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江北水城·運河古都,宴席:吃的就是故事!

有“食神”之美譽的蔡瀾在《蔡瀾旅行食記》中說到, 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旅行與美食。 其實這何嘗不是很多老饕及右驢友心中所嚮往且追尋的兩件事呢。 美景與美食得其一已經是一種享受, 但如果有個地方, 可以讓你魚與熊掌兼得會怎樣?

是不是恨不得腳下生風飛過來呢?其實不用, 她就在你的不遠處, 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應該就是這種意境吧。

那個地方就是聊城——江北水城·運河古都。

聊城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 她的魅力用一個字概括就是“水”。 流域面積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條, 其中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條。 黃河在聊城東部奔騰咆哮百餘裡;京杭大運河從中部蜿蜒曲折穿過市區;衛河從西部攜水弄潮冀魯豫;還有馬頰河、徒駭河等縱橫交錯,

東昌湖、金牛湖、魚丘湖相互輝映。 眾多的河流, 美麗的湖泊, 使聊城形成了“湖水相連, 城湖相依, 城在水中, 水在城中”的獨特水城風貌。 也因此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聊城的美景早已是有目共睹的了, 而聊城的美食, 尤其是聊城的運河美食你可能還不瞭解。

運河美食:各大菜系的大融合

說到美麗的京杭大運河, 人們會感歎它悠久的歷史, 燦爛的文化, 奔赴到運河城鎮感受那流淌千年的歲月。 但對於一個老饕來說, 美景固然好, 美食更不能錯過。 攤開大運河的分佈圖, 或許別人看到的是一個個歷史悠久的運河城鎮, 心裡想到的是那大開大合的運河文化。 但在我這樣一個吃貨眼裡, 那裡是長江三鮮、大煮幹絲, 這兒是運河糊粥、空心琉璃丸子、托班豆腐、清真八大碗……那在運河古都的聊城, 能吃到哪些美食呢?

四通八達的大運河為聊城帶來了五方雜處的百姓, 也帶來了他們的美食。 北方的京津菜系、山東的魯菜、南方的淮揚菜、粵菜基本都在這裡融合了。 這些南來北往的各色人等, 作為龐大的消費人口, 來到聊城, 不僅帶來了全國各地不同味道的菜系, 同時也使聊城在飲食方面的造詣更加進步, 聊城的飲食文化因運河而融會貫通, 取各家之長, 適合每個人的口味,這種飲食的融合,就是運河帶來的,不光帶來這個城市,更是帶來整個城市的文化氛圍。

如果想吃大餐,那就點上運河宴席,這運河宴席可是道道有來頭,盤盤有故事。

運河宴席:吃的就是故事

作為世情小說典型的《金瓶梅》,一直是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其實你可知道小說中虛構的那個市井商人西門慶的活動範圍就是在運河兩岸,故《金瓶梅》中的菜點製作頗有運河遺風,製作精細,南北風味兼融,品味獨特,滋補而無藥味。

白燒筍雞:這款菜是潘金蓮、李瓶兒兌錢讓來興兒媳婦做的一道菜,用來款待西門慶的大媳婦吳月娘的,此菜利用“筍雞做主料,採用柴把造型,用白燒技法精製而成,成菜色澤鮮豔,口味清鮮,質地醇厚,味香不膩”。

冰糖杞果梨:雪梨是不可多得的稀罕物,梨能清熱化痰,生津潤燥,補肺止咳,解酒克食,冰糖甘甜濕潤,歸經入肝,和中助脾,是滋補食療的美味。

山藥肉元:《金瓶梅》67回,這是西門慶一家共同進餐,經常吃的一道菜,也是一款風味獨特的菜肴,它取用豬肉與山藥混合調製而成。

五彩乳鴿:《金瓶梅》79回,西門慶貪欲喪命,吳月娘讓鄭愛月做了一盒雛鴿子與西門慶吃。雛鴿即乳鴿,中醫認為,鴿子有調經益氣,清熱解毒,固精壯陽之特點。

西門八珍:《金瓶梅》31回描述,西門慶為了在提刑院衙內當上提刑官,設大宴宴請東平府及本縣同僚,山珍海味一應俱全,這道菜就是當時廚師所創,經過不斷發展延續至今,“西門八珍”精選高檔海鮮原料,經小火煨制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黃潤,料糯軟爛,湯濃味醇。

