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這樣給寶寶吃水果是錯的,趕緊轉給家人看……

水果, 是全世界公認的好東西!不管育兒觀念分歧再大的兩個人, 面對寶寶吃水果的這件事上, 結果總能達到高度一致。 可是,

喂寶寶吃水果真的只需要我們達到共識就可以了嗎?真的可以了嗎?可以嗎?嗎?今天, 小康君就盤點一下家長給寶寶吃水果最容易犯的幾個誤區!

誤區一:水果加熱營養會流失

有些寶寶在冬季吃水果, 會出現腸胃不適的現象。 不加熱寶寶吃了難受,

加熱又擔心營養流失。 其實, 僅是稍微給水果加熱, 水果中的維C和維B1流失程度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 只要寶寶不太在意加熱水果後的口感, 冬季是可以將水果浸泡在熱水中片刻再給寶寶食用的。

誤區二:用水果代替蔬菜

“寶寶不愛吃蔬菜, 就用水果代替吧!”如果你曾有過這種想法,

可要快快停止。 因為寶寶身體正在迅速的發育中, 大量的營養需求不是僅靠水果就能夠補充的。 而且, 當寶寶把水果當做正餐, 其體內的果糖含量會越來越高, 導致寶寶身體缺乏微量元素, 影響骨骼發育以及食欲下降。 蔬菜中的礦物質、維生素、以及蛋白質都是水果不能替代的。 (蔬菜:“它是它, 我是我”

誤區三:多吃水果有益健康

雖說吃水果能幫助寶寶補充人體所需維生素, 但各位粑粑麻麻們也要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 水果並非多多益善, 對於瘦寶寶來說, 水果吃的過多反而會減少其他食物的攝取, 影響體重增長;對於胖寶寶來說, 水果中的熱量反而會使體重越來越重。 這麼看來, 水果吃多了, 確實能幫我們避開所有好處呢

誤區四:果汁=水果

(圖片來源於網路)

首先, 一歲以內的寶寶不建議喝任何純果汁, 而一歲以上的寶寶想添加純果汁也是有標準的:

1-3歲:每日的果汁攝入量約為120毫升;

4-6歲:每日的果汁攝入量約為120-180毫升;

7-18歲:每日的果汁攝入量約為240毫升。

其次, 任何果汁≠水果。 因為給寶寶添加水果, 重要的不是喝, 而是吃!研究表明, 雖然果汁能讓寶寶攝入更多像維生素C的營養素, 但其整體營養價值不如吃一個水果含量高呢。 所以在寶寶滿6個月後, 可以吃含有纖維素的水果泥, 待寶寶腸胃適應後, 便可以添加小塊蘋果和梨、去核剝皮的葡萄、橘子等水果,以幫助其提高抓握和咀嚼能力。為防止危險發生,寶寶吃水果時家長需在一旁細心看護,防止被噎窒息。

誤區五:認為小果核能隨糞便排出

果核當不被人體消化時,確實會隨糞便排出體外。但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而言,果核帶來的危害不是能不能拉出來,而是會不會嗆到氣管裡。所以,給寶寶吃水果時,家長最好將果核剔除,避免出現嗆咳和劃傷消化道的情況。

誤區六:任何水果寶寶都可以吃

像芒果、桃子、獼猴桃等水果,不要輕易給1歲以內的寶寶添加,因為這類水果容易使嬰幼兒出現過敏反應。即便要添加,也要先從極少量開始嘗試,一旦寶寶出現皮膚紅疹、口周紅腫、腹瀉等過敏情況,需要立即停止食用該水果。

給寶寶吃水果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飯前不宜吃水果,因為會影響正餐的攝入,而飯後吃水果需等正餐後的1~2個小時後再食用。有些寶寶對吃水果不感興趣,家長可將水果切片,讓寶寶拿著吃。據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發現:當水果被切成片後,孩子所吃下水果數量會增加哦~

便可以添加小塊蘋果和梨、去核剝皮的葡萄、橘子等水果,以幫助其提高抓握和咀嚼能力。為防止危險發生,寶寶吃水果時家長需在一旁細心看護,防止被噎窒息。

誤區五:認為小果核能隨糞便排出

果核當不被人體消化時,確實會隨糞便排出體外。但對於3歲以內的寶寶而言,果核帶來的危害不是能不能拉出來,而是會不會嗆到氣管裡。所以,給寶寶吃水果時,家長最好將果核剔除,避免出現嗆咳和劃傷消化道的情況。

誤區六:任何水果寶寶都可以吃

像芒果、桃子、獼猴桃等水果,不要輕易給1歲以內的寶寶添加,因為這類水果容易使嬰幼兒出現過敏反應。即便要添加,也要先從極少量開始嘗試,一旦寶寶出現皮膚紅疹、口周紅腫、腹瀉等過敏情況,需要立即停止食用該水果。

給寶寶吃水果的時間也是有講究的,飯前不宜吃水果,因為會影響正餐的攝入,而飯後吃水果需等正餐後的1~2個小時後再食用。有些寶寶對吃水果不感興趣,家長可將水果切片,讓寶寶拿著吃。據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發現:當水果被切成片後,孩子所吃下水果數量會增加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