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歐陽修曾犯過“生活作風錯誤?

歐陽修曾犯過“生活作風”錯誤?

文/張秀陽

歐陽修大名鼎鼎, 字永叔, 號醉翁, 晚號六一居士, 北宋政治家。 因出生地江西吉州原屬廬陵郡,

以“廬陵歐陽修”自居。 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 諡號文忠, 世稱歐陽文忠公。 累贈太師、楚國公。 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 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 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 繼承並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 在史學方面, 他曾主修《新唐書》, 並獨撰《新五代史》。 有《歐陽文忠集》傳世。

歐陽修的文治武功, 歷史早有論定, 自不待言。 連宋代壇殿堂極人物蘇軾對歐陽修也欽佩至極:“三過平山堂下, 半生彈指聲中。 十年不見老仙翁, 壁上龍蛇飛動。 欲吊文章太守, 仍歌楊柳春風。 休言萬事轉頭空, 未轉頭時皆夢。

”“論大道似韓愈, 論事似陸贄, 記事似司馬遷, 詩賦似李白。 ”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以一身奠基了宋代文化盛世基礎的人物, 卻曾經身陷緋聞之中, 顯些身敗名裂, 時至今日, 依然是眾說紛紜。

那麼, 道德文章的歐陽文忠公是怎麼深陷“緋聞門”的呢?

也是筆端惹禍。 給他戴上“作風問題”帽子, 差點要了“卿卿性命”的, 是一首著名的“望江南”。

宋錢世昭《錢氏私志》:“歐(陽修)後為人言其盜甥, 《表》雲:喪厥夫而無托, 攜孤女以來歸。 張氏此時年方七歲, 內翰伯見而笑雲:‘七歲正是學簸錢時也。 ’歐詞雲:‘江南柳, 葉小未成陰, 人為絲輕那忍折,

鶯憐枝嫩不勝吟, 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閑抱琵琶尋, 堂上簸錢堂下走。 恁時相見已留心, 何況到如今?”

其他記載大同小異。

簸錢是當時小女孩玩的一種遊戲。 這裡所謂“盜甥”, 並不是偷了外甥去賣錢。 是說歐陽修和外甥女有了不倫之事。

歐陽修的這個外甥女,

並不是他親外甥女。

宋王銍《默記》卷下記載:“會公甥張氏, 妹婿龜正之女, 非歐生也, 幼孤, 鞠育於家, 嫁侄晟。 晟自虔州司戶罷, 以替名僕陳諫同行, 而張與諫通。 事發, 鞠於開封府右軍巡院。 張懼罪, 且圖自解免, 其語皆引公未嫁時事, 詞多醜異。 ”

歐陽修的妹妹嫁人不久便守了寡, 歐陽修妹夫死後, 留下一個女兒, 這個女兒是歐陽修妹夫前妻生的。 歐陽修可憐守寡的妹妹, 便把她和外甥女張氏接到自己身邊撫養長大。

外甥女長大成人, 嫁給了歐陽修的遠房侄子歐陽晟。 不知是兩人感情不和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反正是張氏和家中僕人陳諫私通, 被人發現送到了開封官府。 這個並沒有血緣關係的外甥女突然在官府裡說歐陽修和她也有不倫之情。

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八記載:“台官以閨閫誣訕之。公上章力乞辨明,神宗手詔賜公曰:‘春寒安否?前事朕已累次親批出,詰問因依從來,要卿知。’又詔曰:‘春暖久不相見,安否?數日來以言者汙卿以大惡。朕曉夕在懷,未嘗舒釋。故累次批出,再三詰問其從來事狀,迄無以報。前日見卿文字要辨明,遂自引過。今日已令降出,仍出榜朝堂,使內外知為虛妄。事理既明,人言亦塞,卿直起視事如初,毋恤前言。’又塗去塞字,改作釋字。宸翰今藏公家。”

閨閫指婦女居住的地方,借指閨房隱私。看來神宗皇帝聽說了歐陽修的緋聞事,倒是有些不以為然,可是中書舍人錢穆父也就是錢勰卻不依不饒。

“見而笑雲:“七歲正是學簸錢時也。你那時都已經留心,更何況現在?”

這是用歐陽修自己寫的詞來諷刺歐陽修,這次緋聞事件,鬧得滿朝皆知。最後的結局是,歐陽修由龍圖閣直學士,降為滁州知州。

宋馬永卿《懶真子》卷第二記載:“公生於景德之四年,至慶曆五年坐言者論張氏事,責知滁州,時方年三十九矣。未及強仕之年,已有醉翁之號,其意深矣。”

言下之意,歐陽修被貶後,雖然年紀不大,卻給自己取了一個醉翁的名號,看來是大有深意的。

歐陽修緋聞事件,有人認為歐陽修是被人陷害的。誣陷歐陽修的是錢穆父,至於錢穆父為什麼要陷歐陽修於不仁不義?《錢氏私志》說得明白:“(歐陽修)後修《五代史·十國世家》,痛毀吳越,又於《歸田錄》中說文僖數事,皆非美談。從祖希白嘗戒子孫,毋勸人陰事,賢者為恩,不賢者為怨。”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小說家類一》亦雲:“惟其以《五代史·吳越世家》及《歸田錄》貶斥錢氏之嫌,詆歐陽修甚力,似非公論。”

清宋翔鳳《樂府餘論》:“按歐公此詞,出錢氏私志,蓋錢世昭因公《五代史》中,多毀吳越,故醜詆之。其詞之猥弱,必非公作,不足信也。按此詞極佳,當別有寄託,蓋以嘗為人口實,故編集去之。”

