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幹大事的人,從來都不要臉!

面子比天大, 自尊不可侮。 這是人性。

面子, 是一個人的臉面, 中國人喜歡面子, 甚至有人認為, 面子比生活更重要。 面子不僅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方式,

也影響著人們的社會交往, 甚至決定著一個人的命運。

歷史上, 愛面子的英雄很多, 譬如《水滸傳》裡的武松, 他就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 武松讀了告示之後, 知道山上有虎, 本想轉身回到酒店裡, 卻因自己上山前跟店老闆誇下了海口, 礙於面子, 於是硬撐著上山。 武松自己也沒想到他能打死老虎, 並因打虎揚名天下。 在中國為了面子而丟掉性命的也大有人在, 其中最典型的, 莫過於在烏江邊自刎而死的項羽。 兵敗之後, 他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而死。

01

今天看到句好玩的話:

這個世界不屬於80後。 也不屬於90後, 更不屬於00後。

哪屬於誰呢?

屬於——臉皮厚!

哈哈哈。

笑完了, 咱們說正事。

——人和人的區別, 究竟在哪裡?

02

去年6月, 美國著名教育、認知心理學專家傑羅姆·布魯納去世。

教授生前, 曾有過一個很耗時間的研究。 他搜集近百個名家案例, 給這些學術有成的人士詳列簡歷, 查出名人們的小學名錄。

然後派了研究生, 去這些地方尋訪當年與名家同窗的人。 讓這些人回憶當年。

結果發現, 在這些幼年同學的追溯中, 對名家的記憶並不深刻。 也就是說, 名家們在讀書時, 並不是班級裡最聰明的, 最多只排到中等。

接下來, 按名家同學的回憶, 再去尋找當年最聰明的學生, 卻發現那些人, 有極高的比例並不出色, 甚至許多人終其一生,

還未擺脫迷茫困苦。

小時了了, 大未必佳。

何以如此?

03

我有個朋友, 在高校任職, 曾講過他的一個笨學友。

這個笨學友, 腦子不是太夠用。 每天抱著書本苦讀, 也讀不明白。

讀不明白怎麼辦涅?

笨學友想出來個奇招, 每次上課前, 他一定主動上前, 替老師奉上杯茶水。 同學們都笑話他, 他卻不為所動, 居然堅持了整整四年。

臨近畢業, 大家心裡都有數, 按這老兄的智力, 似乎不太可能畢業。 但他為老師們奉茶四載, 每個老師都熟悉他, 張口就能叫出他的名字。 所以, 在他的成績方面, 老師們會不會手軟了點呢?

不好說, 總之人家順利畢業了。

畢業之後, 這老兄找到個安穩工作, 娶妻, 生子, 業餘兼職電商, 收入多少大家不清楚, 反正人家買得起市區最好的樓房。

相比於他, 那些自詡智力優越的學友們, 有才有能, 卻處處碰壁, 就是搞不過他的厚臉皮, 這多讓人上火?

04

教育學家耳提面命, 決定人生成就的, 不是智力。

而是堅持。

拼的就是皮厚。

比如說, 許多聰明人, 腦子夠用思維敏捷, 但就是臉皮太薄。 做事時如果一次不見效,就失去了堅持的勇氣。又或者是,有時候他們也鼓勵自己要堅持,可是聽到旁邊人的嘲笑,就立即兩眼發黑全身酥軟,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為什麼會這樣涅?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個事兒還真怪不了我們自己,皮厚或皮薄,是由每個人的心理結構決定的。有些人天生就是皮厚,蒸不熟煮不爛,紮一錐子不出血,滾刀肉一塊。這種人一旦鉚上事業,那就是西瓜皮擦屁股,沒完沒了,不把你搞到前仰後合,吱哇亂叫,搞出點名堂來,這事不算完。

而皮薄之人,麻煩可就大了。這類人閑來無事,還老是覺得大家都在盯著自己看,恨不能挖個洞把自己藏起來。徜做起事業,更感覺人人都盯著自己,如芒刺身,窘迫異常。事業縱然是一帆風順,他們都備覺難堪,徜事業有點波折,就更是無地自容。

人和人,就是這樣拉開了檔次。

05

皮厚族對失敗無感,對他人的異樣眼光無感,所以他們總是一往無前。一旦走對了路,就可能撈到盆滿缽滿。

薄皮族就慘了些,最怕人看,最怕人說,卻又時刻渴望著周邊環境的認可。最要命的是他們的心理感受太強烈,遇到挫折時,就會產生真切的肉體巨疼。這種疼是真實存在的,不是什麼玻璃心,所以他們的事業,就變得異常艱難。

然則,厚皮族與薄皮族的心理結構,又有何區別?

