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此戰影響中國300年歷史,是中華民族落後西方的主要原因

明末清初的中國大地上風起雲湧, 曾經同時存在著三個主要政權, 苟延殘喘的明朝, 銳意進關的清朝, 以及代表以李自成為主的大順王朝。

此時的明朝可謂是已經氣數無多, 既要防備李自成農民軍隨時會攻向北京, 也要防備虎視眈眈的清朝鐵騎。 隨著孫傳庭在潼關戰死, 潼關失陷, 崇禎能夠用的軍隊只剩下關外的關寧軍。

山海關

山海關大戰就是在明末崇禎年間最為影響時局走向的重要的一場戰事, 發生地點為山海關一片山石地區, 主要參戰方有多爾袞、吳三桂、李自成以及劉宗敏等, 當時李自成自稱新順王, 建立國號為大順。 同年, 清太宗皇太極駕崩, 清世祖福臨繼位, 由於順治皇帝年齡甚小, 由多爾袞擔任攝政王輔政。 明朝政府內部腐敗黑暗, 各方人民紛紛起義, 明軍與農民軍連年交戰, 明王朝面臨土崩瓦解的局面, 多爾袞洞悉入駐中原時機已到,

便多次以清朝皇帝名義給李自成寫信, 提出想要共同攻入中原, 而大順軍皇帝李自成並未理會, 多爾袞隨即與李自成大順軍開始敵對。

山海關

決定中國歷史走向的山海關之戰, 是中國歷史上極具影響力和深遠意義的一次重要作戰,

也是中國歷史非常精彩的一次戰爭, 山海關大戰過程分為行軍、交鋒、決戰及結局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行軍。

吳三桂率領的四萬大軍駐守寧遠地區, 以阻止清軍入駐山海關。 在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即將攻入京城之時, 吳三桂率精兵將領火速救援直抵京城, 但為時已晚, 京城攻破, 皇帝崇禎自縊。 吳三桂無奈遂折回山海關。 李自成勝利後招降吳三桂, 本來決定歸順的吳三桂, 聽聞李自成殺害其家人妻子的消息, 徹底憤怒。 於是改變初衷, 決絕投降。 吳三桂自知兵力有限不能敵軍, 調轉方向奔多爾袞清軍而去。

吳三桂

第二階段:交鋒。

李自成並不瞭解清軍實際情況, 行軍速度十分緩慢。 歷時數十日才抵達山海關下, 在石河西岸與吳三桂部成對峙之勢。 隨後李自成的大順軍與吳三桂于一片石、西羅城進行惡戰, 剛開戰吳軍小勝於西羅城, 接著李自成軍猛攻東羅、北翼二城。 而此時, 多爾袞已經探清了大順軍的虛實, 靜觀雙方戰局變化, 坐收漁翁之利。

李自成

第三階段:決戰。

吳三桂向清剃髮稱臣, 並打開山海關城門。 清軍趁風沙彌漫時, 突然殺出。 大順軍猝不及防, 陣腳大亂, 雖奮力抵擋, 但最終接連戰敗。 李自成帶軍邊戰邊退, 最終大順軍失敗。 此後李自成連戰連敗, 一路被吳三桂追著打, 從永平退到北京。

多爾袞

第四階段:結局。

李自成在北京稱帝后撤退,清軍勝利,這次清軍的勝利也改寫中國接下來數百年的歷史,山海關大戰結果影響重大,以多爾袞為首的清軍取得最終勝利而告終。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慘敗,李自成亦被當地武裝殺死。

山海關大戰示意圖

山海關大戰結果關係著民族的危亡,農民起義時期驍勇善戰的李闖王在關鍵時刻失利,自己身死的同時也使得整個中國最後淪為滿清的腐朽統治,雖然經歷過康乾盛世,可是閉關鎖國的排外思想成了整個中華民族最後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

多爾袞

第四階段:結局。

李自成在北京稱帝后撤退,清軍勝利,這次清軍的勝利也改寫中國接下來數百年的歷史,山海關大戰結果影響重大,以多爾袞為首的清軍取得最終勝利而告終。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慘敗,李自成亦被當地武裝殺死。

山海關大戰示意圖

山海關大戰結果關係著民族的危亡,農民起義時期驍勇善戰的李闖王在關鍵時刻失利,自己身死的同時也使得整個中國最後淪為滿清的腐朽統治,雖然經歷過康乾盛世,可是閉關鎖國的排外思想成了整個中華民族最後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