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治執政之初的日本,並不比滿清先進,許多方面還不如滿清

日本啟蒙思想家福澤諭吉小時無所事事,14歲才開始讀書,學的是四書五經,算是勤奮好學,自稱通讀了《左傳》11遍。 後來師從緒方先生攻讀蘭學,即荷蘭語和零星的荷文炮術、建築、電學等,再後來轉學英學,竟找不到《英日辭典》,《英荷辭典》也買不到。

他是第一個從美國買到《韋伯大辭典》的日本人,次年在歐洲買到一批英文書籍,在日本也成了個創舉。 這就是日本落後于滿清之處,滿清之前就有傳教士給中國帶來英語讀物並幫助翻譯成漢語。

福澤諭吉還提到,在他那個時代日本還沒有一台蒸汽機,沒有一艘輪船,沒有尺寸鐵路,而這些機器在清朝已經出現。 當時日本只有一個優勢,就是傳統的神道精神和武士道精神。

福澤諭吉是日本近代傑出的思想家,

日本近代文明的締造者之一。 他一方面介紹先進國家情形, 以促進"文明開化";另一方面又鼓勵日本人發揚獨立精神, 以保持在列強環伺下的日本民族的獨立。 著名的口號"脫亞入歐", 即是福澤諭吉首先呼喊出 。 福澤諭吉生於日本一個下級武士家庭, 他的父親是一位漢學家。 受父親影響, 福澤諭吉熟知孔孟等儒家名著和中國歷史, 福澤諭吉在26-34歲的時候, 三次出訪歐洲和美國, 並將在歐美的所見所聞寫成《西洋事情》、《西洋導遊》和《西洋衣食住》等書。 這三本書轟動一時, 影響甚大。 福澤諭吉目睹了歐美國家現代資本主義文明的堅船利炮、富國強兵和工商繁榮, 也反思包括中國在內的東方國家封建主義的相繼沒落,
遂萌生"脫亞入歐"的思想。

福澤諭吉在其所著《文明論概略》中說:"如果想使日本文明進步, 就必須以歐洲文明為目標, 確定它為一切議論的標準, 以這個標準來衡量事物的利害得失"。 福澤諭吉還在報紙上發表《脫亞論》文章, 主張日本"所奉行的主義,

惟在脫亞二字。 我日本之國土雖居於亞細亞之東部, 然其國民精神卻已脫離亞細亞之固陋, 而轉向西洋文明"。 他還呼籲說:"我國不可狐疑, 與其坐等鄰邦之進, 退而與之共同復興東亞, 不如脫離其行伍, 而與西洋各文明國家共進退。 "號稱明治三傑之一的福澤諭吉為日本選擇的振興之路, 就是擺脫以中國為中心的朝貢體系, 進而使日本成為歐洲型的民族國家。 在日本完成"脫亞入歐"的歷史進程後, 曾經用支那歧視中國。 因此, 他也成為歧視中國的第一人。

在福澤諭吉他的《自傳》中就有這樣的話:“我認為:一個國家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奴隸性,那麼國家無論如何也不能維持。”明治維新取得空前的成功是因為,日本天皇帶頭踐行五條誓文:一、廣興會議,萬機決於於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舊有之陋習,基於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這五條也將全民動員起來,明治維新成了全民參與,共同提高的精神革命運動,讓日本在幾十年間從一個閉關鎖國孤立的島國一躍而成為世界強國,與福澤諭吉的榜樣作用和宣傳作用關係重大。他極力主張國家獨立,獨立之道就是造就強民,立足於民而不是政府。而作為對照的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和“中體西用”,專于強物,忽略強民,害怕強民,一直囿於少數人的圈子中,把幾億民眾當成了看客和聽差。

在福澤諭吉他的《自傳》中就有這樣的話:“我認為:一個國家所以能夠獨立,那是由於國民具有獨立之心。如果舉國上下都是老一套的奴隸性,那麼國家無論如何也不能維持。”明治維新取得空前的成功是因為,日本天皇帶頭踐行五條誓文:一、廣興會議,萬機決於於公論;二、上下一心,盛行經綸;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舊有之陋習,基於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識於世界,大振皇基。這五條也將全民動員起來,明治維新成了全民參與,共同提高的精神革命運動,讓日本在幾十年間從一個閉關鎖國孤立的島國一躍而成為世界強國,與福澤諭吉的榜樣作用和宣傳作用關係重大。他極力主張國家獨立,獨立之道就是造就強民,立足於民而不是政府。而作為對照的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是“師夷之長技以自強”和“中體西用”,專于強物,忽略強民,害怕強民,一直囿於少數人的圈子中,把幾億民眾當成了看客和聽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