06

假如兩個智力等同的人,思考問題時思維的關注總量,是個常數。

比如這個常數是10 。

那麼厚皮族思考問題時,高於9分只關注問題本身,剩下來的不到1分,才能照顧一下身邊人的情緒。

而薄皮族呢,他們在思考時,大概有9分放在別人的反應上,留給問題的還不到1分。

當遭遇到外界的冷嘲熱諷時,厚皮人士感受到的傷害,低於1分。而薄皮人士承受到的心理傷害,卻高於9分。而這就意味著,同樣的環境,薄皮人士遭遇到的傷害,比厚皮族高9倍。

據心理學家測算,當厚皮人士與薄皮人士,同時遭受到凶凶的拒絕,厚皮人士受到的傷害,不比你照犀牛屁股上拍一巴掌更多。而薄皮人士的感受,卻如砍掉一條手臂那般的強烈劇痛。

所以,當我們身邊有些朋友,總是在挫折面前感受到傷害時,千萬不要輕率的指責他們不肯堅持。

他們不是不想堅持。

只是真的疼。

07

如你所知,這個世界,真的屬於厚臉皮的。

隨便翻開一本書,你會發現,古往今來成事之人,無一不是皮厚之人。

說好聽點,也可以叫毅力,叫堅持。但說到底,就是比拼皮厚度而已。

——人生比拼的,是對他人關注的忍耐力。

比如說楚漢年間,劉邦與項羽並爭天下。此二人者,劉邦是出了名的厚皮族,他與項羽之戰,幾乎是交手必敗。但他敗而不餒,無非不過是撒丫子狂奔,能逃多遠就逃多遠,才不理會吃瓜群眾那驚詫的眼神。

而項羽呢,卻是個典型薄皮族。他甚至創造了個薄皮大餡的成語:衣錦還鄉。

項羽說:富貴不還鄉,猶如衣錦夜行。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要幹出點名堂,就是給人看的。可見他的思考範疇裡,他人的認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項羽贏得起輸不起,他贏了那麼多場,只輸了烏江一次。人家勸他再搶救一下,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可是項羽說啥也不幹,因為他無法接受世人譏諷的眼光,所以果斷抹了脖子。

歷史或現實,都是這樣:

——一旦你認輸,自動退出比賽,厚皮族人士就贏定了。

所以這世界搞來搞去,贏家一水的厚臉皮,薄皮人士縱滿腹幽怨,也沒處說理。

08

要想讓自己有更強的毅力,更堅韌的勇氣,最好學著點調整自己的心理結構。

美國心理學家德威克,花了10年時間,對400名小學生做實驗。結果表明,決定孩子人生未來的,不是智力,而是孩子們的世界觀。

——有些孩子,世界觀如塊石頭,認為人生的許多東西是固定的,比如說才能或智力。一旦孩子的世界觀固化,就很容易放棄努力。

——另外一些孩子,世界觀卻象團膠泥,是變化可塑的。既然一切都不確定,人當然可以在學習中成長,所以他們更關注事件本身,更有可能多多的嘗試。

世界觀固化的孩子,很大可能會成為薄皮人士。這是因為他們既然已經認定自己智力固化,理所當然的不再關注結果,而是更關注於他人的視線,陷入到他人對自我的沮喪評價之中。

世界觀膠皮化的孩子,會很容易的走向厚皮界。橫堅一切都未確定,那就多給自己幾次機會,學習,成長,哪怕如劉邦那樣失敗無數次,只要有一次把薄皮對手如項羽,擠兌得自行退出比賽,那就贏定辣。

09

所以,優化我們自身的起點,要從世界觀開始。

接受一個變化的、不確定的世界。

這世上,真的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

漫畫家幾米說:我遇到貓在潛水,我遇到狗在攀岩,我遇到夏天飄雪,我遇到冬天刮颱風,我遇到豬都學會結網了,卻沒遇到你。

為什麼沒有遇到你?

