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亂世豪情公瑾是個好兄弟

在中國歷史上有過這樣一個著名人物,他於亂世之中恪守情義, 在朝三暮四的年代, 做一心一意的兄弟, 近乎完美地詮釋了什麼叫作“男人的友誼”。 他叫周瑜, 字公瑾。

安徽壽縣, 一個英俊少年下馬,叩響了門環。 大門打開, 另一位英俊少年出現。

這是周瑜與孫策的第一次見面, 時在西元190年, 兩人都是15歲, 周瑜比孫策小一個月。 但15歲的孫策, 已經是一個名氣頗響的社會活動家了。 當時, 他的父親孫堅正率兵與黃巾軍作戰, 把家眷安置在壽縣, 孫策小小年紀, 就開始在壽縣四處結交名士, 名氣越來越大。 周瑜是舒縣人, 慕名前來拜訪。 兩人一見如故, 很是投緣。

壽縣離戰場比較近, 周瑜就勸孫策帶母親弟弟移居舒縣, 孫策同意了, 於是搬家南下到舒縣。 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孫家居住。 兩個好朋友, 就這麼住一起了。 但朝夕相處的時間並不長, 翌年, 孫堅戰死的消息傳來。

他的部下, 被大軍閥袁術吞併。

這一年, 孫策17歲。 他把家從舒縣搬到揚州, 然後去找袁術索要父親的舊部。 袁術忽悠孫策自己先去募兵。 經歷很大一番波折, 孫策組建了一支數百人的隊伍去見袁術, 袁術這才將孫堅舊部數千人中的一千多人交還給孫策統領。

袁術很欣賞孫策, 但袁術此人反復無常, 言而無信, 孫策對他越來越失望, 想自立門戶, 請求渡過長江去招募兵馬。 袁術知道他走了肯定不會再回來, 但覺得孫策要去的地方, 全是些狠角色在盤踞, 他去了也沒什麼作為, 於是同意了。 這樣, 孫策開始了自己輝煌的創業史。

孫策的部隊作戰勇猛, 而且紀律嚴明, 老百姓都很歡迎, 關鍵的是, 他的故友周瑜也帶兵過來支持他了,

孫策大喜。 孫軍四處征戰, 兩人配合默契。 西元199年, 孫策周瑜攻破皖城, 所獲甚豐, 其中有兩個美麗的女俘虜, 喬公的女兒大喬與小喬, 皆國色天姿, 孫策自納大喬, 周瑜納小喬。 兄弟成了連襟。

但是, 納大喬4個月後, 孫策就讓她做了寡婦。

孫策好勇鬥狠,

有“小霸王”之稱, 喜歡單騎打獵, 不帶衛士, 別人勸他, 他不聽。 西元200年, 他到丹徒山中打獵, 騎一匹快馬, 把隨從騎兵甩在後面,此時, 三個刺客出現, 要為被孫策殺死的主人報仇。 結果, 孫策中箭。 臨終前, 孫策命孫權接替其位, 當夜去世, 年僅26歲。

周瑜沒有見到孫策最後一面。 他從外地帶兵回來奔喪, 悲慟欲絕, 祭奠完畢孫策, 接下來拜見孫權, 他的舉動讓所有人都驚呆了——他對孫權用了君臣之禮。

這是孫權獲得的最堅定的支持。 當時他的情形很不妙:一方面是外患, 兄長孫策剛剛統一江東不久, 偏遠之處尚未全部歸附;另一方面是內憂,有人公開反叛, 有人暗中通敵, 伺機作亂的更大有人在, 畢竟, 孫權的影響力遠不如孫策,

而且, 他繼承兄長基業時, 虛歲不過19歲, 很多屬下都不把他放在眼裡。

周瑜對孫策都未行過君臣之禮, 他倆關係, 更類似于一起創業打天下的兄弟。 然而, 現在, 周瑜在眾目睽睽之下, 視孫權為君, 自己退而為臣, 非常明確地釋放了這樣的信號:我把對孫策的忠誠, 已經全部轉移給孫權了。

就連孫權母親都很感動, 她曾對孫權說:“公瑾比你哥哥只小一個月, 我一向把他當兒子對待, 你該把他當成兄長才是。 ”

很長一段時間, 周瑜是東吳二號人物, 老二並不好當, 孫權跟哥哥孫策不是一樣的人, 但周瑜無怨無悔。 對周瑜來說, 孫策雖然不在了, 但他們的兄弟情誼仍在。

周瑜與孫策,是小弟對兄長的友誼;周瑜對孫權,則是兄長對小弟的友誼。

西元202年,孫權掌權第三年,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取得關鍵勝利,儼然老大,給孫權寫了一封信,命令他:把你兒子送到我這裡來當人質!完全是霸王條款。

孫權很苦惱:送吧,從此受制於人。不送吧,曹操會起疑心,哪惹得起他這個大魔頭?於是召部下商議,大家眾說紛紜,不能決斷。

孫權實在想不出對策,於是帶著周瑜去見母親。周瑜給這對母子分析:“……為什麼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必然受制于曹氏……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天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

這番話,說到了孫權母子的心坎裡,孫權決定:不屈服於曹操,不送人質。

曹操沒有得到人質,自然惱火,6年後,占荊州,水陸20萬大軍鋪天蓋地而來。是降是戰是逃?東吳群臣莫衷一是。周瑜分析形勢,讓孫權堅定聯合劉備、拼死一戰的決心,他甚至拔劍砍掉桌角,讓主張投降的下屬閉嘴。於是有了赤壁之戰,從此天下三分。

周瑜與孫策,是小弟對兄長的友誼;周瑜對孫權,則是兄長對小弟的友誼。

西元202年,孫權掌權第三年,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取得關鍵勝利,儼然老大,給孫權寫了一封信,命令他:把你兒子送到我這裡來當人質!完全是霸王條款。

孫權很苦惱:送吧,從此受制於人。不送吧,曹操會起疑心,哪惹得起他這個大魔頭?於是召部下商議,大家眾說紛紜,不能決斷。

孫權實在想不出對策,於是帶著周瑜去見母親。周瑜給這對母子分析:“……為什麼要送質於人呢?人質一到曹操手下,我們就必然受制于曹氏……為今之計,最好是不送人質,先靜觀曹操的動向和變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義,拯救天下,那時我們再歸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驕縱,圖謀生亂玩火必自焚,將軍您只要靜待天命即可……”

這番話,說到了孫權母子的心坎裡,孫權決定:不屈服於曹操,不送人質。

曹操沒有得到人質,自然惱火,6年後,占荊州,水陸20萬大軍鋪天蓋地而來。是降是戰是逃?東吳群臣莫衷一是。周瑜分析形勢,讓孫權堅定聯合劉備、拼死一戰的決心,他甚至拔劍砍掉桌角,讓主張投降的下屬閉嘴。於是有了赤壁之戰,從此天下三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