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江蘇宿遷出臺監管“鐵律”助力食業發展

重監管 重服務 重共治

本報訊 今年以來, 江蘇省宿遷市食藥監局採取系列改革措施, 把工作重心從重審批轉到重監管, 從重許可轉到重服務, 推動全市產業安全保障水準穩步提升。

一是塑審批“新流程”, 促進市場主體釋放活力。 按照階段推進、分類實施的總體思路, 在全面梳理的基礎上, 綜合考慮許可層級安排、產品自身特性、安全風險程度以及該市以糧食加工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特點, 首批將糧食製品、蔬菜製品、炒貨堅果、蛋製品等風險等級較低的食品列入“暫停行使”“先證後核”事項, 其餘作為“暫時保留”類事項。

自實施生產許可證改革以來, 在市級受理的205件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中, 對於調整審批流程的, 基本實現受理後當即發證, 發證後10個工作日內完成現場核查, 2個月內完成監督抽檢, 確保生產條件持續滿足和產品品質安全;對“暫時保留”類食品申請許可的, 現已全部實行自受理到發證“15個工作日內辦結制”, 許可時效比國家規定縮短一半, 辦結時限江蘇省最短。

二是制定監管“鐵紀律”, 全程跟蹤保證食品安全。 宿遷市相繼出臺《宿遷市食品藥品領域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以及《宿遷市食品生產許可實施細則(試行)》、《宿遷市“暫停行權”和“先證後核”類食品事中事後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兩份規範性檔, 同時制定了該市《“暫停行權”類食品食品承諾告知核查流程表》等6項配套制度,

形成以信用監管為核心, 以生產許可、飛行檢查、監督評審、產品抽檢、違法查處、信用公示為主體的“六位一體”食品生產綜合監管體系機制, 保證企業“一出生”就跟蹤並持續加強監管。 特別是對涉及改革企業的產品監督抽檢由隨機抽檢變成必檢, 對存在監督抽檢不合格等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的企業, 實行“加嚴”管理, 不再享受該市工業類產品生產許可改革的紅利, 保證食品安全。

三是增企業“獲得感”, 營造優質誠信發展氛圍。 建立“食品生產信用體系”, 先後出臺《食品生產企業“黑名單”建議名單報送辦法(試行)》《食品生產企業品質安全信用評定管理辦法(試行)》等系列配套檔,

形成了具有宿遷特色的食品生產信用管理體系, 推動該市食品生產監管工作從單向管理向社會共治轉變。 截止11月底, 共歸集各類食品生產資訊6231條, 其中許可承諾後首次現場核查不合格資訊、日常監督抽檢不合格資訊、違法行政處罰資訊等“失信”資訊34條。 開展“年度食品生產品質信用示範企業”評選等活動, 通過正面引導激勵和失信懲戒, 真正讓守信企業擁有了獲得感, 失信企業則存在挫折感。

目前, “爭守信、畏失信”在該市廣大食品生產企業中蔚然成風。 (劉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