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荊州孕育九大名將,劉表沒有好好珍惜,被曹操劉備孫權瓜分了

荊州是我國古代九州之一, 向來以人傑地靈著稱。 三國時期, 位列“八俊”之一的劉表成為荊州刺史, 更是將此地治理的井井有條, 使荊州成為了亂世中的“世外桃源”。 當時有很多名門望族來此避禍, 連培育出了蜀相諸葛亮等人的諸葛家族都不例外。 不過荊州的和平和劉表的立意自守, 並沒有影響到名將的誕生, 那個時代足足有八位名將出身此地, 其中一人位列西蜀五虎, 還有兩人雖名聲不顯, 卻能力敵關羽, 這些人分別是誰呢?

一、位列西蜀五虎的老將黃忠

黃忠, 荊州南陽人, 原本是劉表手下的中郎將, 負責與劉表的侄子劉磐一起駐守長沙。 後來曹操佔領荊州, 他仍舊擔任原本的職位, 歸長沙太守韓玄帳下。 之後荊州又落入劉備手中, 他則自然而然的成為了蜀漢的一員。 《三國志·黃忠傳》記載:“黃忠字漢升, 南陽人也。 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 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

及曹公克荊州, 假行裨將軍, 仍就故任, 統屬長沙太守韓玄。 先主南定諸郡, 忠遂委質, 隨從入蜀。 ”

不過黃忠屬於大器晚成的類型, 他來到劉備帳下的時候, 己經是名符其實的老將了, 這一點可以通過關羽“大丈夫不與老兵同列”一言證明。 然而黃忠用實際行動證明了, 什麼是寶刀未老, 他在跟隨劉備入川的時候, 因為“常先登陷陳, 勇毅冠三軍”, 立下大功, 被封為討虜將軍;之後又在漢中爭奪戰中力斬曹魏名將夏侯淵, 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被封為征西將軍。 劉備自稱漢中王時, 又將他升任為後將軍, 賜關內侯, 地位在趙雲之上。

二、深受劉備器重的防禦名將霍峻

霍峻字仲邈, 荊州南郡枝江人, 原本依附劉表, 後來劉表去世, 他轉投劉備, 被任命為中郎將。 西元212年, 劉備離開葭萌關, 想南襲劉璋, 但是此地相當重要, 不能有失, 負責留守之人正是霍峻。 霍峻留守此地一年之久, 先經歷了張魯部下的勸降, 以“小人頭可得, 城不可得”的豪言斥退了使者;之後又經歷了劉璋萬余大軍的攻打,

歷時一年之後, 不但沒有使城池失守, 還斬殺了劉璋軍隊的將領, 超額完成了劉備交待的任務。 在此之後, 劉備又讓他擔任梓潼太守, 此地幾乎包含了劉備奪取漢中之前所有重要的防區, 可見劉備對他的倚重。 他去世之後, 劉備痛呼可惜, “遂親率群僚臨會弔祭”。

三、蜀漢後期的頂樑柱魏延

魏延, 荊州義陽人, 很多人受《三國演義》的影響, 對魏延的印象非常差, 但是真實歷史上的他並非小人形象, 而且深受劉備器重。 他剛歸降的時候, 就擔任了牙門將一職, 這一職位不但需要有勇有謀, 還需要得到上位者的信任, 一向有識人之明的劉備讓他擔任此職, 足以體現他的能力與忠心。 後來他擔任了漢中太守, 而漢中是蜀漢的咽喉之地, 當時大多數人都認為此地可能會由張飛鎮守, 但是沒想到劉備棄張飛而選擇了他, 有“常勝將軍”之稱的趙雲, 更是在職位上被他壓了一頭。

劉備去世之後, 他差不多成了蜀漢的頂樑柱, 諸葛亮也開始倚重他。 他也不負眾望, 在北伐戰爭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只可惜諸葛亮去世之後,他因與丞相長史楊儀發生矛盾,被冠以“叛亂”之名,夷滅三族。

