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又到年終,器材大盤點|M4/3篇

從上周開始, 我們為大家接連盤點了C/N/S三家在2017年度的新品, 那麼在今天, 我會帶著大家看看今年M4/3陣營為我們帶來了哪些新東西。

M4/3產品是我非常喜歡的, 從外觀設計到畫質再到系統的豐富性都可圈可點。 深耕M4/3的奧林巴斯和松下兩家, 在機身和鏡頭的製造上都維持了非常高的水準。 並且兩家產品也都各有特色, 同屬M4/3的基礎上, 也帶有著屬於自己品牌的強烈個性。

松下在今年年初為我們帶來了旗下最高端的無反產品LUMIX GH5。 主打視頻的GH系列一直受到廣大視頻拍攝愛好者的喜愛。 GH5在誕生之初到現在,

其10bit 4:2:2的4K 60p視頻拍攝能力依然是最高記錄保持者。

而且GH5的獨特散熱設計也讓它可以不間斷的拍攝高規格4K視頻。

除了主打的視頻拍攝以外, GH5在機身設計和靜態畫面表現上依舊出色。 全鎂合金機身、368萬點的巨大OLED OVF、翻轉LED螢幕、雙卡槽、還有扎實的手感等等, 作為旗艦機,

可以說松下能把該給的全給了。

我在試用GH5的時候, 並沒有太多的拍攝視頻, 主要還是以拍照片為主。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 GH5的2000萬圖元Live MOS在高感和動態範圍上有著很大進步, 令人驚喜。 同時, 松下的對焦依舊令人安心, DFD對焦迅速精准, 失手概率很低。

相信很多人都有著這樣的印象, “錄視頻選松下, 拍照片選奧巴”。 松下在視頻機方面領先程度的確不小, 同樣的, 它們也不想放過靜態照片領域。 雖然GH5在照片拍攝上的能力可圈可點, 但畢竟掛著GH的名頭, 想要贏得靜態拍照的口碑, 松下決定另起爐灶, 做一款主打靜態拍照的相機。

所以在年底, 松下為我們帶來了專為靜態拍攝打造的專業無反相機, LUMIX G9。

從G1開始, G系列就是松下旗下最均衡的產品線, 論外觀有GF和GX, 論攝像有GH, G系列仿佛除了均衡的性能和性價比以外沒什麼值得驕傲的閃光點。 但是這次, 松下決定把G9打造成一台拍照旗艦, 與GH5組成雙旗艦戰略,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 這次更新劍指的就是隔壁家的E-M1 II。

G9的機身設計繼承了GH5的風格,

不過在外觀看來更加硬朗。 最主要的是, G9增加了一塊大肩屏, 顯示資訊也很全面, 這一向著高端單反靠近的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的增加整機操控性。

其他方面G9也有著旗艦版的規格, 鎂合金機身加上全天候設計已經是這個級別機身的標配, 連拍速度更是達到了20fps(AF-C)/60fps(AF-S)。

松下也在G9上首次添加了高解析度模式, 連拍8張生成一個等效8000萬圖元的圖像, 不過同樣的, 試用這個模式還是要上架子的。

雖說是主打拍照的相機, 不過松下的相機不能拍4K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姓松, G9也支持最高4K 60fps的視頻拍攝, 屬於拔尖水準了。

除了一左一右兩台性能怪獸以外, 松下在今年還為大家帶來了入門款的M4/3機身LUMIX GF9。

GF9和GF8都是1600萬圖元,升級力度不大,不過視頻拍攝能力提高到了4K 30p,也算是有了姓松的資格。GF系列主打入門和女性用戶,在外觀和操作上也頗具人性化。至今仍然記得第一次使用了觸摸對焦的GF2給我的震撼。

就長相來說,GF9還是有所提升的,外觀上向著GX系列有所靠近,砍掉了GF8的“大腦門“之後專業感有所提升。

LUMIX GF8

說完松下的機身,再來說說松下的鏡頭吧,松下今天推出了六支鏡頭,分別是DG 8-18mm f/2.8-4.0、DG 12-60mm f/2.8-4.0、DG 200mm f2.8、X 35-100mm f2.8 II、100-300mm f/4.0-5.6 II和45-200mm f/4.0-5.6 II。

