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一條屬於人工智慧的新規來了!老司機也要看

今年7月的中國互聯網大會期間, 百度CEO李彥宏乘坐一輛無人駕駛車經過北京五環, 趕往會議現場, 在路上還跟現場主持人連線視頻。

▲李彥宏乘坐無人駕駛汽車(視頻截圖)

這件事被交通管理部門介入調查, 而且李彥宏後來也公開表示接到了罰單。

這件事在當時引發了熱烈討論。 無人駕駛汽車上路, 和現行交通法規是否衝突?針對無人駕駛汽車上路測試, 是否有必要專門立法管理?這些問題都成了討論的焦點。

昨天(18日),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頒佈了國內首部無人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的管理法規, 率先填補了這方面的立法“空白”。

12月18日,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聯合多部門印發《北京市關於加快推進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和《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實施細則》)。 這意味著, 北京將成為國內第一個自動駕駛車可以合法進行上路測試的城市。

一家自主品牌車企的內部人士向NBD汽車透露, 現在有不少企業的自動駕駛技術已進行到上路測試階段, 在沒有合法之前, 都是“偷偷上路跑”, 如果測試時被交通管理監測到也會非常麻煩。

而此次北京發佈《指導意見》和《實施細則》施行後, 意味著進行自動駕駛上路測試將不再是違法行為。 李彥宏這樣的“老司機”們以後只要上足保險、完備測試車輛功能、按規定登記註冊, 就可以正大光明地將無人駕駛汽車開上道路行駛了。

上路先準備500萬保險或保函

《實施細則》對自動駕駛功能給出了具體定義:“自動駕駛功能是指自動駕駛測試車上, 不需要測試駕駛員執行物理性駕駛操作的情況下, 能夠對車輛行駛任務進行指導與決策, 並代替測試駕駛員操控行為使車輛完成安全行駛的功能”。

《實施細則》同時規定, 僅包含主動安全輔助系統、電子盲點輔助系統、防撞系統、緊急制動系統、停車輔助系統、自我調整巡航系統、車道保持輔助系統、車道偏離報警系統、交通堵塞排隊援助系統等機動車輔助類自動化系統的, 不屬於自動駕駛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 北京市新規主要明確了以下幾點:

自動駕駛測試主體是指因進行自動駕駛相關科研、定型試驗, 需要臨時上路行駛,

遞交申請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的在中國境內註冊的獨立法人單位。

自動駕駛車輛須具備自動、人工兩種駕駛模式, 可在兩種模式間隨時切換。 自動駕駛車輛上路測試期間, 車輛駕駛員位置必須配備經驗豐富的測試駕駛員, 遇到特殊或緊急情況, 由測試駕駛員接管測試車輛進行駕駛操作。

測試車輛應安裝提醒裝置, 測試駕駛員可通過提醒裝置瞭解自動駕駛系統運行狀況, 並在自動駕駛失效時立即接管車輛。

而一旦測試車輛造車交通事故, 那麼責任主體就是與測試主體簽定勞動合同的測試駕駛員。 《指導意見》中對測試員的要求是:應配備有三年駕齡以上、且無毒駕、酒駕經歷。

另據BTV報導, 北京當地交通管理部門還將推出第一批可用於自動駕駛的測試道路。

全國性規範有望明年發佈

根據上述兩個檔,在我國境內註冊的獨立法人單位,可在北京申請自動駕駛車輛臨時上路行駛。

對此,一家合資品牌車企的內部人士表示,《指導意見》的發佈對正在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的企業來說,意味著上路測試終於合法了,之前企業的非法上路測試確實不是長久之計。同時《指導意見》規定上路測試要安裝監管裝置,這意味著企業可能要向有關部門或機構上交測試資料,這也表明相關方面的管理也在日趨規範和明確。

根據2016年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到2025年,中國部分自動駕駛車輛市場佔有率達到50%;高度自動駕駛車輛的佔有率達到10%~20%;到2030年,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實現產業化,市場佔有率達到接近10%。

“目前,我國在自動駕駛平臺、自主車載作業系統、5G技術等智慧網聯汽車領域已經達到了與國際同步,輔助級自動駕駛也已經實現了產業化,正在加快向部分自動駕駛和有條件自動駕駛邁進,發展進度有望比技術路線圖設定的目標提前。”在12月18日舉行的《2017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發佈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公維潔如是表示。

而據一位自主品牌車企內部人士透露,事實上,工信部草擬的自動駕駛上路測試相關徵求意見稿已在行業內流傳,北京市18日發佈的《指導意見》和《實施細則》對工信部的版本多有借鑒,預計國家層面的指導意見很快也會出臺,明年上半年之前有望正式發佈。

全國性規範有望明年發佈

根據上述兩個檔,在我國境內註冊的獨立法人單位,可在北京申請自動駕駛車輛臨時上路行駛。

對此,一家合資品牌車企的內部人士表示,《指導意見》的發佈對正在進行自動駕駛測試的企業來說,意味著上路測試終於合法了,之前企業的非法上路測試確實不是長久之計。同時《指導意見》規定上路測試要安裝監管裝置,這意味著企業可能要向有關部門或機構上交測試資料,這也表明相關方面的管理也在日趨規範和明確。

根據2016年發佈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到2025年,中國部分自動駕駛車輛市場佔有率達到50%;高度自動駕駛車輛的佔有率達到10%~20%;到2030年,完全自動駕駛的車輛實現產業化,市場佔有率達到接近10%。

“目前,我國在自動駕駛平臺、自主車載作業系統、5G技術等智慧網聯汽車領域已經達到了與國際同步,輔助級自動駕駛也已經實現了產業化,正在加快向部分自動駕駛和有條件自動駕駛邁進,發展進度有望比技術路線圖設定的目標提前。”在12月18日舉行的《2017中國汽車技術發展報告》發佈會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副秘書長公維潔如是表示。

而據一位自主品牌車企內部人士透露,事實上,工信部草擬的自動駕駛上路測試相關徵求意見稿已在行業內流傳,北京市18日發佈的《指導意見》和《實施細則》對工信部的版本多有借鑒,預計國家層面的指導意見很快也會出臺,明年上半年之前有望正式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