四、年邁仍能充先鋒的廖化

說起廖化,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人,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因為我們時常將“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言掛在嘴邊,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句家喻戶曉的俗語,導致很多人對廖化產生了誤解,認為他是無能之輩。其實不然,廖化是三國後期的名將,他曾在關羽被東吳擒殺之後,詐死逃回蜀漢,跟隨劉備參與了夷陵之戰。後來又跟隨諸葛亮和薑維參與了多次北伐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且他不但作戰勇猛,還有一定的大局觀,在薑維最後一次北伐之前,他就曾說過:“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果不其然,薑維在這一次北伐中被魏軍擊潰,自請到遝中種麥避禍了。

五、原屬劉表,後降曹操的蔡瑁

蔡瑁,荊州襄陽蔡州人,出身於荊州地區的大族,在劉表擔任荊州刺史之後,他為劉表平定荊州出了不少力,再加上他是劉表的妻舅,所以深得劉表倚重,得以統領荊州水軍。後來劉表去世,他擁立自己的外甥劉琮,並率眾歸降曹操,成為了曹魏陣營的一員。曹操非常倚重他,以故交的身份與他交往,先後讓他擔任過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等職,並封其為漢陽亭侯。

六、擊退過關羽,震懾過東吳的文聘

文聘原屬劉表,荊州南陽宛人,後來劉琮將荊州拱手讓手曹操,眾將前去拜見曹操的時候,只有他遲遲不到。曹操詢問之後才得知,文聘是因為無力替劉表保全荊州而羞愧,於是感于他的忠義,對他大加讚賞。不過文聘所擁有的並非只有忠義,他還是一名難得的將才。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他擔任江夏太守,守住了邊防。後來多次與關羽交鋒,不但沒有敗退,反而燒毀了關羽的戰船和輜重,占了上風。之後,江東來犯,他也在力戰之後,成功退敵,名震敵國。

七、突破過關羽防線的李通

李通,字文達,荊州江夏平春人,早就以遊俠聞名于江汝地區,曾經通過自己號召力起兵,並生擒過黃巾軍的大帥吳霸,後來率部歸降曹操。在曹操征討張繡且暫敗時,李通率兵前往,立下了戰功,並封為汝南陽安都尉。他在任期不徇私情,嚴格執法,得到了袁紹和劉表等人的賞識,但是面對這些人的招攬,他從未動搖,一直忠心於曹操。赤壁之戰期間,曹仁被孫劉聯軍所圍,他前去救援,差不多突破了關羽的防線。只可惜他在馬上就要到達曹仁的被包圍圈時,突然病死在了路上。

八、二千兵馬滅亡蜀漢的鄧艾

鄧艾,荊州義陽人,是曹魏的名將,他為將多年,一直與蜀漢打交道。諸葛亮去世之後,薑維多次北伐,基本上都是在與他交手。一開始他與薑維互有勝負,直到薑維最後一次北伐失敗後,自請到遝中屯田,兩個人的較量才告一段落。然而此時司馬昭突然提出了滅蜀的計畫,鄧艾雖然不同意,但是不能違抗軍令,只能率軍出擊。後來他冒險率軍出陰平,直逼成都,只用兩千兵馬就迫得劉禪反縛手而降了。

只不過這位名將結局並不好,當時跟他分兵滅蜀的鐘會,為了爭權奪利,誣告他謀反,導致他被收押,不久便被殺害了。

九、老當益壯的黃蓋

黃蓋,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蹟而被後人廣為傳頌。

黃蓋,後期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在北伐戰爭中立下了不少功勞。只可惜諸葛亮去世之後,他因與丞相長史楊儀發生矛盾,被冠以“叛亂”之名,夷滅三族。

