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原創丨東麗區赤土史話

在天津市東麗區有個有名的村子叫赤土村, 位於東麗湖旅遊區西南側, 坐落於東麗湖街道辦事處界內, 但隨著城市化建設, 赤土村已不復存在, 全部村民已全部遷入了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的華明新市鎮, 享受了城市人的生活。 然而赤土村給了我們許多難忘的回憶。

首先說說赤土村的名字如何得來的?土地真的是紅色的?通過我們的走訪瞭解到, 赤土村的前身叫赤堿灘, 解放後才改名為赤土村。 赤土, 紅色的土地也。 赤土是日偽和國民黨統治時期, 地下黨組織和八路軍遊擊隊使用的暗號兒。 1948年底解放後,

原來的村幹部和地下党成員就由解放區回到了赤土村, 組建了新政權領導班子。 因啟用赤土村這個地下名稱已有十多年, 故為了永遠紀念這段光榮的鬥爭史, 就繼續延用了赤土這個村名。 因赤土這個村名意義重大, 村民百姓一致贊同, 於是正式確定, 村名由赤土取代了赤堿灘。

再說說赤土村的魏姓人家。 在進一步的走訪中, 我們瞭解到, 赤土村的魏姓屬村中的大戶人家, 據村中的老人們講, 據家譜記載, 魏姓是在500多年前, 燕王掃北時, 從河南省衛輝府滑縣瓦碴莊闖蕩過來的。 據說當時出走時是兄弟三人, 但走到山東過黃河時, 由於手中無錢, 就將老兄弟送給了擺渡船工人家。 弟弟留在了山東, 哥倆繼續向前走,

一直來到赤土建村定居。 大哥叫魏全, 二哥叫魏朝, 所以老人們常說:“我們都是全爺、朝爺的後代。 ”這兩位先祖的墳頭, 有一座就在赤土村東邊的園田上。 過去每到清明節, 後人即前來祭奠掃墓填土, 這座墳墓成為全村最高大的墳墓, 人稱“老祖墳”。 到現在魏姓已繁衍到近1萬人口。

聞名京津冀地區的美食——赤土扣肉。 赤土扣肉的製作工藝始源於清代的宮廷禦膳萬字扣肉, 清朝滅亡後, 宮廷禦廚四散流落民間, 此前一直秘不外傳的宮廷佳餚也漸為百姓所知, 並得以傳承, 工藝水準也隨著時間的變遷有很大變化, 由最初的宮廷萬字形改為六塊見方形之後, 在用料和製作上加以改進, 將扣肉改形成最為今人所熟悉的“一字橫刀條肉”。

時至今日, 雖然赤土村已不復存在, 但是“赤土扣肉”作為天津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傳承下來, 愈加廣泛地為人們所熟知與喜愛, 成為逢年過節、婚慶喜宴上的美味佳餚。

本文系海河網原創稿件, 版權所有, 轉載請注明來自海河網。 歡迎關注並按規則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