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回族的“九碗三行子”到底是什麼?看完你就知道了

“九碗三行子”是回族的特色, 是回族正宗的宴席, 為什麼叫九碗三行子, 因為宴席上的菜, 全部用九隻大小一樣的碗來盛, 並要把九隻碗菜擺成每邊三豌的正方形, 這樣無論從南北或東西方向看, 都成三行, 故名‘九碗三行”。 這種宴席不僅擺法有講究, 而且上菜時, 也有一定的規範程式。

通常先上四個角的肉菜, 稱之為“角肉”, 然後再上四個邊的菜, 其中對面的兩碗菜, 名稱要對稱, 叫“門子”。 “門子”菜就是菜名要一樣, 但花樣和原料可以有區別。 它講究葷素、色彩、口味搭配。 最後上中間的那碗菜, 一般放涼菜或是別的菜, 講究一些的通常會放雜碎湯或者肉湯。

最早的時候, “九碗三行子”一般出現在節日, 或婚喪嫁娶等一些重要活動的家宴上, 是回族飲食文化的代表作。 雖說是九碗菜, 但實際上只有5種菜品:丸子、燜子、黃燜肉、夾沙肉, 最後是中間擺放的一份水菜(湯)。 但是現在的“九碗三行子”, 原料增加, 菜品也變了花樣, 有的也把碗改成了盤子。

九碗三行子”中同樣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它不只是一道簡單的菜肴, 如果取掉中間的水菜, 再仔細看就是一個回族的“回”字, 九在回族人的心目中, 是個吉利的數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