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河北磁縣東南部,散落著134座古墓,其中就有“蘭陵王”……

作者:賈銀梅(河北磁縣)

在河北磁縣東南部, 綿延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散落著大大小小134座古墓。 經考證這些古墓為北朝時期的皇家陵墓。 在這些古墓中, 最有名的當數北齊時期一位王子的陵墓, 這位王子貌柔心壯, 驍勇善戰, 史稱“蘭陵王”。

冬日, 霧靄沉沉。 我久久地站在蘭陵王墓高大的封土前, 望著那尊飽經風雨、英俊威武的蘭陵王塑像, 思緒紛飛。 時值隆冬, 封土上衰草離披, 滿目荒涼。 如同一千多年前那個短命的北齊王朝——禮崩樂壞, 戰火頻仍, 叔侄相殘, 君臣猜忌。 短短28年, 竟先後更換了6位皇帝, 而在位時間最短的幼主高恒——一個八歲的小孩兒,

即位僅25天就被殺身亡。 生在這樣一個狼煙四起、分崩離析的戰亂之年, 這樣一個權爭利奪、罔顧人倫的北齊皇家, 蘭陵王的悲劇或許從一出生就註定了。

身世之謎

我試圖從浩瀚的史籍中尋找蘭陵王的身世,

吝嗇的史學家們卻只告訴我他是文襄帝高澄的第四子, 姓高名肅, 字長恭, 母姓不詳。 顯然, 蘭陵王的母親不是皇后, 不是妃嬪, 甚至不是歌妓。 因為在蘭陵王的六個兄弟中, 排行第五的安德王延宗, 他的母親只是一位陳姓的歌妓, 《北齊書》中卻有明確記載。 唯獨蘭陵王, 不得母姓。 抑或如傳說中所言, 他的母親是一位胡女。 總之, 她的地位應該很卑賤, 否則, 史書上不會隻字不提。 或許正是其由於庶出的身份, 蘭陵王才個性敏感而驍勇善戰;或許他的母親有絕世容顏, 才使得他貌柔心壯, 音容兼美。 因為美貌, 蘭陵王在打仗的時候不得不戴上恐怖的假面來威懾敵人。 他的面具是唐代歌舞戲和後世京劇臉譜的淵源。 而在冀南民間流行的小孩兒“戴鬼臉兒”,
據說也起源于蘭陵王作戰時的假面。

成也邙山, 敗也邙山

歷史往往在某一個節點上隱含著福禍相依的道理。 蘭陵王的成名和身亡都與一場戰役有關。 那是發生在西元564年冬天的邙山之戰。 當時, 北周十萬大軍圍困北齊重鎮金墉城(今洛陽市東),

危難之際, 身為中軍的蘭陵王, 率領五百騎兵衝破周軍的包圍, 來到金墉城下。 起初, 城上的官兵不知道來者是敵是友, 蘭陵王摘下頭盔, 城上的將士認出了他, 軍心大振, 被困多日的官兵立刻出城克敵, 兩軍合力, 北齊大勝。

史書曾這樣記載北周軍隊慘敗的樣子:“丟營棄寨, 自邙山至谷水, 三十裡中, 軍資器械, 彌滿川澤”。 因為這場勝利, 因為蘭陵王的勇猛, 將士們編創了《蘭陵王入陣曲》來歌頌他, 蘭陵王一戰成名。 多年之後, 後主高緯和蘭陵王在談及邙山大捷時頗有人情味地對蘭陵王說:“入陣太深,失利悔無所及。 ”蘭陵王見堂兄皇帝如此疼惜自己, 一時感動, 對高緯說:“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孰料, 正是這一句“家事”,

讓變態的後主高緯心生忌恨。 在高緯看來, 打仗的事理應是“國事”, 蘭陵王竟敢和天子攀親, 這是拿自己不當外人啊!於是, 在距離邙山大捷的九年之後, 西元573年的那個炎炎夏季, 戰功卓著, 勇冠一時的蘭陵王被御賜的一杯毒酒所殺。

沒有人知道蘭陵王在面對那杯毒酒時, 內心的絕望和哀傷。史書中只記載了蘭陵王對自己的王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蘭陵王絕望地說:“天顏何由可見?”說完,飲藥而死。儘管憤懣,儘管不舍,蘭陵王還是以如此淒慘的方式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王之美德

