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世界上最執著的本田粉原來在這裡

文|萬湑龍

圖|羅鋒、王桐、萬湑龍、Honda

騎摩托的人總有一句話掛在嘴邊:“四輪承載軀體, 兩輪承載靈魂。 ”

對於一個不會騎摩托車的人來說, 我其實沒有辦法完全get到這句話的精髓。 對於摩托騎士, 我更多流露出的情感是羡慕。

一方面是因為穿著騎行服、戴著頭盔騎車是一件非常帥的事情;另一方面, 我認識的大部分喜歡騎摩托車的人, 趁著天氣好的時候都會按捺不住想要騎車的衝動, 無論是北京的山路, 還是上海的近郊, 抑或是成都的青城山, 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想來能對自己喜歡的東西投入持續的熱愛,

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但是, 直到在日本茂木賽道參加了今年的“Honda Racing Thanks Day”之後, 我突然有了去學摩托車的衝動。 因為在這裡, 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極為強烈的認同感。 這種認同感其實已經超越了摩托車本身, 而是成為了因為情感連接而形成的狂歡。 感動、尊重和快樂在那一天時刻縈繞在我身邊, 有著足夠的引力想要驅動著我和他們走在一起。

在“Honda Racing Thanks Day”當天,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是這樣的:

一位馬奎斯的鐵粉帶了一頂自己製作的骰子帽子(這個帽子的典故是馬奎斯奪得今年Moto GP冠軍之後現場擲了枚骰子, 然後擲了個6), 當天一大早就來到賽場。 從早上第一項活動摩托車手卡丁車賽開始, 就一直守候在欄杆的最前面, 只求能夠和偶像近距離接觸。 直到一整天的活動行將結束, 馬奎斯注意到了這個打扮另類的粉絲, 在他的帽子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位可愛的大叔在得到了簽名之後, 激動地一直在問旁邊的人:馬奎斯真的把名字簽上去了麼?而此刻的他, 眼中噙著些許淚光。

一個日本“追星族”的特點基本上都被這大叔包圓了:二次元、執著, 以及從每個細節中體現出來的熱愛。

在“Honda Racing Thanks Day”的現場, 你很容易分辨出這些粉絲的偶像分別是誰, 因為他們都把最能體現出自己偶像特點的物件穿戴在身上。 無論是背著寫有簽名的背包,

還是穿著帶有偶像車號的車隊服, 甚至還有人直接舉著畫有偶像漫畫形象的旗子。 畢竟在幾十個冠軍車手出席的粉絲大聚會裡, 能很快地找到同道中人也是件很快樂的事情。

“Honda Racing Thanks Day”是本田每年在年終舉辦、為了感謝粉絲們過去一整年對於車隊支持的大Party。 因為本田在汽車和摩托車賽事方面涉獵極廣, 所以在這個聚會上, 出場的車手陣容格外深厚。 既有Moto GP的冠軍車手馬奎斯、佩德羅薩, 也有拿了印地500冠軍、在日本幾乎被視為英雄的佐藤琢磨, 就連前F1世界冠軍簡森·巴頓也被請到了現場。

不過相比汽車賽事, 今年本田摩托車手的陣容明顯在榮譽方面有著鮮明的優勢。 除了Moto GP的兩位車手, 出場的冠軍還有Moto2冠軍車手中上貴晶、世界摩托車越野錦標賽MXGP冠軍車手蒂姆·吉澤爾、摩托車攀爬世錦賽冠軍車手藤波貴久、AMA越野摩托車錦標賽冠軍車手富田俊樹。

在築波賽道那一長排P房裡, 每個小隔間裡都擺放著本田在各個比賽中斬獲殊榮的賽車。 而它們出現在這裡只有一個原因, 以一場表演賽來回報從日本各地來到現場的幾萬名粉絲。

說是“一場”表演賽其實並不準確。對於這裡的每輛車來說,這一天所參加的比賽只有一場。但是因為種類太過於繁多,所以從早上9點開始,一整天各個車種的比賽都被安排得密密麻麻,賽道之上一直都能聽見各類發動機的轟鳴聲。

而更讓車迷感覺到幸福的,是在賽道的圍場裡。他們不僅可以近距離地看到每一輛賽車,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都能讓車迷們坐上去感受一下。