——因為幾米在描述一個完全不確定的世界,而你,卻生活在固定的觀念之中。

放棄一切既成的觀念。

今天的你,與昨天完全不一樣。與十年前不一樣,與十年後,更不一樣。

接受變化,傾注學習與成長。

除此之外,別無意義。

10

人生需要尊嚴。

但,別讓過剩的自尊害了你。

自尊只有一種,於紅塵凡界行走多年,驀然回首,發現自己的青春沒有虛度,生命沒有浪費,始終在學習,始終在成長,一天比一天優秀,一天比一天自由。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愧疚。任何時候他都可以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解放自己,讓整個人類獲得自由!

除此之外,於別人目光中的糾結與苦痛,並非自尊,而是認知扭曲的迷障。

所以我們需要個更優美的思維結構,變化的、不確定的世界觀為基礎系統,上面運行的是學習式的、成長式的人生觀。再上的價值觀,就是我們日常的行為模式,毅力、堅忍,百折不撓的柔韌與彈性,在冷言風語中的無動於衷與不斷嘗試。不理會別人的劣評,也不把劣評加之於別人,愛在心裡,微笑前行。這世界或許不屬於我們,但我們,一定會屬於自己,屬於快樂與自由。

做事時如果一次不見效,就失去了堅持的勇氣。又或者是,有時候他們也鼓勵自己要堅持,可是聽到旁邊人的嘲笑,就立即兩眼發黑全身酥軟,再也堅持不下去了。

為什麼會這樣涅?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這個事兒還真怪不了我們自己,皮厚或皮薄,是由每個人的心理結構決定的。有些人天生就是皮厚,蒸不熟煮不爛,紮一錐子不出血,滾刀肉一塊。這種人一旦鉚上事業,那就是西瓜皮擦屁股,沒完沒了,不把你搞到前仰後合,吱哇亂叫,搞出點名堂來,這事不算完。

而皮薄之人,麻煩可就大了。這類人閑來無事,還老是覺得大家都在盯著自己看,恨不能挖個洞把自己藏起來。徜做起事業,更感覺人人都盯著自己,如芒刺身,窘迫異常。事業縱然是一帆風順,他們都備覺難堪,徜事業有點波折,就更是無地自容。

人和人,就是這樣拉開了檔次。

05

皮厚族對失敗無感,對他人的異樣眼光無感,所以他們總是一往無前。一旦走對了路,就可能撈到盆滿缽滿。

薄皮族就慘了些,最怕人看,最怕人說,卻又時刻渴望著周邊環境的認可。最要命的是他們的心理感受太強烈,遇到挫折時,就會產生真切的肉體巨疼。這種疼是真實存在的,不是什麼玻璃心,所以他們的事業,就變得異常艱難。

然則,厚皮族與薄皮族的心理結構,又有何區別?

06

假如兩個智力等同的人,思考問題時思維的關注總量,是個常數。

比如這個常數是10 。

那麼厚皮族思考問題時,高於9分只關注問題本身,剩下來的不到1分,才能照顧一下身邊人的情緒。

而薄皮族呢,他們在思考時,大概有9分放在別人的反應上,留給問題的還不到1分。

當遭遇到外界的冷嘲熱諷時,厚皮人士感受到的傷害,低於1分。而薄皮人士承受到的心理傷害,卻高於9分。而這就意味著,同樣的環境,薄皮人士遭遇到的傷害,比厚皮族高9倍。

據心理學家測算,當厚皮人士與薄皮人士,同時遭受到凶凶的拒絕,厚皮人士受到的傷害,不比你照犀牛屁股上拍一巴掌更多。而薄皮人士的感受,卻如砍掉一條手臂那般的強烈劇痛。