蘭陵王的一生雖然只有短短32歲,但在他的身上閃耀著許多人性的光輝,這在那樣一個瘋狂變態的皇族中實屬罕見。據史書記載,有一次,武成帝高湛賞給蘭陵王20個侍女,蘭陵王只留下一個,其餘全部退回。由此可見,蘭陵王不是個貪色之徒。由於常年征戰,蘭陵王與他的部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即使一瓜數果也要與他們分享。將士們對蘭陵王也充滿了尊敬和愛戴,《蘭陵王入陣曲》正是為英雄而歌,為勇士而舞。史書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蘭陵王奉召入朝,跟隨他的僕人走著走著都散掉了,最後蘭陵王獨自一人回到府上。即使這樣,他也沒有責罰那些侍從。其實,蘭陵王的寬厚仁愛遠不止於此。史載蘭陵王在被賜死時,手裡還有一千金的債券,臨死之前,他把那些債券全部燒掉,為了不讓那些欠債的人擔心,也為了不讓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拿著這些債券去逼債。

時光過去那麼久,在歷史的煙塵裡,透過史書中這些雪泥鴻爪,蘭陵王的影像在我的眼前漸漸清晰起來。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俊美容顏下俊美的心靈——忠君為國、寬厚仁愛、勇猛無敵。也難怪《蘭陵王入陣曲》能流傳那麼久,影響那麼深。在隋唐,《蘭陵王入陣曲》曾被作為宮廷舞,盛極一時。也正是在那時,該舞曲流傳到了日本。後來到了唐玄宗年間,該曲被列為非正聲而遭到禁止,後漸漸亡佚。南宋時期該曲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用越調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裡說“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後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說法,已經“殊非舊曲”了。所幸,唐時流傳到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成為正統的雅樂,傳承至今,也讓我們能夠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再次領略到它那慷慨激越的格調。

鏗鏘的《蘭陵王入陣曲》在我的耳邊響起,那是一千四百年前一位英雄的讚歌,也是蘭陵忠武王生命的絕唱。

內心的絕望和哀傷。史書中只記載了蘭陵王對自己的王妃鄭氏說:“我忠以事上,何辜於天,而遭鴆也!“鄭妃勸他說:“何不求見天顏?”蘭陵王絕望地說:“天顏何由可見?”說完,飲藥而死。儘管憤懣,儘管不舍,蘭陵王還是以如此淒慘的方式了結了自己的生命。

王之美德

蘭陵王的一生雖然只有短短32歲,但在他的身上閃耀著許多人性的光輝,這在那樣一個瘋狂變態的皇族中實屬罕見。據史書記載,有一次,武成帝高湛賞給蘭陵王20個侍女,蘭陵王只留下一個,其餘全部退回。由此可見,蘭陵王不是個貪色之徒。由於常年征戰,蘭陵王與他的部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即使一瓜數果也要與他們分享。將士們對蘭陵王也充滿了尊敬和愛戴,《蘭陵王入陣曲》正是為英雄而歌,為勇士而舞。史書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次蘭陵王奉召入朝,跟隨他的僕人走著走著都散掉了,最後蘭陵王獨自一人回到府上。即使這樣,他也沒有責罰那些侍從。其實,蘭陵王的寬厚仁愛遠不止於此。史載蘭陵王在被賜死時,手裡還有一千金的債券,臨死之前,他把那些債券全部燒掉,為了不讓那些欠債的人擔心,也為了不讓那些居心叵測的人拿著這些債券去逼債。

時光過去那麼久,在歷史的煙塵裡,透過史書中這些雪泥鴻爪,蘭陵王的影像在我的眼前漸漸清晰起來。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俊美容顏下俊美的心靈——忠君為國、寬厚仁愛、勇猛無敵。也難怪《蘭陵王入陣曲》能流傳那麼久,影響那麼深。在隋唐,《蘭陵王入陣曲》曾被作為宮廷舞,盛極一時。也正是在那時,該舞曲流傳到了日本。後來到了唐玄宗年間,該曲被列為非正聲而遭到禁止,後漸漸亡佚。南宋時期該曲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稱之《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用越調演唱時,分三段,二十四拍,毛開在《樵隱筆錄》裡說“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則分前後段,十六拍。按王灼《碧雞漫志》說法,已經“殊非舊曲”了。所幸,唐時流傳到日本的《蘭陵王入陣曲》成為正統的雅樂,傳承至今,也讓我們能夠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再次領略到它那慷慨激越的格調。

鏗鏘的《蘭陵王入陣曲》在我的耳邊響起,那是一千四百年前一位英雄的讚歌,也是蘭陵忠武王生命的絕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