其中35-100 II、100-300II和45-200 II都是今年新推出的小改款,這幾個二代鏡頭對比前代在光學結構上沒有變化,防抖性能和對焦有所提升,搭配新機身可以實現5+2的雙效防抖。其實不光是小定焦,M4/3在長焦領域一直有著不錯的表現。上述這些鏡頭在擁有大焦段的同時,體積卻非常小巧,顛覆了人們對長焦鏡頭的印象。其中大三元鏡頭35-100mm f/2.8表現就非常不錯,總長度只有10cm,可以輕鬆揣進兜。

另外的三枚鏡頭,則是掛著DG標誌的松徠高端頭。8-18mm和12-60mm都是f/2.8-4.0“中三元”產線中的成員,而另一顆50-200mm f/2.8-4.0還未正式發佈,要想見到它看起來則要等到來年了。

f/2.8-4.0“中三元”這個規格的鏡頭在其他廠家通常是單獨存在的(如尼康的24-85mm

/f2.8-4.0D),不過在松下這裡,卻把這個規格做成了系列鏡頭,集齊三支之後可以獲得的焦距範圍也要比大小三元廣,當然,體積上也有不小優勢。

松下的中三元隸屬於DG系列,鏡頭採用了全金屬的設計,手感柔順絲絲入扣,畫質也非常不錯,與新機身配合完美,對焦和防抖都非常出色。DG 12-60mm這顆頭等效24-120mm,是一個不錯的全能頭,長焦端依舊能夠保持f/4.0的大光圈,也能帶來柔美的虛化效果。

而8-18mm則是為了取代7-14mmf/4.0的,松下長期以來只有7-14mm一枚超廣角,光圈只有f/4.0,並且還是燈泡頭,無法加裝濾鏡。DG 8-18mm的問世讓許多廣角愛好者有了合適的掛機頭。

伴隨著G9,松下還發佈了DG 200mmf/2.8超望遠鏡頭,這顆頭刷新了松下長焦頭的記錄,200mm f/2.8的光圈在規格上已經非常強悍了。我現在還沒有拿到樣機,不過從官方給出的參數來看,無論是畫質還是鏡頭本身都非常值得期待一下。

相比於松下一年誕生兩台旗艦,奧巴今年可以算作機身的“小年”了,只有一台E-M10 iii問世。

E-M10 iii外觀依舊好看,但是1600萬圖元的CMOS給許多人的感覺是升級缺乏誠意。不過E-M10 iii雖然還是1600萬圖元的設計,但它已經支援4K拍攝,並且還可以與機身的五軸防抖配合,手持拍攝穩定的4K視頻。在畫質上,E-M10 iii的高感也有不小提升,用1600萬圖元換取更好的高感,也算有所取捨。

不過對比機身,今年奧巴的鏡頭算是小爆發了一下,17mm f/1.2 PRO和45mm f/1.2 PRO的問世,湊齊了f1.2光圈的三巨頭,也再次向世人證明了奧巴的光學實力。

加上去年的25mm f/1.2 PRO,這三枚鏡頭的光圈都達到了f1.2,這是M4/3自動頭的最高標準,就算是小底的M4/3,配上這些頭也能有不錯的虛化程度。然而光有大光圈只是獲得虛化的第一步,奧巴的這幾個PRO鏡頭在光學設計上也極力的想著完美虛化而努力。關於這幾顆頭,請閱讀我們總編@春捲大人的相關博客,他那裡有著詳細的試用和解析。

以上就就是今年M4/3陣營松下和奧巴的新品,其實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松下和奧巴在不斷得在高端領域發力。旗艦級的機身和鏡頭越出越多,當然,價格也越來越貴。不過就目前來說,M4/3仍然是最完善的無反系統,有著其他陣營無可比擬的豐富的鏡頭群和機身選擇。然而,小底帶來的弊端也無法忽視,在高圖元照片和高品質視頻越來越受重視的現在,M4/3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勢也讓人充滿好奇。那麼就讓我們期待一下,在2018年,M4/3會在感測器上有所突破,儘早跨入高圖元的大門。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注明出處。

GF9和GF8都是1600萬圖元,升級力度不大,不過視頻拍攝能力提高到了4K 30p,也算是有了姓松的資格。GF系列主打入門和女性用戶,在外觀和操作上也頗具人性化。至今仍然記得第一次使用了觸摸對焦的GF2給我的震撼。

