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日本營養午餐怎麼樣?是基本福利也是教育,更是健康長壽的大功臣

作者:Hyden

談到學校伙食, 大家會立即想到營養午餐。 營養午餐如果只想填飽學生肚子並非難事, 若想讓學生覺得好吃又健康, 同時學到團體責任、服務感恩、愛惜食物、認識食材、環保衛生的知識,

那可就不容易了。 而這就是日本獨樹一格的營養午餐教育。

創新點:其他國家把營養午餐只當成伙食在辦, 日本卻認為是教育的一環, 培養學童均衡飲食及責任感恩觀念, 長大後才有健康身心, 而且長壽。

日本教育注重品德及教養是出了名的, 之前我們介紹過日本小學生的「擦地板教育」, 從擦地板來達到品格、運動、修行、及激勵等四種目的。 今天我們再來介紹日本中小學校裡面另一項行之有年, 而且做得很好的制度:學生營養午餐。

1. 日本營業午餐是基本福利, 美國營養午餐是補助弱勢

講到日本營養午餐的歷史, 要從19世紀開始談起, 那時有些學校會免費給低收入家庭的小孩提供午餐。

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 日本於1954 年開始實施學校午餐法案, 營養午餐才成為全國性的制度。 初期營養午餐以歐美國家所援助的牛奶及麵包為主。 到了1970年代, 才逐漸演變成以魚、蔬菜、飯及湯為主的菜色, 一直維持到現在。

其實日本並不是唯一實施學生營養午餐的國家, 像美國也有營養午餐的制度。 但如果比較兩國在營養午餐上的作法, 就能看出日本營養午餐在普及程度、食材烹調、實施理念、飲食教育及國民健康上的特色。

(圖片擷取:citylab.com )

首先, 日本營養午餐會提供給全日本約1000萬名中小學生。 這對很多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而言, 更是他們一天裡面吃得最好的一餐。 所以每次到了暑假, 這些小朋友因為沒有營養午餐可吃, 往往開學時, 老師就會發現他們瘦了一圈, 可見營養午餐對弱勢家庭的小孩有多重要。

反觀美國這個全世界經濟最強的國家, 營養午餐卻是以低收入戶為主, 並沒有普及到所有的學童。 而且2017年3月, 主管國家預算的「行政管理暨預算局」局長麥克馬瓦尼還表示,

因為沒有「明顯證據」顯示營養午餐有助於小孩在學校的表現, 所以他打算要刪除這項經費。 由此可見, 美日實施營養午餐的普及程度, 實在是有很大的差異。

2. 日本營養午餐現做又好吃, 不但家長想學, 還可以出版成為彩色食譜

日本的營養午餐強調在地食材, 現場製作, 除了牛奶及優酪乳以外, 基本上不會有其他冷凍食品。

在東京都北邊「足立區」的藤井小姐是梅島國小的營養師, 有時也兼任廚師。 因為學生家長擔心福島核電廠污染食材的問題, 所以藤井每天還要在學校網站上秀出食材的來源。 例如沙丁魚來自兵庫縣, 紅蘿蔔來自千葉縣, 以及豆芽來自栃木縣等, 並回答家長們的提問,

好讓他們放心。

日本營養午餐雖然以魚、蔬菜、飯及湯為主, 但也不是沒有變化。 有時學校會穿插日式炸雞, 豬排拉麵, 烤天婦羅等不同口味。 有些學校每週還會有一至二次的各國風味餐, 例如韓式或義式餐點。

結果因為小朋友們覺得營養午餐太好吃了, 因此在暑假時也要媽媽在家如法炮製, 逼得家長只好向學校索取食譜。 因此, 足立區的教育局就彙集了境內100 多所中小學校的營養午餐資料, 出版了一本圖文並茂的彩色食譜。

相較之下,美國的營養午餐就有點乏善可陳了。不僅非現場製作,而且都是冷凍食品,由大型的食品公司運到學校後再加熱。並且很多食品都含有大量的油、鹽、或糖,例如飲料和甜點。

由於美國人的肥胖率在這30 年來成長了3 倍,因此,奧巴馬政府在2010 年立法規定,營養午餐要改成以全穀類,蔬菜及水果為主的菜色,並且嚴格限制卡路里含量,情形才有所改善。但現在換了人主政,遊說減少單調的全穀食品,並增加重口味食物的主張不斷出現,未來油膩的午餐可能又會捲土重來。

3.日本把營養午餐當教育在辦,而美國只當伙食在辦

日本和美國的營養午餐差別那麼大,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實施者的理念:日本把營養午餐當教育在辦,而美國是當伙食在辦。

