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農村雙創新模式助力農產品走上互通之路

“通過在全國各地的農村雙創基地, 逐步整合地方企業資源, 目前已整合全國3800家農產品生產企業, 初步形成互聯互通、合力面對市場的新格局。 為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業種植大戶開通了對接政策補貼的直通車, 助力涉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這是記者日前從工信部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民政部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等機構聯合主辦, 中國農村電子商務雙創工作委員會、北京行得通科技有限公司等在京舉辦的“2017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大會”上得到的最新消息。

農村電商與創新深度融合

大會以“彙聚資料時代新技術 展示農村雙創新模式”為主題, 圍繞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創新模式、農村電商人才培養及創業就業新路徑、農村電商上下行通道的打通、三農品牌的挖掘和宣傳, 針對如何有效發揮農村電子商務雙創基地示範效應、互聯網雙創時代下的創業創新環境等核心問題, 展開了共用互通交流。

商務部全國農產品冷鏈流通監控平臺專案首席專家江波就《發揮農村電商的產地資源優勢, 建立以產品為核心的冷鏈供應鏈體系》話題, 對我國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進行了分析。

江波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出建議:一是依託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流通主體作用,

降低流通成本;二是發揮農產品批發市場完善的檢驗、檢測職能, 保障安全;三是借鑒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索票索證制度, 嚴把進貨管道, 嚴格執行商務部建立冷鏈環境資料獲取標準化、傳輸標準化、協定標準化, 進而實現資訊標準化, 推動農產品冷鏈流通大資料體系的建設, 全力打造以“產品為核心的農產品冷鏈流通供應鏈體系”, 建立“農產品冷鏈流通環境資料中心”, 為農村電商的發展, 提供完善、高效的冷鏈供應鏈體系。

打造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

作為農村電商雙創工程的執行單位, 一年多來做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工作。 據中國農村電子商務雙創工作委員會主任李雪峰介紹,

2016年5月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中國農產品流通經紀人協會、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等六大專業協會聯合發起“中國農村電子商務雙創工程”。 截至目前, 走訪了全國167家地市政府, 做了大量調研對接工作, 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及種植結構和產業結構特點, 因地制宜, 制定不同方案, 建立了各具特色的雙創基地, 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手段, 結合電子商務人才培訓, 旨在真正打通農產品銷售管道, 樹立並提升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 目前已正式簽約49家雙創基地, 這些基地的籌備、落地、啟動工作正在穩步推進。

“一年多來, 雙創委依託各地雙創基地陸續開展了多項工作, 目前已整合全國3800家農產品生產企業, 初步形成互聯互通、合力面對市場的格局,

為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和農業種植大戶開通了對接政策補貼的直通車, 助力涉農企業健康快速發展。 ”李雪峰表示, 為真正實現便民、惠農, 建立雙創惠民商城, 同時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 截至目前, 已整合7800多種農特產品, 正在緊鑼密鼓梳理上傳。

“為了讓創業創新更接地氣兒更具可操作性, 持續投入開發了工具性創業軟體‘脈脈船’, 目前已投入使用。 整合了10萬家社區超市, 統一形象、統一管理、統一結算, 優先解決返鄉農民工、農村青年、退轉軍人、農村婦女、下崗人員等的安置和就業。 ”李雪峰悉數亮出了一年的工作單。

李雪峰認為, 推出的“千萬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免費培訓工程”以及成立的中國電子商務人才認證培訓管理辦公室,

旨在真正解決萬人就業、萬人創業問題。

在大會交流共用階段, 黑龍江省安達市政法委副書記張文波的《淺談對農村雙創工程的感受》, 河南省太康縣縣長李錫勇《農村電子商務雙創工程對地方三農工作的意義和作用》的演講, 為各地區電子商務及創業創新工作持續推進, 提供了建設性參考和借鑒意義。

大會同時啟動了上線雙創惠民商城。 李雪峰介紹, 為真正實現便民、惠農, 雙創惠民商城嚴格把關進入商城的所有產品, 引進溯源系統, 保證所有產品原產地綠色無污染, 同時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 把全國各地真正的好產品、特色產品推送到老百姓身邊。

據悉, 2017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大會是國內首個以農村電子商務及創業創新為主題的專業性大會, 首屆大會在北京舉辦,以後將在全國範圍內每年舉辦一屆。

首屆大會在北京舉辦,以後將在全國範圍內每年舉辦一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