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人是直系大佬,卻幫皖系對付直系,什麼情況

直系的頭兒, 前三個都是大佬級人物:一號是河北河間人馮國璋, 二號是天津人曹錕, 三號是山東人吳佩孚。 順便說一句, 軍閥派系儘管以省的簡稱(主要根據一號的籍貫)命名, 但不等於這個派系的所有將領都是這個省的。 比如, 河北以前叫直隸, 而馮國璋是河北人, 所以他的山頭叫直系, 但吳佩孚作為直系的3號人物卻不是河北人, 而是山東人。

題目說直系有大佬當二五仔, 跑去幫皖系對付自己人, 這個大佬就是曹錕。 他腦袋被門擠了?

曹錕落款

要扯清楚這事兒比較費勁。 段祺瑞趕走張勳“再造共和”, 隨後廢了國會, 所以孫中山聯合西南軍閥, 組織護法政府, 召開非常國會。 在中央政府看來, 這是搞分裂, 必須制止。 但在如何制止的問題上, 皖系總理段祺瑞和直系總統馮國璋發生了分歧:段祺瑞主張武力鎮壓, 馮國璋主張和平解決(馮國璋與西南軍閥陸榮廷關係不錯)。

1917年11月18日, 直系4督(直隸督軍曹錕+“長江三督”即湖北督軍王占元、江蘇督軍李純、江西督軍陳光遠)聯名發表通電, 主張停戰。 不料, 才過3天, 曹錕突然於21日單獨發表通電, 主張以南方軍隊退出長沙作為南北議和的前提條件。 曹錕這個表態值得玩味:你說是主和吧, 可他明知南方軍隊不會退出長沙卻提出這個前提;你說他主戰吧, 人家至少表面上還是主和的。

曹錕為什麼“叛變”?

老年曹錕

他人稱“兩栖督軍”——表面上是直系的人, 但同時和皖系關係也挺好。 “直系四督”的聯名通電是江蘇督軍李純倡議的, 問曹錕是否願意參加, 曹錕不置可否, 被李純理解為默認, 所以發表通電時加上了曹錕的名字。

由於曹錕和皖系關係不錯, 段祺瑞很想拉過來, 壯大皖系聲勢, 便派徐樹錚前去作說客。 小徐號稱當時天下最聰明的人, 口才了得, 兩個理由一出口, 曹錕就被說服了。

第一, 主和是李純倡議的, 即使南北議和實現, 首功也是人家李純的, 你曹督軍沒份。 平心而論, 這話還真沒錯。

第二, 向曹錕許諾:皖系召開新國會, 將選舉曹錕為副總統, 只要把馮國璋趕下臺, 就能進而順位為總統, 黎元洪和馮國璋不都這樣上去的嗎?這一條, 結結實實擊中了曹錕的要害, 舒服死了。 別忘了, 他是布販子出身。

很快, 曹錕做了兩件事。 一是給段祺瑞打電話解釋, 說“直系四督”主張和平解決的聯名通電未經他本人同意, 他之前沒有以後也不會參與“長江三督”的任何活動;二是單獨發出上面所說的那份電報。 表面上, 曹錕提出了一個介於戰和之間的折衷方案, 實際上還是向著北方皖系的。

誰說曹錕老實厚道的?

盛年曹錕

曹錕一表態, 皖系軍閥馬上抱團通電主戰, 包括安徽督軍倪嗣沖、奉天巡閱使張作霖、浙江督軍楊善德、山東督軍張懷芝、淞滬護軍使盧永祥, 以及李厚基和張敬堯等。 曹錕“叛變”, 皖系又人多勢眾, 直系聲勢為之一沮。

參考資料:

1.來新夏:《北洋軍閥史稿》,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3年

2.近代史叢書編寫組:《北洋軍閥》,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3年

3.張黎輝等編:《北洋軍閥史料》,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4.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5.《曹錕》,新新書社,1923年

(第192集)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4.杜春和:《北洋軍閥史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5.《曹錕》,新新書社,1923年

(第192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