就長相來說,GF9還是有所提升的,外觀上向著GX系列有所靠近,砍掉了GF8的“大腦門“之後專業感有所提升。

LUMIX GF8

說完松下的機身,再來說說松下的鏡頭吧,松下今天推出了六支鏡頭,分別是DG 8-18mm f/2.8-4.0、DG 12-60mm f/2.8-4.0、DG 200mm f2.8、X 35-100mm f2.8 II、100-300mm f/4.0-5.6 II和45-200mm f/4.0-5.6 II。

其中35-100 II、100-300II和45-200 II都是今年新推出的小改款,這幾個二代鏡頭對比前代在光學結構上沒有變化,防抖性能和對焦有所提升,搭配新機身可以實現5+2的雙效防抖。其實不光是小定焦,M4/3在長焦領域一直有著不錯的表現。上述這些鏡頭在擁有大焦段的同時,體積卻非常小巧,顛覆了人們對長焦鏡頭的印象。其中大三元鏡頭35-100mm f/2.8表現就非常不錯,總長度只有10cm,可以輕鬆揣進兜。

另外的三枚鏡頭,則是掛著DG標誌的松徠高端頭。8-18mm和12-60mm都是f/2.8-4.0“中三元”產線中的成員,而另一顆50-200mm f/2.8-4.0還未正式發佈,要想見到它看起來則要等到來年了。

f/2.8-4.0“中三元”這個規格的鏡頭在其他廠家通常是單獨存在的(如尼康的24-85mm

/f2.8-4.0D),不過在松下這裡,卻把這個規格做成了系列鏡頭,集齊三支之後可以獲得的焦距範圍也要比大小三元廣,當然,體積上也有不小優勢。

松下的中三元隸屬於DG系列,鏡頭採用了全金屬的設計,手感柔順絲絲入扣,畫質也非常不錯,與新機身配合完美,對焦和防抖都非常出色。DG 12-60mm這顆頭等效24-120mm,是一個不錯的全能頭,長焦端依舊能夠保持f/4.0的大光圈,也能帶來柔美的虛化效果。

而8-18mm則是為了取代7-14mmf/4.0的,松下長期以來只有7-14mm一枚超廣角,光圈只有f/4.0,並且還是燈泡頭,無法加裝濾鏡。DG 8-18mm的問世讓許多廣角愛好者有了合適的掛機頭。

伴隨著G9,松下還發佈了DG 200mmf/2.8超望遠鏡頭,這顆頭刷新了松下長焦頭的記錄,200mm f/2.8的光圈在規格上已經非常強悍了。我現在還沒有拿到樣機,不過從官方給出的參數來看,無論是畫質還是鏡頭本身都非常值得期待一下。

相比於松下一年誕生兩台旗艦,奧巴今年可以算作機身的“小年”了,只有一台E-M10 iii問世。

E-M10 iii外觀依舊好看,但是1600萬圖元的CMOS給許多人的感覺是升級缺乏誠意。不過E-M10 iii雖然還是1600萬圖元的設計,但它已經支援4K拍攝,並且還可以與機身的五軸防抖配合,手持拍攝穩定的4K視頻。在畫質上,E-M10 iii的高感也有不小提升,用1600萬圖元換取更好的高感,也算有所取捨。

不過對比機身,今年奧巴的鏡頭算是小爆發了一下,17mm f/1.2 PRO和45mm f/1.2 PRO的問世,湊齊了f1.2光圈的三巨頭,也再次向世人證明了奧巴的光學實力。

加上去年的25mm f/1.2 PRO,這三枚鏡頭的光圈都達到了f1.2,這是M4/3自動頭的最高標準,就算是小底的M4/3,配上這些頭也能有不錯的虛化程度。然而光有大光圈只是獲得虛化的第一步,奧巴的這幾個PRO鏡頭在光學設計上也極力的想著完美虛化而努力。關於這幾顆頭,請閱讀我們總編@春捲大人的相關博客,他那裡有著詳細的試用和解析。

以上就就是今年M4/3陣營松下和奧巴的新品,其實大家也可以看得出來,松下和奧巴在不斷得在高端領域發力。旗艦級的機身和鏡頭越出越多,當然,價格也越來越貴。不過就目前來說,M4/3仍然是最完善的無反系統,有著其他陣營無可比擬的豐富的鏡頭群和機身選擇。然而,小底帶來的弊端也無法忽視,在高圖元照片和高品質視頻越來越受重視的現在,M4/3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勢也讓人充滿好奇。那麼就讓我們期待一下,在2018年,M4/3會在感測器上有所突破,儘早跨入高圖元的大門。

*本篇內容來自“影像新勢力”原創,如轉發請注明出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