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請認真打扮你的孩子!不為取悅任何人,只為ta一生的體面

近日, 一則視頻火了!

一個6歲女孩分飾兩角:整潔漂亮&邋遢髒亂。

周圍人截然不同的反應和對待方式, 引發熱議。

這個視頻告訴我們:給孩子得體的打扮, 是有多重要!

同一個小孩, 以穿著漂亮或髒破的兩種形象獨自走在街上, 路人是否都會留意和關心這個孩子?

Anano穿著整潔漂亮, 靜靜的站在街上, 很快, 就有陌生人來關心她, 問她叫什麼名字, 幾歲了, 住在哪裡?

看著她可憐的樣子,

有人蹲下來關心她是不是走丟了。 有人甚至拿出手機不知道是要打電話詢問還是要報警。

這時候Anano換了一副打扮。 化妝師把她打扮成了一個邋遢的, 衣衫襤褸的流浪小姑娘。

同樣的地方, 同樣的Anano, 她還是靜靜的站在那裡。

廣場上依然人來人往。 但沒有一個人去過問她。 可憐的Anano就像是站在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暗淡又不知所措。

相似的情況在餐廳中上演。 一開始, Anano紮著頭髮, 穿著花衣服笑意滿滿的走到餐廳。

這個時候整個世界都和顏悅色, 無論她走到哪裡都迎來一張張的笑臉。

路人善意與其交談。

有人親切的摸摸她的臉。

有一個老奶奶都忍不住抱了一抱她。

接下來,化妝師再一次把Anano化妝成髒兮兮的小姑娘。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一個充滿防備的世界。

人們不再對她溫暖的笑,取而代之的是視而不見和嫌棄。甚至有人當著Anano 的面對服務生說,請你把她領出去。

小女孩後來哭著沖出了餐廳。最後拍攝工作因為小女孩情緒太低落而停止了。

她說:我覺得很難過,大家都叫我快走開。因為我的臉上有髒髒的煙灰和我穿著骯髒的衣服。

雖然這只是個測試,但看完還是很心疼這個小姑娘。同樣的一個人,當外在發生了變化,受到的別人的態度是完全迥異的。如果換做是自己的寶寶,你還忍心讓ta因為外在而遭遇到別人的冷眼或歧視嗎?

寶寶從別人的態度中認識自己

1、穿的好不好,直接關係到ta人格的建立

人們對自己的判斷,常常來自於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正如短片中,小女孩感受到的分明的善意和敵意,在善意的氛圍中,當你穿著光鮮亮麗時,他人對你也會分外熱情,她感到溫暖、快樂;而當你衣著襤褸,他人便會用輕蔑或同情的目光看待你,在敵意的氛圍中,她感到失落、傷心。久之,孩子糟糕的情緒,必然影響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建立。

2、美好的外在,讓寶寶自尊、自信

當媽的都明白,當我們光鮮靚麗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必然是昂首挺胸,充滿了自信的。而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的出去倒垃圾的時候,一定是含胸低頭,速去速回,遇到熟人都會繞著走。

當媽的都明白,當我們光鮮靚麗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必然是昂首挺胸,充滿了自信的。而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的出去倒垃圾的時候,一定是含胸低頭,速去速回,遇到熟人都會繞著走。寶寶也一樣,打扮漂亮,會收穫到他人的尊重,ta會更熱愛溝通,更善於表達,想讓全世界都注意到ta。相反,邋遢的孩子會越來越害羞,躲在角落,自卑心理就變得根深蒂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孩子也不例外

但是在傳統育兒理念中總會認為:

孩子小,不懂美醜

孩子小,美醜不重要

孩子小,穿衣服太費了,沒必要穿好的

孩子健康、舒適就行

……

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對比

童話中的“小公主”“小王子”轉眼間

變成了田間地頭的“小丫頭”“小小子”

放這些照片,真心沒有貶低老人的意思。但有些老人對孩子的穿著誤解,比如給孩子穿衣服永遠大一碼;穿鞋永遠大一號;總是忘了給孩子臉上抹油,孩子的臉總是“紅二團”……這些影響是傳統育兒中忽視的,需要年輕爸媽們多跟老人溝通。

孩子的審美從第一次照鏡子時就開始了

孩子對審美本沒有概念,但人之初,人性總是自我肯定的。如果ta總是在照鏡子的時候,看到一個邋遢、髒亂的自己,ta就會把這樣的打扮看作是對的,覺得這樣就是美的。審美的認知,就從對自己形象的肯定中形成了!所以,別讓孩子在最初形成美醜概念的時候,看到不美的自己,不美的世界,否則就是葬送了孩子一生的審美能力。

輸在“第一印象效應”才是真正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楊瀾:“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你必須精緻!”

這句話用在寶寶身上尤為適合,寶寶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是美好或糟糕,都關係到寶寶即將乃至未來人生的收穫或失去。

也許你會說,沒有必要為了取悅、迎合別人而打扮寶寶。但,打扮寶寶絕不是為了取悅別人那麼膚淺,而是當寶寶在與別人的互動時,感受到更多的善意和友好。這對孩子從小建立對他人、對世界的信任,和孩子人際關係能力的發展都有好處。當“我”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溫暖時,“我”才願意和更多的人建立友好關係。反之,如果孩子從小就因為穿著打扮遭受到別人的冷漠、厭惡、嫌棄,ta就會失去走出家門、走向世界、與別人建立關係的勇氣,也不會太友好的對待別人。這終將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吃飽穿暖還不夠氣質和審美是一輩子的事

