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歷史上曾為州、府,請看其歷史演變過程

宣化區示意圖

宣化區是河北省張家口市市轄區, 位於中心城區的東南部, 東距北京150公里、天津247公里, 西距大同180公里, 北距內蒙古烏蘭察布市169公里,

是連接京、津、冀、晉、蒙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素有“陸路商埠”之稱。

金代時期的宣德州

一、宣化縣的歷史淵源

1、潘縣—懷戎縣

西漢置潘縣, 屬上穀郡。 治所在今河北涿鹿縣西南石灰窯。 東漢初廢, 永元十一年 (99) 複置。 西晉屬廣寧郡。 北齊天保六年(555)改潘縣置懷戎縣,

為北燕州治, 治所在今河北涿鹿縣西南桑乾河南岸。

2、懷戎縣—文德縣—宣德縣

唐析懷戎縣置文德縣, 治今河北省宣化縣, 為武州治。 遼為歸化州治, 金為宣德州治。 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為宣德縣。

3、宣德縣—宣府鎮—宣化縣

金大定二十九年 (1189) 改文德縣置宣德縣,

為宣德州治。 治所即今河北宣化縣。 元為順寧府治。 明洪武四年 (1371) 廢縣置宣府鎮, 為明九邊之一, 總兵駐所在宣府 (今河北宣化縣)。 轄境相當今河北西北部內外長城一帶。 清康熙二十二年 (1683) 置宣化縣, 為宣化府治。 治所即今河北宣化縣。 民國初為直隸口北道治。 1928年屬察哈爾省。

4、宣化縣—宣化市—宣化區—宣化市—宣化縣—宣化區

1945年9月, 宣化首次解放。

1946年1月設立宣化市, 為察哈爾省會。 當年10月, 國民黨政府佔領宣化, 置宣化縣。

1948年12月, 宣化二次解放, 恢復宣化市建置, 屬察哈爾省。

1949年10月至1950年1月, 宣化市曾改為察南專區宣化鎮。 1950年2月仍恢復市建制並於1952年底改隸河北省。

1955年11月,撤銷宣化市, 置宣化城區為宣化鎮, 屬張家口市。

1958年11月,宣化縣、鎮合併。 1959年6月, 改合併後的宣化鎮為宣化區, 仍屬張家口市。

1960年7月, 撤宣化區, 改置宣化市, 屬張家口地區,由張家口市代管。

1961年6月, 恢復宣化縣建制, 仍市、縣分設。

1963年3月改宣化市為張家口市轄區。

2016年, 撤銷宣化縣、宣化區, 設立新的宣化區。

清朝時期的宣化府

二、宣化州、府的歷史演變

1、武州—毅州—歸化州—宣化州

唐光啟中((885—888年))置武州,治文德縣(今河北宣化縣)。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地。屬河東道。後改毅州,五代唐複名武州。明宗時又改毅州。潞王仍複名武州。晉割與契丹,改名歸化州,為幽薊十六州之一。

遼改武州置歸化州,屬奉聖州。治所在文德縣(今河北張家口市東南宣化區)。轄境相當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及宣化縣地。金大定七年(1167)改為宣化州。

2、宣化州—宣德州—宣甯府

金大定七年 (1167) 改歸化州置宣化州,治所在宣德縣 (今河北張家口市東南宣化區)。金大定八年 (1168) 改宣化州置宣德州,轄境相當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萬全、尚義、張北、崇禮、沽源縣及內蒙古察哈爾右翼前旗、鑲黃旗、興和、商都、化德縣等地。元朝初年改為宣寧府,治所在宣德縣 (今河北張家口市東南宣化區)。

3、宣寧府—宣德府—順寧府

蒙古中統四年 (1263) 改宣寧府置宣德府,治所在宣德縣 (今河北宣化縣)。轄境相當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萬全、陽原、蔚縣、淶源及山西廣靈、靈丘等縣地。元後至元三年 (1337) 因地震改宣德府置順寧府,屬上都路。治所在宣德縣 (今河北張家口市東南宣化區)。轄境相當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萬全、陽源、蔚縣、淶源及山西廣靈、靈丘等縣地。明洪武四年 (1371)廢順寧府及宣德縣,設宣府鎮。

4、宣府鎮—宣化府—宣化縣

明代,宣化是北部邊防重鎮,不設地方政府,只沿長城設九鎮,宣府鎮為九鎮之一,轄四海鎮至大同1300裡的防禦任務,是宣府鎮總兵駐地和指揮中心,又稱宣府鎮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西元1693年)廢宣府衛所,取“宣揚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轄一廳、三州、七縣,宣化為府城所在地。

1913年廢宣化府,存宣化縣,屬直隸省口北道。1929年廢道,宣化縣直屬察哈爾省,1952年底改隸河北省。

清朝時期的宣化府

二、宣化州、府的歷史演變

1、武州—毅州—歸化州—宣化州

唐光啟中((885—888年))置武州,治文德縣(今河北宣化縣)。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縣地。屬河東道。後改毅州,五代唐複名武州。明宗時又改毅州。潞王仍複名武州。晉割與契丹,改名歸化州,為幽薊十六州之一。

遼改武州置歸化州,屬奉聖州。治所在文德縣(今河北張家口市東南宣化區)。轄境相當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及宣化縣地。金大定七年(1167)改為宣化州。

2、宣化州—宣德州—宣甯府

金大定七年 (1167) 改歸化州置宣化州,治所在宣德縣 (今河北張家口市東南宣化區)。金大定八年 (1168) 改宣化州置宣德州,轄境相當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萬全、尚義、張北、崇禮、沽源縣及內蒙古察哈爾右翼前旗、鑲黃旗、興和、商都、化德縣等地。元朝初年改為宣寧府,治所在宣德縣 (今河北張家口市東南宣化區)。

3、宣寧府—宣德府—順寧府

蒙古中統四年 (1263) 改宣寧府置宣德府,治所在宣德縣 (今河北宣化縣)。轄境相當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萬全、陽原、蔚縣、淶源及山西廣靈、靈丘等縣地。元後至元三年 (1337) 因地震改宣德府置順寧府,屬上都路。治所在宣德縣 (今河北張家口市東南宣化區)。轄境相當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萬全、陽源、蔚縣、淶源及山西廣靈、靈丘等縣地。明洪武四年 (1371)廢順寧府及宣德縣,設宣府鎮。

4、宣府鎮—宣化府—宣化縣

明代,宣化是北部邊防重鎮,不設地方政府,只沿長城設九鎮,宣府鎮為九鎮之一,轄四海鎮至大同1300裡的防禦任務,是宣府鎮總兵駐地和指揮中心,又稱宣府鎮城。

清康熙三十二年(西元1693年)廢宣府衛所,取“宣揚教化”之意,改置宣化府,轄一廳、三州、七縣,宣化為府城所在地。

1913年廢宣化府,存宣化縣,屬直隸省口北道。1929年廢道,宣化縣直屬察哈爾省,1952年底改隸河北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