當亞太經合會議( APEC )在討論學校午餐時,日本是派教育部的官員參加,而其他國家則大都是由農業部的官員出席,由此,就可以看出日本和其他國家在這個議題上理念的差異。

這是因為日本在二次大戰後,就將辦好教育及國民健康列為是趕上歐美列強的最主要途徑。而將營養午餐當成教育來辦,不但能灌輸小朋友團體責任、服務感恩、愛惜食物、認識食材、環保衛生的觀念,還能顧好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健康,可謂一舉數得。

每天上學前,日本家長會先備好環保餐具、餐巾手帕、牙刷、漱口杯等用餐器具讓小朋友帶在身上。當上午課程結束後,負責值班的同學就會換上白色的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並洗好手,用酒精消毒後,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廚房。小朋友們會向廚師們鞠躬,感謝他們辛苦的準備、讓小朋友們有一頓豐盛的午餐。接著,便將裝著食物的餐桶,抬回班上。

回到班上,其他小朋友將餐具擺好在桌上後,接著便排隊一一向值班打菜的同學領餐,並感謝他們的服務。等全部領完餐後,值班同學會統計還剩下多少食物,然後再分配給其他人,務求不會有剩食。

用餐期間,老師會解說日本的飲食文化、午餐的食物種類,以及食材來源。例如馬鈴薯來自學校的菜園,是高年級同學在3 月種的,到了7 月就可以採收讓大家食用。

而學校也會安排營養師與小朋友一起用餐的時間,讓專業人士進一步說明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對身體的好處。小朋友們也知道在教室裡每次都要把食物吃完,不能浪費,不然就會「倒大黴」。

飯後,就是清潔的時候了,先從自己的牙齒開始。潔完牙後,便進行清洗餐具、資源回收,及環境清潔等工作,包含教室、走廊、廁所等,來一個身心內外的大掃除,好迎接容易昏昏欲睡的下午。

另外,日本的營養午餐沒有甜食,但也不強調低脂,而是讓小朋友均衡攝取食物,每餐多達20幾種食材在裡面。而為了讓小朋友從小養成健康飲食的觀念,中小學校裡沒有飲料或食物販賣機,小朋友也不能帶食物到學校。

這樣一個中央立法、地方執行、家長配合的午餐制度,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讓日本學童的肥胖率一直保持世界最低,而且比率一年比一年低。長大後依然保持良好的健康觀念,使得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達到85歲,是全球最長壽的國家之一。而美國則是高肥胖率的國家,雖然醫療發達,但國民平均壽命是79.8歲,比日本低。

4. 臺灣營養午餐有很大努力空間,補足學校人力及經費是當務之急

在筆者生活的臺灣,營養午餐也是中小學中必備的一項。看到日本的營養午餐辦得那麼成功2016 年高雄市教育相關部門及中小學校長、營養師等一行20 餘人就到了日本千葉縣進行6 天的交流訪問。

在訪問後發現,千葉縣每65 名學童就配有一名廚房人員,而臺灣是90~217 名學童才配置一名,員額配置顯得不足。餐費部分,日本向家長每餐收費等於新臺幣78~97 元,即人民幣13-18塊錢左右,臺灣則是收40~47 元,即人民幣8-9塊錢,經費也明顯偏低。立法方面,日本訂有「食育基本法」,由相當於行政院的內閣府來全力推動;臺灣的「食育基本法」則從2014 年倡議後還躺在立法部門,未來由哪個部門負責也還不清楚。

所以臺灣的營養午餐在和日本比較後,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同樣在大陸,希望午餐教育能得到更多的支援,各中小學有更多的經費,可以聘請足夠的營養師及調理人員為小朋友的營養把關。

讓小朋友在良好的食育環境下,擁有責任、服務、感恩、愛物、環保及衛生的觀念。從小均衡飲食,培養健康身心。

推薦閱讀:

1.“細節”造就偉大,關於日本的那些小事!