英國的孩子,從娃娃開始,就穿戴得很得體,有型有范兒的觀念從那個時候就被開始培養和灌輸,這是一種從小就耳濡目染,深入骨髓對美的觸覺,這種觸覺,長大後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在幼兒時期進行著裝的美學教育,關係到孩子一輩子的氣質和審美。

而歐洲人教育孩子: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你周圍的建築風景,你的談吐氣質,你的衣著服飾,你本人,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瞭解,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思考。也許我們無法給予孩子最美的長相,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給孩子合適的打扮,讓孩子擁有發現、欣賞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路人善意與其交談。

有人親切的摸摸她的臉。

有一個老奶奶都忍不住抱了一抱她。

接下來,化妝師再一次把Anano化妝成髒兮兮的小姑娘。這一次,小女孩看到了一個充滿防備的世界。

人們不再對她溫暖的笑,取而代之的是視而不見和嫌棄。甚至有人當著Anano 的面對服務生說,請你把她領出去。

小女孩後來哭著沖出了餐廳。最後拍攝工作因為小女孩情緒太低落而停止了。

她說:我覺得很難過,大家都叫我快走開。因為我的臉上有髒髒的煙灰和我穿著骯髒的衣服。

雖然這只是個測試,但看完還是很心疼這個小姑娘。同樣的一個人,當外在發生了變化,受到的別人的態度是完全迥異的。如果換做是自己的寶寶,你還忍心讓ta因為外在而遭遇到別人的冷眼或歧視嗎?

寶寶從別人的態度中認識自己

1、穿的好不好,直接關係到ta人格的建立

人們對自己的判斷,常常來自於他人對自己的態度。正如短片中,小女孩感受到的分明的善意和敵意,在善意的氛圍中,當你穿著光鮮亮麗時,他人對你也會分外熱情,她感到溫暖、快樂;而當你衣著襤褸,他人便會用輕蔑或同情的目光看待你,在敵意的氛圍中,她感到失落、傷心。久之,孩子糟糕的情緒,必然影響到孩子健康人格的建立。

2、美好的外在,讓寶寶自尊、自信

當媽的都明白,當我們光鮮靚麗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必然是昂首挺胸,充滿了自信的。而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的出去倒垃圾的時候,一定是含胸低頭,速去速回,遇到熟人都會繞著走。

當媽的都明白,當我們光鮮靚麗走出家門的那一刻,必然是昂首挺胸,充滿了自信的。而蓬頭垢面,不修邊幅的出去倒垃圾的時候,一定是含胸低頭,速去速回,遇到熟人都會繞著走。寶寶也一樣,打扮漂亮,會收穫到他人的尊重,ta會更熱愛溝通,更善於表達,想讓全世界都注意到ta。相反,邋遢的孩子會越來越害羞,躲在角落,自卑心理就變得根深蒂固。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孩子也不例外

但是在傳統育兒理念中總會認為:

孩子小,不懂美醜

孩子小,美醜不重要

孩子小,穿衣服太費了,沒必要穿好的

孩子健康、舒適就行

……

所以,就有了這樣的對比

童話中的“小公主”“小王子”轉眼間

變成了田間地頭的“小丫頭”“小小子”

放這些照片,真心沒有貶低老人的意思。但有些老人對孩子的穿著誤解,比如給孩子穿衣服永遠大一碼;穿鞋永遠大一號;總是忘了給孩子臉上抹油,孩子的臉總是“紅二團”……這些影響是傳統育兒中忽視的,需要年輕爸媽們多跟老人溝通。

孩子的審美從第一次照鏡子時就開始了

孩子對審美本沒有概念,但人之初,人性總是自我肯定的。如果ta總是在照鏡子的時候,看到一個邋遢、髒亂的自己,ta就會把這樣的打扮看作是對的,覺得這樣就是美的。審美的認知,就從對自己形象的肯定中形成了!所以,別讓孩子在最初形成美醜概念的時候,看到不美的自己,不美的世界,否則就是葬送了孩子一生的審美能力。

輸在“第一印象效應”才是真正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人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人留下的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效應即為第一印象效應。

楊瀾:“沒有人有義務必須透過連你自己都毫不在意的邋遢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你必須精緻!”

這句話用在寶寶身上尤為適合,寶寶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是美好或糟糕,都關係到寶寶即將乃至未來人生的收穫或失去。

也許你會說,沒有必要為了取悅、迎合別人而打扮寶寶。但,打扮寶寶絕不是為了取悅別人那麼膚淺,而是當寶寶在與別人的互動時,感受到更多的善意和友好。這對孩子從小建立對他人、對世界的信任,和孩子人際關係能力的發展都有好處。當“我”感受到來自他人的溫暖時,“我”才願意和更多的人建立友好關係。反之,如果孩子從小就因為穿著打扮遭受到別人的冷漠、厭惡、嫌棄,ta就會失去走出家門、走向世界、與別人建立關係的勇氣,也不會太友好的對待別人。這終將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吃飽穿暖還不夠氣質和審美是一輩子的事

英國的孩子,從娃娃開始,就穿戴得很得體,有型有范兒的觀念從那個時候就被開始培養和灌輸,這是一種從小就耳濡目染,深入骨髓對美的觸覺,這種觸覺,長大後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在幼兒時期進行著裝的美學教育,關係到孩子一輩子的氣質和審美。

而歐洲人教育孩子:生活中所有的美都是重要的,你周圍的建築風景,你的談吐氣質,你的衣著服飾,你本人,都是重要的,你都要去瞭解,都要去追求,都要去思考。也許我們無法給予孩子最美的長相,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給孩子合適的打扮,讓孩子擁有發現、欣賞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