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又積食了,孩子一直積食怎麼辦?

積食是中醫的一個病症, 關於小兒積食, 已然成為天下媽媽群裡最熱議的一個話題, 每天都有無數媽媽結伴而來, 孜孜不倦地探索以下問題:孩子積食了怎麼辦?孩子又積食了怎麼辦?孩子老積食怎麼辦?孩子一直積食怎麼辦?如何用中醫辨證小兒積食, 帶您走向中醫解決小兒積食的正確之路!

小兒積食

小兒的生理特點是“三不足兩有餘”, 脾肺腎常不足, 心肝多有餘。 飲食方面最容易出現的就是脾胃消化問題。

中醫有句話叫四季脾旺不受邪, 這是醫聖張仲景說的。 這句話就說明了脾的重要性, 脾胃為後天之本, 意思是脾是人體正氣的來源, 任何時候, 只要脾氣旺盛, 那麼人體就不容易受邪。

小兒積食到底是什麼?說白了, 就是吃的過多, 超出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 導致很多食物不能被消化吸收, 使脾胃功能負荷過重。 中醫稱之為積食, 也叫食積。

積食的小兒推拿方法

基本原則|主推左手, 右手亦可(三字經用法, 不分男左女右)

小兒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 剛開始手法以輕柔為主, 不要追求效果, 用太重的手法, 讓孩子疼痛或害怕, 一開始要讓孩子能適應推拿。

推拿頻率

基礎保健:可每天推拿一次

系統調理:每週一至二次

疾病狀態:每天2次

1.清胃經

位置:大拇指橈側面, 腕橫紋到指尖, 脾和胃連起來清。 向外清。

作用:清胃熱、瀉胃火、導積滯、降逆止嘔。

次數:約100—300次

2.清大腸經

位置:食指橈側邊緣, 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線(從虎口到指尖向外為清)

作用:清利腸腑, 除濕熱, 導積滯

次數:約100—500次

3.揉板門

位置:位於手掌大魚際中部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 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次數:約100—500次

4.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300次

5.推小橫紋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關節橫紋處

作用:退熱、消脹、散結

次數:100~500次。

6.掐揉四橫縫(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來回10次

7. 下推七節骨

位置:七節骨位於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泄熱通便,多用於便秘、脫肛等症。

次數:100——300次

8.分腹陰陽

位置: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也可以說是自中脘到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數:100——300次

9.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100-200次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次

11.揉足三裡【健脾】

位置: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於防治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症。

次數:30—50次

脾胃以和為貴,手法易輕柔,最好早晨空腹操作,餐前餐後半小時不宜操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宜饑一頓飽一頓,要定時定量,鼓勵孩子自己取食,不要喂,更不要強迫吃,不要哄著吃,不能偏食、挑食,食物溫差不要太大,過熱過涼的食物對消化道都是不良刺激,很容易傷及脾胃。

國家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小兒推拿保健師”培訓,感興趣可諮詢微信:15650017989.歡迎小兒推拿愛好者。

4.順運內八卦

位置:內八卦位於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之中指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作畫圈狀。

作用:寬胸利膈、理氣化痰、行滯消食。

次數:100—300次

5.推小橫紋

位置:手掌面,食、中、無名、小指關節橫紋處

作用:退熱、消脹、散結

次數:100~500次。

6.掐揉四橫縫(四橫紋是常用的消積穴位之一,也是民間挑疳的部位之一)

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個掐揉寶寶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手指第一指關節處的四橫紋。

作用:消食導滯,消除積食

次數:來回10次

7. 下推七節骨

位置:七節骨位於背部正中線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線。

作用:泄熱通便,多用於便秘、脫肛等症。

次數:100——300次

8.分腹陰陽

位置: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也可以說是自中脘到臍)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症。

次數:100——300次

9.摩腹

位置:肚臍周圍,順時針慢慢按摩

作用:消食,理氣,通腸道

次數:100-200次

10.捏脊

位置:由尾骨到大椎,從下向上捏脊

作用:強身健體,健脾益氣

次數:5次

11.揉足三裡【健脾】

位置:足三裡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

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於防治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症。

次數:30—50次

脾胃以和為貴,手法易輕柔,最好早晨空腹操作,餐前餐後半小時不宜操作,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宜饑一頓飽一頓,要定時定量,鼓勵孩子自己取食,不要喂,更不要強迫吃,不要哄著吃,不能偏食、挑食,食物溫差不要太大,過熱過涼的食物對消化道都是不良刺激,很容易傷及脾胃。

國家中醫藥適宜技術“中醫小兒推拿保健師”培訓,感興趣可諮詢微信:15650017989.歡迎小兒推拿愛好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