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不顧老父哀求,殺死十個侄子,太殘忍嗎?

玄武門之變, 勝利的是利益, 失敗的是親情。

隋朝末年, 群雄並起, 李淵順應時勢, 也選擇了起兵, 時勢造英雄, 李家打出了一個新的天下, 這就是大唐天下, 李淵登基成為唐高祖, 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 次子李世民被封為秦王。

圖片

如果單從功勞來算, 李世民應該比兄長更勝一籌, 但是李建成還占了個長子的位置, 古代崇尚立嫡立長, 李建成做太子, 也是名正言順。 然而, 李世民畢竟軍功甚大, 威望也高, 手下還有一批能臣武將, 等等, 都足夠讓李建成將他視為心腹之患。

雖然太子党和秦王黨鬥得甚是激烈, 不過李淵估計從來沒有想過, 回會釀成兄弟相殘的結果。 所以, 當李世民告訴他, 自己已經於玄武門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 李淵一下子癱軟了身體, 整個人的精神都被打垮了, 他一下子失去了兩個兒子, 這壓過了他失去皇位的悲傷。 是的,

大局已定, 李淵只能退位, 成為太上皇, 將皇上的位置, 讓給李世民。

圖片

很快, 李淵發現, 讓他心碎的事情還沒完, 李建成李元吉雖死, 還有子嗣留了下來。 李淵的親孫子, 李建成的五個兒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 也都是李世民的親侄子。

李淵苦苦哀求李世民,

放過這十個孩子, 剛開始, 李世民也答應了。 但是身邊的謀士卻看不下去了, 問:殿下豈不聞淮南王劉安故事乎?

當初劉恒繼位, 劉邦的另一個兒子劉長不服, 起兵謀反, 漢文帝劉恒顧念兄弟之情, 只是將劉長流放, 也沒有殺他, 只不過劉長太過執拗, 竟在路上絕食而死。 這讓漢文帝劉恒深感愧疚, 於是封劉長八歲的兒子劉安為淮南王。 劉安長大後, 一直處心積慮想謀反報父仇, 事發後被漢武帝賜死。

圖片

謀士舉這個例子, 意在告訴李世民, 野火燒不盡, 春風吹又生。 李世民沉默了, 劉長一個兒子, 都可以鬧出風波, 若是換了自己十個侄子, 那將是怎樣的隱患?

於是他不顧老父親的哀求, 將這十個侄子都殺了。

圖片

兩個兄弟, 十個侄子, 李世民登基以後, 一直以仁君的形象示人, 但是他殺了自己的兄弟侄子, 也一直為人所詬病, 認為李世民太過殘忍絕情。 而後來的朱棣, 通過清君側奪走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 根據史載, 朱棣實在是比李世民殘忍的多, 然而, 就是看起來更為殘忍的朱棣, 反而留下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兒子, 沒有趕盡殺絕。

所以很多人認為李世民後來殺死侄子, 著實太過殘忍。 這應該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

圖片

不殺的話,那是骨肉親情,是血緣上天然的聯繫,也是痛失兩子後的老父親的哀求,情理之中;殺的話,是以防將來侄子長大成人,一心為父報仇,會重新將朝堂國家弄得腥風血雨,可能會犧牲更多人的性命,也是有理有據。而李世民,他最終做了那個冷血,卻是真正以絕後患的選擇。

你認為李世民殘忍嗎 (單選) 0人 0% 殘忍 0人 0% 無奈之舉 投票

圖片

不殺的話,那是骨肉親情,是血緣上天然的聯繫,也是痛失兩子後的老父親的哀求,情理之中;殺的話,是以防將來侄子長大成人,一心為父報仇,會重新將朝堂國家弄得腥風血雨,可能會犧牲更多人的性命,也是有理有據。而李世民,他最終做了那個冷血,卻是真正以絕後患的選擇。

你認為李世民殘忍嗎 (單選) 0人 0% 殘忍 0人 0% 無奈之舉 投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