所以,當我們身邊有些朋友,總是在挫折面前感受到傷害時,千萬不要輕率的指責他們不肯堅持。

他們不是不想堅持。

只是真的疼。

07

如你所知,這個世界,真的屬於厚臉皮的。

隨便翻開一本書,你會發現,古往今來成事之人,無一不是皮厚之人。

說好聽點,也可以叫毅力,叫堅持。但說到底,就是比拼皮厚度而已。

——人生比拼的,是對他人關注的忍耐力。

比如說楚漢年間,劉邦與項羽並爭天下。此二人者,劉邦是出了名的厚皮族,他與項羽之戰,幾乎是交手必敗。但他敗而不餒,無非不過是撒丫子狂奔,能逃多遠就逃多遠,才不理會吃瓜群眾那驚詫的眼神。

而項羽呢,卻是個典型薄皮族。他甚至創造了個薄皮大餡的成語:衣錦還鄉。

項羽說:富貴不還鄉,猶如衣錦夜行。意思是說,我之所以要幹出點名堂,就是給人看的。可見他的思考範疇裡,他人的認可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項羽贏得起輸不起,他贏了那麼多場,只輸了烏江一次。人家勸他再搶救一下,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可是項羽說啥也不幹,因為他無法接受世人譏諷的眼光,所以果斷抹了脖子。

歷史或現實,都是這樣:

——一旦你認輸,自動退出比賽,厚皮族人士就贏定了。

所以這世界搞來搞去,贏家一水的厚臉皮,薄皮人士縱滿腹幽怨,也沒處說理。

08

要想讓自己有更強的毅力,更堅韌的勇氣,最好學著點調整自己的心理結構。

美國心理學家德威克,花了10年時間,對400名小學生做實驗。結果表明,決定孩子人生未來的,不是智力,而是孩子們的世界觀。

——有些孩子,世界觀如塊石頭,認為人生的許多東西是固定的,比如說才能或智力。一旦孩子的世界觀固化,就很容易放棄努力。

——另外一些孩子,世界觀卻象團膠泥,是變化可塑的。既然一切都不確定,人當然可以在學習中成長,所以他們更關注事件本身,更有可能多多的嘗試。

世界觀固化的孩子,很大可能會成為薄皮人士。這是因為他們既然已經認定自己智力固化,理所當然的不再關注結果,而是更關注於他人的視線,陷入到他人對自我的沮喪評價之中。

世界觀膠皮化的孩子,會很容易的走向厚皮界。橫堅一切都未確定,那就多給自己幾次機會,學習,成長,哪怕如劉邦那樣失敗無數次,只要有一次把薄皮對手如項羽,擠兌得自行退出比賽,那就贏定辣。

09

所以,優化我們自身的起點,要從世界觀開始。

接受一個變化的、不確定的世界。

這世上,真的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

漫畫家幾米說:我遇到貓在潛水,我遇到狗在攀岩,我遇到夏天飄雪,我遇到冬天刮颱風,我遇到豬都學會結網了,卻沒遇到你。

為什麼沒有遇到你?

——因為幾米在描述一個完全不確定的世界,而你,卻生活在固定的觀念之中。

放棄一切既成的觀念。

今天的你,與昨天完全不一樣。與十年前不一樣,與十年後,更不一樣。

接受變化,傾注學習與成長。

除此之外,別無意義。

10

人生需要尊嚴。

但,別讓過剩的自尊害了你。

自尊只有一種,於紅塵凡界行走多年,驀然回首,發現自己的青春沒有虛度,生命沒有浪費,始終在學習,始終在成長,一天比一天優秀,一天比一天自由。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愧疚。任何時候他都可以說:我已把自己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解放自己,讓整個人類獲得自由!

除此之外,於別人目光中的糾結與苦痛,並非自尊,而是認知扭曲的迷障。

所以我們需要個更優美的思維結構,變化的、不確定的世界觀為基礎系統,上面運行的是學習式的、成長式的人生觀。再上的價值觀,就是我們日常的行為模式,毅力、堅忍,百折不撓的柔韌與彈性,在冷言風語中的無動於衷與不斷嘗試。不理會別人的劣評,也不把劣評加之於別人,愛在心裡,微笑前行。這世界或許不屬於我們,但我們,一定會屬於自己,屬於快樂與自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