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炮重創努爾哈赤,此人不死,清兵入不了關,大明朝不會滅亡

江山代代出人物, 人物少有代代說, 這話用來說歷史人物, 無情卻中肯, 畢竟歷史風起雲湧, 江山改頭換面, 太多人和事都會隨歷史洪流滾滾而去, 可有一個人, 他卻是例外, 無論世事如何變遷, 滄海桑田, 圍繞他的話題熱度不減反增, 他甚至成為了談到明朝一定繞不過去的名字, 他就是袁崇煥, 是忠是奸, 是善是惡, 一身非議, 無人能輕易下定論的傳奇人物, 關於他的話題太多了, 而今天, 我們只說一個點——如果袁崇煥沒有死, 他是否能力挽狂瀾, 改寫大明歷史?這個問題, 答案要從西元1622年說起。

西元1622年, 袁崇煥棄筆從戎, 此時距離他西元1619年榮登三甲進士, 進入官場不過三年, 宦海浮沉壓根談不上, 為官之道更是還沒摸出個門道, 可是那一年遼東形勢危急, 他單騎閱塞後, 思來想去, 自請助守山海關, 守衛遼東。 自此, 一位明末文官出身的軍事將領誕生了,

忘了說, 那一年, 袁崇煥三十八歲, 正是男兒建功立業的好年紀。

在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 曾經每每將明軍打的潰敗而歸的後金軍隊, 第一次收起了他們的不可一世, 因為袁崇煥真的是一個可怕的對手。 他文官出身, 卻有敏銳的軍事洞察力, 在他到了山海關後,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營築寧遠, 這簡單的舉動, 把甯遠打造成了關外重鎮, 讓明朝的國防前線向北推移了二百餘裡。 也就是在這裡, 1626年正月, 袁崇煥面對集結十三萬軍隊而來的努爾哈赤, 從容不迫的打起了一場攻防戰, 他斷然拒絕投降, 冷靜沉著的指揮士兵炮轟敵軍, 一記天外神炮重創努爾哈赤, 後金軍隊狼狽而去, 數月後, 努爾哈赤仰天長歎:“朕用兵以來, 未有抗顏行者。 袁崇煥何人, 乃能爾耶!”。 草原一代英雄, 就此離世。

遼遠大捷, 袁崇煥被升為右僉都禦史, 這是他軍旅生涯裡濃墨重彩的一筆, 是他一生中值得驕傲的功績, 可榮譽加身的同時, 危機也進一步加深, 後金大汗皇太極和他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視殺他為第一要任。 也因此, 1627年五月, 皇太極率大軍南下攻明, 他想要殺袁崇煥為父報仇, 皇太極很聰明的選擇進攻錦州, 試圖誘袁崇煥分兵援救錦州, 這樣一來, 寧遠城兵力薄弱, 他想要攻下寧遠城易如反掌, 可這如意算盤落到袁崇煥眼裡就是小兒科, 他不僅沒有調動甯遠守軍,

反而讓祖大壽率領騎兵繞到敵軍後面決戰, 同時, 他還派遣水軍進行牽制, 這樣一來, 皇太極從主動變成被動, 迫不得已錦州和寧遠兩處同時開戰, 結果寧遠攻了二十多天, 最後又一次灰溜溜的退兵了, “甯錦大捷”傳到朝廷時, 舉國沸騰。

對於袁崇煥來說,1627年相比起“甯錦大捷”,真正改變命運的是那年正月明朝崇禎帝明思宗朱由檢即位,朱由檢讓他有千里馬遇到伯樂之感,於是1628年袁崇煥慷慨陳詞,立下豪情壯語——五年之內,臣必收復遼東!崇禎對此很是激動,一激動就讓袁崇煥走上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這些還不夠,他還賜給袁崇煥一把尚方寶劍!

1629年十月,皇太極捲土重來,這次他率十萬金兵,直撲京口,他此舉很是含蓄的告訴了所有人——袁崇煥,惹不起躲得起。可哪怕這樣,他還是沒有得逞,袁崇煥聽到風聲時,立馬帶兵趕路,皇太極千里迢迢趕到時,一看,結果袁崇煥比他還早到,兩軍交戰一個月,金兵再次撤退,這一次的失敗讓皇太極明白了一個道理——明著是打不過袁崇煥的了,只能來陰的了。

於是,皇太極用了一出離間計——誣陷袁崇煥為賣國賊。

可歎袁崇煥一生,努爾哈赤在他手裡送了命,皇太極被他打的節節敗退,可最後死在了這上不得檯面的計謀上,崇禎信以為真,1630年9月22日,袁崇煥淩遲處死,淩遲3543刀。那一日,萬人空巷,可這背後不是有人要為袁崇煥請命,而是愚民居然爭相恐後把袁崇煥的骨肉和酒吞下!可悲可悲!落筆已經不知如何形容,只能用袁崇煥自己說的那句詩:身中清白人誰信,世上功名鬼不知!

