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林高手”許世友輕功有多厲害:飛簷走壁 輕來輕去不叫瓦碎

核心提示:在少林生涯中, 永祥功底深厚, 臂力過人,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寺內3米多高的圍牆, 他跑幾步就可攀上;9間9檁的千佛大殿, 他手抓屋簷的椽頭, 一口氣可順轉3圈;他躥牆、越脊、飛簷走壁, 輕來輕去不叫瓦碎;跳下時, 他能在空中翻3個筋斗輕輕落地;只要運足氣, 他對著尺二見方、三寸來厚的大方磚, 轉身一掌, 相距寸餘, 磚就碎裂……

本文摘自: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繼興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時, 其中有兩位出自“少林”的開國將軍:許世友上將和錢鈞中將。 有趣的是, 這兩位將軍還曾在一個大軍區共事過,

許世友曾任南京軍區司令員, 錢鈞曾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更有趣的是, 錢鈞比許世友遲3年進少林寺。 兩個人一起在寺中待了5年, 同一年出的寺門。 當時寺裡僧人雲集, 兩人雖在一座寺廟裡, 卻互不相識。 直到長征到了延安, 他們談起往事, 才知道原來彼此竟還是少林寺“兄弟”。 兩人不禁撫掌哈哈大笑。

許世友于1945年8月的自傳材料中說:“我九歲(虛歲)開始到少林寺學武, 主要的原因是沒有飯吃, 要找個地方吃飽飯。 ”“這些年中, 我學會了十八般兵器, 也學過飛簷走壁, 我下了苦功夫。 這讓自己覺得了不起, 稱得起英雄好漢, 將來要打盡人間不平事。 ”

許世友將軍1905年出生在河南新縣, 這裡屬於河南、湖北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區。 因父母養活不了他們兄妹7人,

才在逃荒的路上把他送進了少林寺做雜役, 得法名“永祥”, 每天學拳練武。 在少林生涯中, 永祥功底深厚, 臂力過人,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寺內3米多高的圍牆, 他跑幾步就可攀上;9間9檁的千佛大殿, 他手抓屋簷的椽頭, 一口氣可順轉3圈;他躥牆、越脊、飛簷走壁, 輕來輕去不叫瓦碎;跳下時, 他能在空中翻3個筋斗輕輕落地;只要運足氣, 他對著尺二見方、三寸來厚的大方磚, 轉身一掌, 相距寸餘, 磚就碎裂……

時光飛逝, 就這樣, 幾年過去了。 救民於水火的共產黨部隊到了許世友的家鄉, 領導勞苦大眾鬥土豪、分田地。 許世友聽到這個消息, 再也待不住了, 含淚告別了朝夕相處的師父和師兄師弟, 踏上了返鄉的路程。 許世友離開少林寺的時候,

師父問他:“從今天起, 你真的要還俗嗎?”許世友回答說:“是少林寺給了弟子一條命, 弟子會終生銘記的。 今後, 我雖然不做佛門弟子, 也要當個釋家的好友。 ”

從此, 他的名字就由“永祥”改為“釋友”了!……後來, 也許是“釋友”太難寫了, 就改成了“仕友”, 許世友的名字是毛澤東給改的。 毛澤東曰:“仕友”有封建色彩, 也太狹窄了, 做世界之友, 豈不更好?於是他便改名為“世友”。

許世友的少林寺武功很高, 戰爭年代, 臉盆粗的松樹, 他一掌能把樹皮“推掉”一大塊。 他縱馬急馳, 伸手扳著樹枝, 兩腿一夾, 一貓腰能把戰馬提離地面。 夜裡開會休息時, 同事們要他“露一手”, 他說自己藏起來誰也找不到。 當眾人返回會議室, 在亮堂堂的燈光下,

搜遍四壁皆空的會議室而找不到他時, 他在會議桌下“嘿嘿”一笑, 大家才發現他緊貼桌面的背面, 藏在“桌肚裡”。 某年, 前蘇聯軍事代表團訪問南京, 一蘇軍軍官搬起鼓形石墩, 其他軍官誇他是“大力士”。 許世友在同事的慫恿下, 一時興起, 雙手高舉石獅繞場3圈, 贏得雷鳴般掌聲, 然後穩穩當當地把石獅放到原來的石座上。 “大力士”面子上過不去, 也去舉那個石獅, 可惜用盡力氣, 獅子紋絲不動。 許世友還精通棍術、刀術、拳術和摔跤。 他傳授的刀術節奏快, 靈活多變, 完全突破了國民黨部隊拼刺刀時的進退節奏和攻防招數, 所以, 他的部隊在肉搏戰中屢占上風。 某次, 子彈打光, 他率少數兵力沖入敵群, 硬是拼了4個小時的大刀, 把敵人逐出陣地。

一旦打起仗來, 許世友勇猛無畏, 身先士卒。 他常說:“人死如吹燈, 殺頭不過碗大的疤。 ”許世友曾7次參加敢死隊, 5次擔任敢死隊長。 他曾7次負傷, 每次都是自己硬用指頭把傷口裡的子彈摳出來, 糊點南瓜瓤了事(當時缺醫少藥)。 (《劉繼興讀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