工作證)都是獸骨做的, 有的官大的是象牙的, 憲宗怕劉鈗年紀太小, 有時候磕著碰著把牙牌給弄碎了(牙牌是皇上給的, 你敢弄壞了那不是殺頭的罪過嗎), 專門給他特製了一個銀的, 這樣你隨便跑吧, 就算摔跤了也不怕, 還能摔壞了嗎?

就從這一個細節來看, 憲宗還真不是一時興起而封了這個八歲的娃娃當官的,而從楊一清長時間的對劉鈗的關照來看,他也根本沒有妒忌這娃娃的意思,而是真心欣賞這個小小年紀就能擔此重任的小學生的。

04

成化十八年(1482),劉珝遭到內閣其他兩位閣臣萬安和劉吉的排擠構陷,被迫致仕,經常抱著劉鈗過門檻的楊一清也到了山陝去任職。

但是這些已經影響不了劉鈗繼續當官,因為這時候的劉鈗已經十五歲了,自己早就能跨過那高高的宮殿門檻,也不會再有人嘀咕自己是沾了老爹的光當大官,相反這時候的劉鈗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的聰明才智,一直當官當到了嘉靖年間

【曆官五十餘年,嘉靖中至太常卿,兼五經博士,扔供事內閣誥敕房。】

作為一個政府公務員,劉鈗在工作之余還喜歡文學,並且造詣頗深,根據清朝編撰的《壽光鄉土志》記載,劉鈗

【嫻於文筆,與李倥侗,康對山,何大複,邊華泉輩為友,時稱五才子】

而《明史.劉珝傳》也記載有劉鈗

【博學有行誼,與長洲劉棨並淹貫故實,時稱二劉。】

05

武宗(朱厚照)初年,劉鈗因為得罪了大太監劉瑾,被罷了官,後來還是大才子李東陽極力舉薦他才又被官復原職——這也在一次證明劉鈗真不是靠著祖蔭才能當官的。

想想看,李東陽,楊一清這都是明朝牛的一臉的大咖啊,他們一次次的無怨無悔的幫助著劉鈗,能說他沒有才華嘛?

說起來李東陽和楊一清都算是劉鈗的大恩人,可是這兩位恩人的晚年都比劉鈗要淒慘得多,李東陽雖然在歷史上評價極高

【自明興以來,宰臣以文章領袖縉紳者,楊士奇後,東陽而已】

然而一生之中幾個兒子都是早夭,以至於李東陽在暮年孤苦伶仃;而楊一清在“大議禮事件”中遭到誣陷,被迫致仕,之後背部疽發而死,死時尚且不能瞑目。

而劉鈗八歲入朝,當了五十多年官,歷經三朝,最後悠然退隱,結局要比他的兩位知己恩人好的多了。

【以紈絝起家,被遇三朝,富貴安樂,優遊林下】

憲宗還真不是一時興起而封了這個八歲的娃娃當官的,而從楊一清長時間的對劉鈗的關照來看,他也根本沒有妒忌這娃娃的意思,而是真心欣賞這個小小年紀就能擔此重任的小學生的。

04

成化十八年(1482),劉珝遭到內閣其他兩位閣臣萬安和劉吉的排擠構陷,被迫致仕,經常抱著劉鈗過門檻的楊一清也到了山陝去任職。

但是這些已經影響不了劉鈗繼續當官,因為這時候的劉鈗已經十五歲了,自己早就能跨過那高高的宮殿門檻,也不會再有人嘀咕自己是沾了老爹的光當大官,相反這時候的劉鈗充分發揮了自己的的聰明才智,一直當官當到了嘉靖年間

【曆官五十餘年,嘉靖中至太常卿,兼五經博士,扔供事內閣誥敕房。】

作為一個政府公務員,劉鈗在工作之余還喜歡文學,並且造詣頗深,根據清朝編撰的《壽光鄉土志》記載,劉鈗

【嫻於文筆,與李倥侗,康對山,何大複,邊華泉輩為友,時稱五才子】

而《明史.劉珝傳》也記載有劉鈗

【博學有行誼,與長洲劉棨並淹貫故實,時稱二劉。】

05

武宗(朱厚照)初年,劉鈗因為得罪了大太監劉瑾,被罷了官,後來還是大才子李東陽極力舉薦他才又被官復原職——這也在一次證明劉鈗真不是靠著祖蔭才能當官的。

想想看,李東陽,楊一清這都是明朝牛的一臉的大咖啊,他們一次次的無怨無悔的幫助著劉鈗,能說他沒有才華嘛?

說起來李東陽和楊一清都算是劉鈗的大恩人,可是這兩位恩人的晚年都比劉鈗要淒慘得多,李東陽雖然在歷史上評價極高

【自明興以來,宰臣以文章領袖縉紳者,楊士奇後,東陽而已】

然而一生之中幾個兒子都是早夭,以至於李東陽在暮年孤苦伶仃;而楊一清在“大議禮事件”中遭到誣陷,被迫致仕,之後背部疽發而死,死時尚且不能瞑目。

而劉鈗八歲入朝,當了五十多年官,歷經三朝,最後悠然退隱,結局要比他的兩位知己恩人好的多了。

【以紈絝起家,被遇三朝,富貴安樂,優遊林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