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擔心尼泊爾“親華”?印度不要自尋煩惱

印度總理莫迪(資料圖)

據環球網報導, 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主席卡德加·普拉薩德·夏爾馬·奧利和數位該黨高層19日突赴中尼吉隆邊境尼方一側的拉蘇瓦嘉迪及附近的朗塘地區訪問。

奧利誓言要把中尼吉隆口岸進行國際化升級改造, 並表示要推進尼中鐵路公路聯通專案。

印度媒體焦慮

尼泊爾大選於11月26日拉開帷幕。 近日, 尼泊爾選舉委員會宣佈, 尼泊爾共產黨(聯合馬列)和尼泊爾共產黨(毛主義中心)組成的強大左翼政治聯盟在聯邦議會和省級議會中已經贏得了多數席位。 聯盟政府將在2018年初組建, 根據新憲法執政5年, 奧利被認為很可能出任下屆尼泊爾總理。

西方媒體在報導這一選舉結果時, 大多採用了“親華派獲勝”的字眼, 並斷言這將導致尼泊爾未來的外交政策向中國傾斜。 印度媒體的群體性焦慮更為嚴重, 不僅時刻關注尼泊爾大選動向,

更在大選最終結果逐漸明晰的關頭“嗚呼哀哉”。 《印度快報》報導稱, 印度政府感覺相當於一次“政治地震”。 The Wire網站16日的評論說, 印度必須拿出積極的對尼政策, 否則任何目光短淺的行動都是一場“災難”。

尼泊爾局勢

據FT中文網報導, 尼泊爾在最近幾年經歷了不少動盪。 2015年4月, 一系列的地震給尼泊爾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 地震導致近9000人喪生, 數十萬間房屋被毀。 同年9月, 尼泊爾新憲法在經過了充滿爭議的長期拖延之後終於獲得通過, 但居住在該國南部邊境地區的少數民族團體發起了抗議活動。 在抗議活動期間, 印度對印尼邊境進行了長達五個月的封鎖, 切斷了進入尼泊爾的藥品和建築材料等重要補給。 印度對尼泊爾的封鎖,

使得尼泊爾一些地區的反印度情緒不斷加重。

尼泊爾政府至今仍未完成2015年嚴重地震後的重建工作, 為400萬名居民重建家園。 此前當地有媒體撰文稱, 尼泊爾國內經濟2017年增長預測只有1.5%, 遠低於通脹預測。 BBC分析認為, 不論未來尼泊爾新政府是所謂的“親華派”或者“親印派”掌權, 都必須首先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

環球網援引《印度快報》的報導稱, 尼泊爾選民之所以把選票投給左翼聯盟, 一方面表明他們對新的政治領導人可能給尼泊爾帶來穩定持樂觀態度, 另一方面奧利在處理與印度及中國關係方面深得民心。 在尼泊爾選民眼中, 奧利可以在國家需要時, 靈活制定外交政策。 在印度對尼實施禁運後,

時任總理奧利(曾當選過尼泊爾總理, 後在2016年7月24日辭職)與中國簽署了貿易及交通框架協議, 尼泊爾得以首次從中國進口石油並在與第三國貿易中使用中國公路、鐵路和港口。 近年來, 中國在尼泊爾投入的時間、能源和資源, 逐漸得到了尼泊爾的政策制定者、企業家、官員和普通老百姓的認可和讚賞。

印度必須擺正心態

《印度斯坦時報》稱, 奧利訪問中尼主要的貿易和過境點動機不明, 但或許暗示了尼下屆政府很可能向中國傾斜。

傳統上尼泊爾與印度保持著緊密關係, 但近年來尼出於自身發展的需要, 更多地表現出了加強對華合作的意願。 一直將尼泊爾視為“前院”的印度對此十分敏感。 在印度看來, 尼泊爾“親近”中國就意味著必然會“疏遠”印度,

這無形中把中國放在了印度的對立面, 自尋煩惱。

2016年,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時任尼泊爾總理奧利時指出, 中方希望尼方能從中國和印度兩國發展中受益, 尼泊爾穩定和發展也符合中印共同利益。 尼泊爾可以成為中印之間的橋樑和紐帶。

中國和印度不是敵人, 尼泊爾也不是中印在南亞博弈的“棋子”。 中國不會干涉尼泊爾未來的政治走向, 對於尼泊爾大選結果, 印度也不要大驚小怪, 杞人憂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