這運河宴席,除了《金瓶梅》宴,還有運河風情宴不容錯過。千百年來,人們在開鑿、建設、利用大運河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燦爛的運河文化及獨特的運河飲食文化。近年來,餐飲界人士對傳統餐飲技術進行了繼承、挖掘、創新,並借鑒外地技藝,形成了獨特的運河文化風情宴菜系。

會通燴裡脊:永樂年間清浚會通河,白禮老人來臨考察,為提高漕運運力開挖運河南支,因其年高牙齒不好,最愛吃燴裡脊。後運河開通惟白禮老人出力最多,帶來臨清的繁榮,他常吃的燴裡脊稱為會通燴裡脊,是取其萬事會通之意而流傳至今。

清淵布袋雞:清乾隆皇帝曾廣招天下名廚進京,貢獻拿手菜品,來自山東臨清的沈姓廚師做此菜,得到了乾隆帝的讚賞。臨清古稱清淵,又因餡料在雞腹內,乾隆稱此菜名為“清淵布袋雞”。抗戰初期,國民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往南京時路過臨清,在玉山樓特點此菜,食後稱讚不已,並攜帶南行。

琉璃饅頭:臨清磚城永清門外運河岸邊有一元代古井“琉璃井”,井邊一小店,用饅頭切條過油,再用清油熬糖,裹於饅頭之外,涼後因其色澤晶瑩剔透似琉璃,店又居琉璃井旁,就稱其為“琉璃饅頭”。味道甜香酥脆,既可當菜肴,又是美味點心。

俗話說,至味在民間。作為吃貨,嘴是最刁鑽,口碑最重要。聊城之所以保留這麼多有故事的名吃,味道是沒得說的,更重要的是,還能從中吃出特色,吃出品味,吃出人文。

運河小吃:不吃會後悔的美食

來到聊城,小吃更不能錯過。聊城小吃是一種文化,它是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的厚厚的積澱。運河古城臨清的小吃,經過運河300年的錘煉,已經重重地烙上了歷史的印痕,而鄉間的古樸寧靜,鄉土氣息,又賦予了聊城一種田園詩畫般地韻味,給人一種不可言喻的滿足和愜意之感,令人回味無窮,久久難忘。

單說聊城臨清的小吃,就會讓你看得眼花繚亂,還有一個順口溜,你聽:進京的腐乳名遠揚,香油饊子酥又香,托板豆腐稱一絕,回回的羊肚兒滿街香兒,尹閣的下水兒武德奎的餅,李家的豆沫麻辣燙,小籠燒麥竇家的包,燒餅夾肉臨清的湯……怎麼樣,擦擦口水,聽我詳細說說這些磨牙的小吃。

臨清濟美醬菜:它的發展也曾與運河息息相關。濟美醬園原是安徽省故縣一個姓汪的,順運河而上,到臨清創辦的。開始規模很小,後來不斷發展,清代末年已擁有千口大缸。濟美醬園創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一起稱為江北四大醬園。臨清“濟美腐乳”是其傳統產品之一。清道光年間,深得朝廷賞識,因此而得名。質地細膩、味道鮮美的進京腐乳。

托板豆腐:據說臨清的托板豆腐始于十萬商戶百萬民的明清時期,並且還有一個廣為傳說的典故:當時有位南方舉人坐船進京趕考,來到臨清碼頭,見是一處富庶繁華之地,便上岸觀光遊玩。正在饑腸轆轆時,他買了一塊熱氣騰騰的水豆腐,無奈兩手空空,不知怎麼吃法。這時豆腐師傅靈機一動,卸下箱子一端的擋板,把豆腐放上去,又用刀切成小方塊,遞給了他。舉人吃過,高興地說:“真乃天下第一美味也!”後來他中了狀元,又專程來到臨清,尋訪、品嘗托板豆腐。從此,托板豆腐就流行開了。

在臨清,每天從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是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顧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鹵水精心點制而成。托板豆腐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速食。

臨清清真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說到臨清“清真八大碗”的特點,除了色、香、味俱佳外,還有三點,那就是“一肉、二湯、三滋補”: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為主。伊斯蘭教宣導食用牛羊等佳美食物,禁戒“奇形怪狀、污穢不潔、性情兇惡、行為怪異等之肉”。

