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正文

明明那麼獨立,為何仍渴望有另一半?

這篇文章寫給獨立的你。

身邊獨立的人並不少。 接觸心理學後, 我慢慢發現在絕大多數獨立的人內心深處, 或多或少都渴望另一半。 “體驗多一些, 期待少一些”這句話對於我們學習心理學的人來說很熟悉。 我們心裡很清楚, 在學習心理學的路上, 就是在漸漸放下內心期待的過程。 可是, 在這個放下的過程中, 我們有時候仍然會覺得孤單。 只有在這條路上行走的人才能真切體會到這過程有多艱辛。 特別是在受挫時, 想要被理解被愛的感受很強烈。 而且, 往往在這個時候, 周圍的朋友會說“你不是學心理學的嗎?怎麼連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都沒有?你這樣還怎麼幫助別人?”。

可是, 他們忘記了, 再獨立, 我們也不可能像聖人一樣, 可以做到不需要任何人。

獨立是不是意味著沒有情感需要?

看過很多文章, 都在傳遞類似的資訊:“如果找不到對的人, 那還不如一個人過”。 經濟獨立、精神獨立的人也越來越多。 身邊沒有另一半, 自己會有喜歡的事情做, 有自己的愛好, 有自己的朋友圈, 日子過得有聲有色。 這種獨立的狀態羨煞旁人。 我們確實需要獨立, 需要經營好自己的生活, 需要好好愛自己。 可是, 這樣不意味著獨立的我們可以強悍到什麼事都獨當一面。 只是我們懂得, 我們對另一半的期待比起一些人來說, 要小很多, 也難很多。

沒有要求就是最高的要求, 因為所謂的沒有要求更多是因為自己可以滿足現實需求, 所以更多在乎對方內在的修為, 這才是要求的最高境界吧。

獨立的我們生活上可以用其他事情來點綴, 我們可以專注在喜歡的事情上, 這同樣讓我們感覺到生命的意義。 我們也懂得, 能夠和自己肩並肩行走的人太少, 可遇不可求。 能夠遇到, 是自己幸運;沒能遇到, 我們也能夠好好發展自己。

所以, 獨立並不是沒有情感需求。 情感需求是每個人都需要的。 只是有些人能夠找到一個人來寄託情感, 有些人能夠找到宗教信仰來寄託情感, 而有些人能夠發展出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愛好來寄託情感。

可是, 再獨立, 也不能否認, 自己仍舊會有偶爾的孤獨;再獨立,

也不能否認, 如果出現一個人能夠承接住自己最弱的那部分, 願意相互在彼此最困難的時候拉一把, 我們內心深處的那份渴望會燃燒。 我們獨立, 不代表我們不渴望有人愛。 我們獨立, 更多明白了遇到另一個和自己在同一頻道上的靈魂, 實在太珍貴, 太難得, 所以不會把自己過多的期待放在那裡。 就像冰心曾經對鐵凝說的一句話:“愛, 不要找, 要等。 ”

我們要堅持自己的立場, 要努力讓自己獨立。 可是, 我們也要接受內心最深處的聲音, 我們的獨立不是為了消除對情感的需要, 不是逃避對情感的需要, 而是要更加明白真正無價的情感是能夠自顧自的深情活著。 獨立展現了作為一個人生命的獨特性,

而人本身有情感需要、有親密需要。 獨立更多只是讓我們看到生命的本質, 尊重生命的特質, 順應生命的規律而已, 而不能改變生命的軌道。

所以, 夥伴們, 我們需要獨立, 但也別否認我們同樣需要情感支援, 我們內心仍渴望有個肩膀可以相互依靠, 這是真實的聲音, 除非有一天你真的不再為人, 除非有一天你真的做到放下了所有, 修道為聖。 作為我們每一個人, 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 真實的展現生命的需要只會讓我們更可愛, 更有力量, 更堅韌。

對另一半沒有需要, 這樣的關係存在嗎?

之前看過很多心理學著作, 裡面對愛的定義最多的就是對另一半無條件接納, 沒有期待。 這是最理想的愛。 可是, 現實生活中, 這樣的理想真的存在嗎?如果彼此沒有任何需要,

那兩個人為何要在一起。 本身“在一起”的狀態不就是一種需要嗎?即使兩個人能夠彼此接納對方真實的樣子, 能夠對彼此沒有任何期待, 可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需要呢?彼此需要接納彼此真實的模樣, 需要彼此沒有任何期待, 這也是需要呀!理想終歸是理想, 有它存在, 能夠給予我們指引方向, 讓我們越來越接近理想的狀態, 但是不可能完全達到這樣的理想狀態。

需要, 作為人的本能而存在, 不可避免。 獨立的人, 不能說沒有需要, 只是對需要的要求沒有那麼繁瑣, 沒有那麼多。 回歸生命的本質, 沒有一個人能夠擺脫得了需要的束縛。 人的終極困惑是死亡焦慮, 而需要正顯示了生命的存在。

需要的層次確實因人而異。獨立人格一般在生存層面上沒有感到太多壓力,所以需要的東西會相對來說少很多,追求的東西離生命的靈性更近。就像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站在塔尖上的都是自我實現的人,這些人擺脫了生存的束縛,可仍舊擺脫不了需要本身,因為他們仍舊需要自我實現。

所以,彼此沒有任何需要的另一半在現實中或許不存在。獨立讓我們的需要更接近生命的本真,而要找到兩個同步追求生命本真的靈魂建立親密關係,太難!