2.是教育?還是虐待?日本小學用擦地板來達到4種目的

3.日本今夏瘋不融化的霜淇淋!從爛掉的草莓最終變成暢銷商品的故事

相較之下,美國的營養午餐就有點乏善可陳了。不僅非現場製作,而且都是冷凍食品,由大型的食品公司運到學校後再加熱。並且很多食品都含有大量的油、鹽、或糖,例如飲料和甜點。

由於美國人的肥胖率在這30 年來成長了3 倍,因此,奧巴馬政府在2010 年立法規定,營養午餐要改成以全穀類,蔬菜及水果為主的菜色,並且嚴格限制卡路里含量,情形才有所改善。但現在換了人主政,遊說減少單調的全穀食品,並增加重口味食物的主張不斷出現,未來油膩的午餐可能又會捲土重來。

3.日本把營養午餐當教育在辦,而美國只當伙食在辦

日本和美國的營養午餐差別那麼大,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實施者的理念:日本把營養午餐當教育在辦,而美國是當伙食在辦。

當亞太經合會議( APEC )在討論學校午餐時,日本是派教育部的官員參加,而其他國家則大都是由農業部的官員出席,由此,就可以看出日本和其他國家在這個議題上理念的差異。

這是因為日本在二次大戰後,就將辦好教育及國民健康列為是趕上歐美列強的最主要途徑。而將營養午餐當成教育來辦,不但能灌輸小朋友團體責任、服務感恩、愛惜食物、認識食材、環保衛生的觀念,還能顧好國家未來主人翁的健康,可謂一舉數得。

每天上學前,日本家長會先備好環保餐具、餐巾手帕、牙刷、漱口杯等用餐器具讓小朋友帶在身上。當上午課程結束後,負責值班的同學就會換上白色的工作服,戴好帽子、口罩,並洗好手,用酒精消毒後,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廚房。小朋友們會向廚師們鞠躬,感謝他們辛苦的準備、讓小朋友們有一頓豐盛的午餐。接著,便將裝著食物的餐桶,抬回班上。

回到班上,其他小朋友將餐具擺好在桌上後,接著便排隊一一向值班打菜的同學領餐,並感謝他們的服務。等全部領完餐後,值班同學會統計還剩下多少食物,然後再分配給其他人,務求不會有剩食。

用餐期間,老師會解說日本的飲食文化、午餐的食物種類,以及食材來源。例如馬鈴薯來自學校的菜園,是高年級同學在3 月種的,到了7 月就可以採收讓大家食用。

而學校也會安排營養師與小朋友一起用餐的時間,讓專業人士進一步說明食物的營養成分,以及對身體的好處。小朋友們也知道在教室裡每次都要把食物吃完,不能浪費,不然就會「倒大黴」。

飯後,就是清潔的時候了,先從自己的牙齒開始。潔完牙後,便進行清洗餐具、資源回收,及環境清潔等工作,包含教室、走廊、廁所等,來一個身心內外的大掃除,好迎接容易昏昏欲睡的下午。

另外,日本的營養午餐沒有甜食,但也不強調低脂,而是讓小朋友均衡攝取食物,每餐多達20幾種食材在裡面。而為了讓小朋友從小養成健康飲食的觀念,中小學校裡沒有飲料或食物販賣機,小朋友也不能帶食物到學校。

這樣一個中央立法、地方執行、家長配合的午餐制度,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讓日本學童的肥胖率一直保持世界最低,而且比率一年比一年低。長大後依然保持良好的健康觀念,使得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達到85歲,是全球最長壽的國家之一。而美國則是高肥胖率的國家,雖然醫療發達,但國民平均壽命是79.8歲,比日本低。

4. 臺灣營養午餐有很大努力空間,補足學校人力及經費是當務之急

在筆者生活的臺灣,營養午餐也是中小學中必備的一項。看到日本的營養午餐辦得那麼成功2016 年高雄市教育相關部門及中小學校長、營養師等一行20 餘人就到了日本千葉縣進行6 天的交流訪問。

在訪問後發現,千葉縣每65 名學童就配有一名廚房人員,而臺灣是90~217 名學童才配置一名,員額配置顯得不足。餐費部分,日本向家長每餐收費等於新臺幣78~97 元,即人民幣13-18塊錢左右,臺灣則是收40~47 元,即人民幣8-9塊錢,經費也明顯偏低。立法方面,日本訂有「食育基本法」,由相當於行政院的內閣府來全力推動;臺灣的「食育基本法」則從2014 年倡議後還躺在立法部門,未來由哪個部門負責也還不清楚。

所以臺灣的營養午餐在和日本比較後,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同樣在大陸,希望午餐教育能得到更多的支援,各中小學有更多的經費,可以聘請足夠的營養師及調理人員為小朋友的營養把關。

讓小朋友在良好的食育環境下,擁有責任、服務、感恩、愛物、環保及衛生的觀念。從小均衡飲食,培養健康身心。

推薦閱讀:

1.“細節”造就偉大,關於日本的那些小事!

2.是教育?還是虐待?日本小學用擦地板來達到4種目的

3.日本今夏瘋不融化的霜淇淋!從爛掉的草莓最終變成暢銷商品的故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