二湯:清真八大碗屬於湯菜,它很注重湯的運用,其湯有原湯、清湯、白湯。巧格、松花、悶子佐以白湯,清氽丸子佐以清湯,燒肉、燉肉佐以原湯。清真八大碗中的湯都保持了它們的原汁原味。

三滋補:清真八大碗不僅都是佳美的食物,而且還具有滋補強身的功用。

臨清“清真八大碗”菜品:燒肉、燉羊肉、巧閣、松花羊肉、清氽丸子、黃燜雞、裡脊 八、肉雜拌。

怎麼樣,在聊城,運河美食不僅傳承了運河的歷史,而且還融合了運河的文化,像大運河水一樣的經久不衰,源遠流長。當我站在美食面前時只恨自己沒有多長出一根舌頭來。

百聞不如一試哦,

身臨其境方能品味美味的精華,

快來聊城欣賞運河風景,

感受運河文化,

品嘗運河美食吧。

適合每個人的口味,這種飲食的融合,就是運河帶來的,不光帶來這個城市,更是帶來整個城市的文化氛圍。

如果想吃大餐,那就點上運河宴席,這運河宴席可是道道有來頭,盤盤有故事。

運河宴席:吃的就是故事

作為世情小說典型的《金瓶梅》,一直是很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其實你可知道小說中虛構的那個市井商人西門慶的活動範圍就是在運河兩岸,故《金瓶梅》中的菜點製作頗有運河遺風,製作精細,南北風味兼融,品味獨特,滋補而無藥味。

白燒筍雞:這款菜是潘金蓮、李瓶兒兌錢讓來興兒媳婦做的一道菜,用來款待西門慶的大媳婦吳月娘的,此菜利用“筍雞做主料,採用柴把造型,用白燒技法精製而成,成菜色澤鮮豔,口味清鮮,質地醇厚,味香不膩”。

冰糖杞果梨:雪梨是不可多得的稀罕物,梨能清熱化痰,生津潤燥,補肺止咳,解酒克食,冰糖甘甜濕潤,歸經入肝,和中助脾,是滋補食療的美味。

山藥肉元:《金瓶梅》67回,這是西門慶一家共同進餐,經常吃的一道菜,也是一款風味獨特的菜肴,它取用豬肉與山藥混合調製而成。

五彩乳鴿:《金瓶梅》79回,西門慶貪欲喪命,吳月娘讓鄭愛月做了一盒雛鴿子與西門慶吃。雛鴿即乳鴿,中醫認為,鴿子有調經益氣,清熱解毒,固精壯陽之特點。

西門八珍:《金瓶梅》31回描述,西門慶為了在提刑院衙內當上提刑官,設大宴宴請東平府及本縣同僚,山珍海味一應俱全,這道菜就是當時廚師所創,經過不斷發展延續至今,“西門八珍”精選高檔海鮮原料,經小火煨制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黃潤,料糯軟爛,湯濃味醇。

這運河宴席,除了《金瓶梅》宴,還有運河風情宴不容錯過。千百年來,人們在開鑿、建設、利用大運河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燦爛的運河文化及獨特的運河飲食文化。近年來,餐飲界人士對傳統餐飲技術進行了繼承、挖掘、創新,並借鑒外地技藝,形成了獨特的運河文化風情宴菜系。

會通燴裡脊:永樂年間清浚會通河,白禮老人來臨考察,為提高漕運運力開挖運河南支,因其年高牙齒不好,最愛吃燴裡脊。後運河開通惟白禮老人出力最多,帶來臨清的繁榮,他常吃的燴裡脊稱為會通燴裡脊,是取其萬事會通之意而流傳至今。

清淵布袋雞:清乾隆皇帝曾廣招天下名廚進京,貢獻拿手菜品,來自山東臨清的沈姓廚師做此菜,得到了乾隆帝的讚賞。臨清古稱清淵,又因餡料在雞腹內,乾隆稱此菜名為“清淵布袋雞”。抗戰初期,國民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往南京時路過臨清,在玉山樓特點此菜,食後稱讚不已,並攜帶南行。

琉璃饅頭:臨清磚城永清門外運河岸邊有一元代古井“琉璃井”,井邊一小店,用饅頭切條過油,再用清油熬糖,裹於饅頭之外,涼後因其色澤晶瑩剔透似琉璃,店又居琉璃井旁,就稱其為“琉璃饅頭”。味道甜香酥脆,既可當菜肴,又是美味點心。