看到生命的本真讓我們變得獨立,掙脫現實的束縛讓我們變得獨立,可是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沒有任何需要。

獨立的夥伴,我想我們會那麼獨立,更多是因為我們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的需要很少卻又很難得,很少有人能夠給予,所以我們不會輕易去要,不會輕易去開口。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給別人的感覺是沒有需要的,可是多麼渴望能夠有人能夠滿足我們內心的需要呀,多麼渴望有個人可以懂得獨立背後的需要呀。畢竟人在孤獨的時候都會想要被理解、被愛。對獨立的人來說,如果有一個人能去理解自己、愛自己,那麼,這個人的內心本就相對穩定,能夠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給予內心溫暖和安定。

我們那麼獨立,仍舊渴望有另一半,是人性本身的需要。因為我們磨滅不了人性中想要被愛、被理解的特質。人性帶來的本質特點經受不了考驗。

不管你現在的“另一半”是誰,都請珍惜

你明明那麼獨立,為何仍渴望另一半?只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再獨立,我們再強大,仍舊逃脫不了人性帶給我們的孤獨。所以我們在追求獨立的過程中,請不要排斥自己的孤獨,不要排斥內心被愛、被理解的需要,不要排斥內心深處對那個人的渴望。

只是,這樣的孤獨,這樣的需要,如果我們等不到那個有力量承接的人來寄託,我們也可以接受把它們寄託在自己的事業中,自己的愛好中,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中。

不管你現在的“另一半”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愛好、自己熱愛生活的態度還是那個渴望的人,我都希望你能夠好好珍惜。因為我相信,獨立精神本身對生命而言就是一種深深地敬畏。高處不勝寒,真正獨立的人會讓別人難以理解,可是對於自身而言,做到真正獨立的人是對每一個生命充滿尊重和愛,能夠最大限度理解生命的意義,並且無所畏懼。

你明明那麼獨立,可就是渴望有自己的另一半。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就是要被理解、被愛,不是獨立的人就可以無限強大。強大到違背人性就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可能不存在的。接受自己的獨立,接受獨立本身對生命而言的意義和價值,接受獨立需要忍受的孤獨,接受獨立無法擺脫的渴望。可獨立的同時,也承認內心最深沉的渴望,我想會給這樣的獨立賦予一些人情味兒。

再獨立,也敵不過心底那句話:“有個人陪著多好啊,就算什麼都不說,氣氛也不會尷尬,哪怕就這樣靜靜待在一起,也會覺得舒服自在。”

需要的層次確實因人而異。獨立人格一般在生存層面上沒有感到太多壓力,所以需要的東西會相對來說少很多,追求的東西離生命的靈性更近。就像馬斯洛的金字塔理論,站在塔尖上的都是自我實現的人,這些人擺脫了生存的束縛,可仍舊擺脫不了需要本身,因為他們仍舊需要自我實現。

所以,彼此沒有任何需要的另一半在現實中或許不存在。獨立讓我們的需要更接近生命的本真,而要找到兩個同步追求生命本真的靈魂建立親密關係,太難!

看到生命的本真讓我們變得獨立,掙脫現實的束縛讓我們變得獨立,可是我們沒有辦法做到沒有任何需要。

獨立的夥伴,我想我們會那麼獨立,更多是因為我們知道很多時候我們的需要很少卻又很難得,很少有人能夠給予,所以我們不會輕易去要,不會輕易去開口。所以我們很多時候給別人的感覺是沒有需要的,可是多麼渴望能夠有人能夠滿足我們內心的需要呀,多麼渴望有個人可以懂得獨立背後的需要呀。畢竟人在孤獨的時候都會想要被理解、被愛。對獨立的人來說,如果有一個人能去理解自己、愛自己,那麼,這個人的內心本就相對穩定,能夠在我們最脆弱的時候給予內心溫暖和安定。

我們那麼獨立,仍舊渴望有另一半,是人性本身的需要。因為我們磨滅不了人性中想要被愛、被理解的特質。人性帶來的本質特點經受不了考驗。

不管你現在的“另一半”是誰,都請珍惜

你明明那麼獨立,為何仍渴望另一半?只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再獨立,我們再強大,仍舊逃脫不了人性帶給我們的孤獨。所以我們在追求獨立的過程中,請不要排斥自己的孤獨,不要排斥內心被愛、被理解的需要,不要排斥內心深處對那個人的渴望。

只是,這樣的孤獨,這樣的需要,如果我們等不到那個有力量承接的人來寄託,我們也可以接受把它們寄託在自己的事業中,自己的愛好中,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中。

不管你現在的“另一半”是自己的事業、自己的愛好、自己熱愛生活的態度還是那個渴望的人,我都希望你能夠好好珍惜。因為我相信,獨立精神本身對生命而言就是一種深深地敬畏。高處不勝寒,真正獨立的人會讓別人難以理解,可是對於自身而言,做到真正獨立的人是對每一個生命充滿尊重和愛,能夠最大限度理解生命的意義,並且無所畏懼。

你明明那麼獨立,可就是渴望有自己的另一半。因為我們是人。我們就是要被理解、被愛,不是獨立的人就可以無限強大。強大到違背人性就是不合情理的,也是不可能不存在的。接受自己的獨立,接受獨立本身對生命而言的意義和價值,接受獨立需要忍受的孤獨,接受獨立無法擺脫的渴望。可獨立的同時,也承認內心最深沉的渴望,我想會給這樣的獨立賦予一些人情味兒。

再獨立,也敵不過心底那句話:“有個人陪著多好啊,就算什麼都不說,氣氛也不會尷尬,哪怕就這樣靜靜待在一起,也會覺得舒服自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