袁崇煥之死,歷來爭論頗多,可無論怎麼說,他都是個英雄,作為一員大將,他的死終究還是因為崇禎的不信任,至於這不信任,公道來說,還是源於帝王心難測,至於毛文龍,“十二罪”是事實,尚方寶劍也是崇禎親自賜的,先斬後奏也是一開始就被允許了的,後人每每以此詬病袁崇煥,以此作為袁崇煥之死的主要原因,實在牽強。

如果袁崇煥沒有死,清兵還能入關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承認明朝那時候,已經積病已久,可是也不得不說,當時內部問題,假以時日還是能夠解決的,崇禎上位,盤據朝堂的魏忠賢及其餘黨被他盡數剪除,以楊景辰,周道登為首的新東林內閣成立,萬曆以來礦監,海捐等弊政被革除,照這樣的形勢下去,又是一番新氣象,而且當時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是軍事問題。朝廷內政可以緩緩醫治,而軍事問題,刻不容緩。再簡單一點說,當時的內政就好比一個人生病,他可以通過吃藥打針慢慢治好,可軍事問題就相當於他撞上了一場嚴重車禍,小命難保,非死即傷。袁崇煥在當時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有他在,單說行軍打仗,除非皇太極一年年熬,熬到袁崇煥死了,否則,不可能覆了明朝,哪怕它積病,但是它不積弱,它的軍事實力可能大不如前,可它的大將有才能,在他的統領下,士兵一個頂三個,這樣一來袁崇煥就成了解決軍事問題的關鍵,他力挽狂瀾,的確能夠改變整個明朝歷史,這不是在誇大他,而是每個時代,其實決定歷史走向的,往往只有那麼幾個人。

只可惜,崇禎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是一個好皇帝,可他卻在關鍵時刻,內心不夠堅定,冤殺了袁崇煥,也斷送了大明。悠悠千載後,往事成浮雲,袁崇煥到最後,留給我們的是痛惜,痛心惋惜: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參考文獻:

《明史·袁崇煥傳》

《清史稿》

對於袁崇煥來說,1627年相比起“甯錦大捷”,真正改變命運的是那年正月明朝崇禎帝明思宗朱由檢即位,朱由檢讓他有千里馬遇到伯樂之感,於是1628年袁崇煥慷慨陳詞,立下豪情壯語——五年之內,臣必收復遼東!崇禎對此很是激動,一激動就讓袁崇煥走上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禦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這些還不夠,他還賜給袁崇煥一把尚方寶劍!

1629年十月,皇太極捲土重來,這次他率十萬金兵,直撲京口,他此舉很是含蓄的告訴了所有人——袁崇煥,惹不起躲得起。可哪怕這樣,他還是沒有得逞,袁崇煥聽到風聲時,立馬帶兵趕路,皇太極千里迢迢趕到時,一看,結果袁崇煥比他還早到,兩軍交戰一個月,金兵再次撤退,這一次的失敗讓皇太極明白了一個道理——明著是打不過袁崇煥的了,只能來陰的了。

於是,皇太極用了一出離間計——誣陷袁崇煥為賣國賊。

可歎袁崇煥一生,努爾哈赤在他手裡送了命,皇太極被他打的節節敗退,可最後死在了這上不得檯面的計謀上,崇禎信以為真,1630年9月22日,袁崇煥淩遲處死,淩遲3543刀。那一日,萬人空巷,可這背後不是有人要為袁崇煥請命,而是愚民居然爭相恐後把袁崇煥的骨肉和酒吞下!可悲可悲!落筆已經不知如何形容,只能用袁崇煥自己說的那句詩:身中清白人誰信,世上功名鬼不知!

袁崇煥之死,歷來爭論頗多,可無論怎麼說,他都是個英雄,作為一員大將,他的死終究還是因為崇禎的不信任,至於這不信任,公道來說,還是源於帝王心難測,至於毛文龍,“十二罪”是事實,尚方寶劍也是崇禎親自賜的,先斬後奏也是一開始就被允許了的,後人每每以此詬病袁崇煥,以此作為袁崇煥之死的主要原因,實在牽強。

如果袁崇煥沒有死,清兵還能入關嗎?答案是否定的。

我們承認明朝那時候,已經積病已久,可是也不得不說,當時內部問題,假以時日還是能夠解決的,崇禎上位,盤據朝堂的魏忠賢及其餘黨被他盡數剪除,以楊景辰,周道登為首的新東林內閣成立,萬曆以來礦監,海捐等弊政被革除,照這樣的形勢下去,又是一番新氣象,而且當時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是軍事問題。朝廷內政可以緩緩醫治,而軍事問題,刻不容緩。再簡單一點說,當時的內政就好比一個人生病,他可以通過吃藥打針慢慢治好,可軍事問題就相當於他撞上了一場嚴重車禍,小命難保,非死即傷。袁崇煥在當時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有他在,單說行軍打仗,除非皇太極一年年熬,熬到袁崇煥死了,否則,不可能覆了明朝,哪怕它積病,但是它不積弱,它的軍事實力可能大不如前,可它的大將有才能,在他的統領下,士兵一個頂三個,這樣一來袁崇煥就成了解決軍事問題的關鍵,他力挽狂瀾,的確能夠改變整個明朝歷史,這不是在誇大他,而是每個時代,其實決定歷史走向的,往往只有那麼幾個人。

只可惜,崇禎聰明一世糊塗一時,他是一個好皇帝,可他卻在關鍵時刻,內心不夠堅定,冤殺了袁崇煥,也斷送了大明。悠悠千載後,往事成浮雲,袁崇煥到最後,留給我們的是痛惜,痛心惋惜: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參考文獻:

《明史·袁崇煥傳》

《清史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