俗話說,至味在民間。作為吃貨,嘴是最刁鑽,口碑最重要。聊城之所以保留這麼多有故事的名吃,味道是沒得說的,更重要的是,還能從中吃出特色,吃出品味,吃出人文。

運河小吃:不吃會後悔的美食

來到聊城,小吃更不能錯過。聊城小吃是一種文化,它是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的厚厚的積澱。運河古城臨清的小吃,經過運河300年的錘煉,已經重重地烙上了歷史的印痕,而鄉間的古樸寧靜,鄉土氣息,又賦予了聊城一種田園詩畫般地韻味,給人一種不可言喻的滿足和愜意之感,令人回味無窮,久久難忘。

單說聊城臨清的小吃,就會讓你看得眼花繚亂,還有一個順口溜,你聽:進京的腐乳名遠揚,香油饊子酥又香,托板豆腐稱一絕,回回的羊肚兒滿街香兒,尹閣的下水兒武德奎的餅,李家的豆沫麻辣燙,小籠燒麥竇家的包,燒餅夾肉臨清的湯……怎麼樣,擦擦口水,聽我詳細說說這些磨牙的小吃。

臨清濟美醬菜:它的發展也曾與運河息息相關。濟美醬園原是安徽省故縣一個姓汪的,順運河而上,到臨清創辦的。開始規模很小,後來不斷發展,清代末年已擁有千口大缸。濟美醬園創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一起稱為江北四大醬園。臨清“濟美腐乳”是其傳統產品之一。清道光年間,深得朝廷賞識,因此而得名。質地細膩、味道鮮美的進京腐乳。

托板豆腐:據說臨清的托板豆腐始于十萬商戶百萬民的明清時期,並且還有一個廣為傳說的典故:當時有位南方舉人坐船進京趕考,來到臨清碼頭,見是一處富庶繁華之地,便上岸觀光遊玩。正在饑腸轆轆時,他買了一塊熱氣騰騰的水豆腐,無奈兩手空空,不知怎麼吃法。這時豆腐師傅靈機一動,卸下箱子一端的擋板,把豆腐放上去,又用刀切成小方塊,遞給了他。舉人吃過,高興地說:“真乃天下第一美味也!”後來他中了狀元,又專程來到臨清,尋訪、品嘗托板豆腐。從此,托板豆腐就流行開了。

在臨清,每天從早到晚都能看到手推車、自行車或是肩挑的小擔上,放著一大塊用白布包著的顫悠悠、水汪汪、熱乎乎的水豆腐,男女老少爭相購買。尤其是早晨,街頭巷尾隨處可見手捧托板豆腐,吃得滿口香甜、津津有味的顧客。水豆腐是用上等黃豆,經脫皮、水泡後、磨成汁,用布濾出豆漿,倒入鍋中燒開,加鹵水精心點制而成。托板豆腐白嫩、細膩、香甜,營養豐富,便於人體消化吸收,是方便可口的速食。

臨清清真八大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說到臨清“清真八大碗”的特點,除了色、香、味俱佳外,還有三點,那就是“一肉、二湯、三滋補”: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為主。伊斯蘭教宣導食用牛羊等佳美食物,禁戒“奇形怪狀、污穢不潔、性情兇惡、行為怪異等之肉”。

二湯:清真八大碗屬於湯菜,它很注重湯的運用,其湯有原湯、清湯、白湯。巧格、松花、悶子佐以白湯,清氽丸子佐以清湯,燒肉、燉肉佐以原湯。清真八大碗中的湯都保持了它們的原汁原味。

三滋補:清真八大碗不僅都是佳美的食物,而且還具有滋補強身的功用。

臨清“清真八大碗”菜品:燒肉、燉羊肉、巧閣、松花羊肉、清氽丸子、黃燜雞、裡脊 八、肉雜拌。

怎麼樣,在聊城,運河美食不僅傳承了運河的歷史,而且還融合了運河的文化,像大運河水一樣的經久不衰,源遠流長。當我站在美食面前時只恨自己沒有多長出一根舌頭來。

百聞不如一試哦,

身臨其境方能品味美味的精華,

快來聊城欣賞運河風景,

感受運河文化,

品嘗運河美食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