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人所不肯為

為人所不肯為

有個佛家故事:一個小和尚整天撞鐘。 照他的理解, 晨起暮色, 每天撞一次鐘, 就是那種“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的機械單調和簡單重複, 每個人都會。 半年下來, 方丈卻宣佈調他到後院劈柴挑水, 原因是他難司撞鐘之職。 小和尚不服氣:“我撞的鐘不準時、不響亮?”方丈語重心長地說:“你的鐘撞得不是不響, 但鐘聲空泛疲軟, 沒有什麼力量, 因為你心中無‘鐘’”。

“鐘聲不僅僅是寺裡作息的準繩, 更為重要的是要喚醒沉迷的芸芸眾生, 達到激濁揚清、心靈空明的境界。 為此, 鐘聲不僅要響亮,

而且要圓潤、渾厚、深沉、悠遠。 心中無‘鐘’, 即胸中無佛。 不虔誠, 不敬業, 怎能擔當神聖的撞鐘工作呢?”

荷蘭思想家斯賓諾莎一生窮困潦倒, 以打磨眼鏡片維持生活。 白天, 他在昏暗狹小的作坊裡一絲不苟地淬煉、打磨、裝配, 每個程式都精益求精, 幾乎比夜晚在燈下寫哲學著作還要虔誠。 在他生活的城市裡, 沒有人意識到斯賓諾莎將是影響幾個世紀人類精神領域的大思想家, 卻都知道他是手藝精湛的工匠。 在為世人尋求光明這個意義上, 斯賓諾莎打制的每一副鏡片與寫下的每一頁手稿都具有同等的價值。

認真是我們對生活、對人生的一種態度, 一個事事都認真的人, 定是一個熱愛生活懂得生活的人, 他也許會是一個平凡的人,

但絕對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人, 他的生命將因為他的認真而變得豐滿而充實。 他的人生沒有虛度, 而且在認真對待的每一件事情中被賦予了巨大的意義, 為人所不肯為, 終成人所不能成。

(《思維與智慧》, 謝志強/?築文)

【點評】

別人不想不願去做的, 你若能堅持下去, 一定能取得別人無法得到的成績。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不應該理解為得過且過, 而應該理解為既然去做, 就要兢兢業業, 認認真真。 既是手藝精湛的工匠, 也是哲學大師的斯賓諾莎就是最好的例子。

【寫作關鍵字】

認真敬業、堅持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