錢穆父是吳越錢氏後人,歐陽修撰《五代史》,批評過吳越錢氏,錢穆父當然要為祖上諱莫如深。

在《五代史》裡,歐陽修是這樣寫錢氏的:

“錢氏兼有兩浙幾百年,其人比諸國號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鏐世常重斂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雞魚卵鷇,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責其負,則諸案史各持其簿列於廷;凡一簿所負,唱其多少,量為笞數,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猶積數十,多者至笞百余,人尤不勝其苦。又多掠得嶺海商賈寶貨。”

歐陽修評價:“考錢氏之始終,非有德澤施其一方,百年之際,虐用其人甚矣,其動於氣象者,豈非其孽歟?是時四海分裂,不勝其暴,又豈皆然歟?是皆無所得而推歟?術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歟?”

以大宋文壇領袖的身份,寫錢氏祖上的不堪,青史評定,錢氏後人當然恨死了歐陽修,你不是評論別人頭頭是道嗎?你自己又做了這樣不倫之事,還有臉說別人?證據嗎,當然有了,有詞為證。

元脫脫《宋史·歐陽修傳》記載:“修以風節自持,既數被污蔑,年六十,即連乞謝事,帝輒優詔弗許。及守青州,又以請止散青苗錢,為安石所詆,故求歸愈切。熙甯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

退休後不久,歐陽修就去世了,留下了他的道德文章,任後人評說。

宋曾敏行《獨醒雜誌》卷八記載:“台官以閨閫誣訕之。公上章力乞辨明,神宗手詔賜公曰:‘春寒安否?前事朕已累次親批出,詰問因依從來,要卿知。’又詔曰:‘春暖久不相見,安否?數日來以言者汙卿以大惡。朕曉夕在懷,未嘗舒釋。故累次批出,再三詰問其從來事狀,迄無以報。前日見卿文字要辨明,遂自引過。今日已令降出,仍出榜朝堂,使內外知為虛妄。事理既明,人言亦塞,卿直起視事如初,毋恤前言。’又塗去塞字,改作釋字。宸翰今藏公家。”

閨閫指婦女居住的地方,借指閨房隱私。看來神宗皇帝聽說了歐陽修的緋聞事,倒是有些不以為然,可是中書舍人錢穆父也就是錢勰卻不依不饒。

“見而笑雲:“七歲正是學簸錢時也。你那時都已經留心,更何況現在?”

這是用歐陽修自己寫的詞來諷刺歐陽修,這次緋聞事件,鬧得滿朝皆知。最後的結局是,歐陽修由龍圖閣直學士,降為滁州知州。

宋馬永卿《懶真子》卷第二記載:“公生於景德之四年,至慶曆五年坐言者論張氏事,責知滁州,時方年三十九矣。未及強仕之年,已有醉翁之號,其意深矣。”

言下之意,歐陽修被貶後,雖然年紀不大,卻給自己取了一個醉翁的名號,看來是大有深意的。

歐陽修緋聞事件,有人認為歐陽修是被人陷害的。誣陷歐陽修的是錢穆父,至於錢穆父為什麼要陷歐陽修於不仁不義?《錢氏私志》說得明白:“(歐陽修)後修《五代史·十國世家》,痛毀吳越,又於《歸田錄》中說文僖數事,皆非美談。從祖希白嘗戒子孫,毋勸人陰事,賢者為恩,不賢者為怨。”

清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小說家類一》亦雲:“惟其以《五代史·吳越世家》及《歸田錄》貶斥錢氏之嫌,詆歐陽修甚力,似非公論。”

清宋翔鳳《樂府餘論》:“按歐公此詞,出錢氏私志,蓋錢世昭因公《五代史》中,多毀吳越,故醜詆之。其詞之猥弱,必非公作,不足信也。按此詞極佳,當別有寄託,蓋以嘗為人口實,故編集去之。”

錢穆父是吳越錢氏後人,歐陽修撰《五代史》,批評過吳越錢氏,錢穆父當然要為祖上諱莫如深。

在《五代史》裡,歐陽修是這樣寫錢氏的:

“錢氏兼有兩浙幾百年,其人比諸國號為怯弱,而俗喜淫侈,偷生工巧,自鏐世常重斂其民以事奢僭,下至雞魚卵鷇,必家至而日取。每笞一人以責其負,則諸案史各持其簿列於廷;凡一簿所負,唱其多少,量為笞數,以次唱而笞之,少者猶積數十,多者至笞百余,人尤不勝其苦。又多掠得嶺海商賈寶貨。”

歐陽修評價:“考錢氏之始終,非有德澤施其一方,百年之際,虐用其人甚矣,其動於氣象者,豈非其孽歟?是時四海分裂,不勝其暴,又豈皆然歟?是皆無所得而推歟?術者之言,不中者多,而中者少,而人特喜道其中者歟?”

以大宋文壇領袖的身份,寫錢氏祖上的不堪,青史評定,錢氏後人當然恨死了歐陽修,你不是評論別人頭頭是道嗎?你自己又做了這樣不倫之事,還有臉說別人?證據嗎,當然有了,有詞為證。

元脫脫《宋史·歐陽修傳》記載:“修以風節自持,既數被污蔑,年六十,即連乞謝事,帝輒優詔弗許。及守青州,又以請止散青苗錢,為安石所詆,故求歸愈切。熙甯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

退休後不久,歐陽修就去世了,留下了他的道德文章,任後人評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