四、年邁仍能充先鋒的廖化

說起廖化,荊州襄陽郡中盧縣人,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因為我們時常將“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一言掛在嘴邊,不過也正是因為這句家喻戶曉的俗語,導致很多人對廖化產生了誤解,認為他是無能之輩。其實不然,廖化是三國後期的名將,他曾在關羽被東吳擒殺之後,詐死逃回蜀漢,跟隨劉備參與了夷陵之戰。後來又跟隨諸葛亮和薑維參與了多次北伐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

而且他不但作戰勇猛,還有一定的大局觀,在薑維最後一次北伐之前,他就曾說過:“兵不戢,必自焚’,伯約之謂也。智不出敵,而力少於寇,用之無厭,何以能立?詩雲‘不自我先,不自我後’,今日之事也。”果不其然,薑維在這一次北伐中被魏軍擊潰,自請到遝中種麥避禍了。

五、原屬劉表,後降曹操的蔡瑁

蔡瑁,荊州襄陽蔡州人,出身於荊州地區的大族,在劉表擔任荊州刺史之後,他為劉表平定荊州出了不少力,再加上他是劉表的妻舅,所以深得劉表倚重,得以統領荊州水軍。後來劉表去世,他擁立自己的外甥劉琮,並率眾歸降曹操,成為了曹魏陣營的一員。曹操非常倚重他,以故交的身份與他交往,先後讓他擔任過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等職,並封其為漢陽亭侯。

六、擊退過關羽,震懾過東吳的文聘

文聘原屬劉表,荊州南陽宛人,後來劉琮將荊州拱手讓手曹操,眾將前去拜見曹操的時候,只有他遲遲不到。曹操詢問之後才得知,文聘是因為無力替劉表保全荊州而羞愧,於是感于他的忠義,對他大加讚賞。不過文聘所擁有的並非只有忠義,他還是一名難得的將才。赤壁之戰後,曹操敗退,他擔任江夏太守,守住了邊防。後來多次與關羽交鋒,不但沒有敗退,反而燒毀了關羽的戰船和輜重,占了上風。之後,江東來犯,他也在力戰之後,成功退敵,名震敵國。

七、突破過關羽防線的李通

李通,字文達,荊州江夏平春人,早就以遊俠聞名于江汝地區,曾經通過自己號召力起兵,並生擒過黃巾軍的大帥吳霸,後來率部歸降曹操。在曹操征討張繡且暫敗時,李通率兵前往,立下了戰功,並封為汝南陽安都尉。他在任期不徇私情,嚴格執法,得到了袁紹和劉表等人的賞識,但是面對這些人的招攬,他從未動搖,一直忠心於曹操。赤壁之戰期間,曹仁被孫劉聯軍所圍,他前去救援,差不多突破了關羽的防線。只可惜他在馬上就要到達曹仁的被包圍圈時,突然病死在了路上。

八、二千兵馬滅亡蜀漢的鄧艾

鄧艾,荊州義陽人,是曹魏的名將,他為將多年,一直與蜀漢打交道。諸葛亮去世之後,薑維多次北伐,基本上都是在與他交手。一開始他與薑維互有勝負,直到薑維最後一次北伐失敗後,自請到遝中屯田,兩個人的較量才告一段落。然而此時司馬昭突然提出了滅蜀的計畫,鄧艾雖然不同意,但是不能違抗軍令,只能率軍出擊。後來他冒險率軍出陰平,直逼成都,只用兩千兵馬就迫得劉禪反縛手而降了。

只不過這位名將結局並不好,當時跟他分兵滅蜀的鐘會,為了爭權奪利,誣告他謀反,導致他被收押,不久便被殺害了。

九、老當益壯的黃蓋

黃蓋,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為人嚴肅,善於訓練士卒,每每征討,他的部隊皆勇猛善戰。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並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以功拜武鋒中郎將,他也因為此事蹟而被後人廣為傳頌。

黃蓋,後期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官至偏將軍、武陵太守。

本文所有史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一書,小編保證史料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