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問蒼茫大地,世間如果有君子,他的名字一定叫胡適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最深入人心的人格, 便是君子。 何謂“君子”?君子的標準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是君子呢?

我看了很多的歷史典故, 找到了很多答案。 若求最有說服力的答案, 毫無疑問, 胡適是一個最可以豎起的標杆。

​​因為胡適就在近代, 和他同時代的人, 認識他的人都是最有說服力的佐證。 所以, 胡適似乎就在我們的身邊, 他的高尚品格不是矯揉造作, 更絕非文學溢美之詞, 而是活生生的真人真事。

陳丹青說胡適:“完全是君子相。 ”

唐德剛說胡適:“謙謙君子, 溫潤如玉。 ”

羅爾綱說胡適:“我還不曾見過如此一個厚德君子之風。 ”

錢鍾書說胡適:“統言之, 胡適之品格絕高於魯迅、蔡元培等。 ”

問蒼茫大地, 世間如果有君子, 他的名字一定叫胡適。

​清末民初, 新舊文化交替, 許多喝過洋墨水或接受新文化的人們, 紛紛追求“沒有愛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的觀念, 拋棄包辦婚姻與糟糠之妻成了一種時尚。

胡適, 新文化運動的旗手, 在這方面, 他卻是一個例外。 胡適13歲時, 母親便做主給他婚訂江冬秀。 過門前, 胡適與江冬秀從未謀過面。

胡適內心也曾抗拒過、疑慮過、矛盾過, 但終因“不忍傷幾個人的心”而沒有推翻婚事。

幾個人, 哪幾個人呢!他說“我深深懂得舊式婚姻中女性的地位。 ”

​1917年, 留美歸來的北大教授胡適迎娶了江冬秀。 史學家唐德剛說:“這位小腳、眼有翳、愛打麻將的女人, 成了傳統中國社會最後一位福人。 ”

婚後, 胡適寫了一首詩:

“豈不愛自由?此意無人曉。

情願不自由,

也是自由了。 ”

這就是胡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