而在這裡,依然能看到兩個非常具有特點的細節:每個P房門口試乘的車迷都整齊地排成一列縱隊,而在隊尾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舉個牌子,上面寫著需要排隊等候的大概時間;以及所有的試乘都會讓孩子們優先體驗。

“Honda Racing Thanks Day”最讓我驚訝的,就是現場孩子們的數量。

這和我以往所見的車迷活動很不一樣在國內類似的活動上,最常見的是那些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有精力、也有興趣去喜歡賽車。而孩子們的週末,不是在補習班裡度過,就是在iPad上消磨。

但是在茂木賽道,“Honda Racing Thanks Day”更像是一個闔家出遊的節日。拖家帶口而來的人成了大多數,甚至於還有一家子人是不同車手的粉絲。不過沒關係,絲毫不妨礙他們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而培養孩子們對賽車的熱愛,日本人可以說是在細節上做到了極致。距離賽道幾百米之外,就是一個賽車主題樂園。在這裡不僅有適合於不同年齡段的卡丁車,還有一條三歲以上兒童都可以體驗的摩托車賽道。

雖然這條最入門級的賽道也就兩百米長,但是工作人員的認真勁一點都不輸那些正規賽車場。孩子們到了這裡最先被教會的,是如何正確地穿戴各種護具。等孩子們都著裝好了之後,就可以去發車位領自己的賽車了。

那輛也就30釐米高的“賽車”靠電力驅動,但是一切細節都基本上是按照真實的摩托車賽車等比例縮小,擰動油門的時候還有擴音器類比出來發動機的音效。如果家長想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騎車也沒問題,這輛車的品質好到足以支撐一個成年人放心去騎。

而在賽道上,照樣有非常正規的發車燈,也有可以顯示圈速的大型成績牌。甚至在孩子們騎完三圈之後回到更衣室,還能拿到一張寫有自己最快圈速的成績單。

無論粉絲們對於本田,還是本田對於粉絲,在“Honda Racing Thanks Day”都展現出了一種深入細節的熱愛。這種在細節上的照料,讓我這個旁觀者所感受到的,是一種如同家人般的溫暖。這種溫暖讓“Honda Racing Thanks Day”不像是一場展示過去一年裡本田所獲得冠軍的“成就展”,而是更像一場家庭大聚會,讓每個熱愛這個大家庭的成員都能感受到快樂和榮耀。

以一場表演賽來回報從日本各地來到現場的幾萬名粉絲。

說是“一場”表演賽其實並不準確。對於這裡的每輛車來說,這一天所參加的比賽只有一場。但是因為種類太過於繁多,所以從早上9點開始,一整天各個車種的比賽都被安排得密密麻麻,賽道之上一直都能聽見各類發動機的轟鳴聲。

而更讓車迷感覺到幸福的,是在賽道的圍場裡。他們不僅可以近距離地看到每一輛賽車,而且其中的絕大多數都能讓車迷們坐上去感受一下。

而在這裡,依然能看到兩個非常具有特點的細節:每個P房門口試乘的車迷都整齊地排成一列縱隊,而在隊尾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舉個牌子,上面寫著需要排隊等候的大概時間;以及所有的試乘都會讓孩子們優先體驗。

“Honda Racing Thanks Day”最讓我驚訝的,就是現場孩子們的數量。

這和我以往所見的車迷活動很不一樣在國內類似的活動上,最常見的是那些學生模樣的年輕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有精力、也有興趣去喜歡賽車。而孩子們的週末,不是在補習班裡度過,就是在iPad上消磨。

但是在茂木賽道,“Honda Racing Thanks Day”更像是一個闔家出遊的節日。拖家帶口而來的人成了大多數,甚至於還有一家子人是不同車手的粉絲。不過沒關係,絲毫不妨礙他們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

而培養孩子們對賽車的熱愛,日本人可以說是在細節上做到了極致。距離賽道幾百米之外,就是一個賽車主題樂園。在這裡不僅有適合於不同年齡段的卡丁車,還有一條三歲以上兒童都可以體驗的摩托車賽道。

雖然這條最入門級的賽道也就兩百米長,但是工作人員的認真勁一點都不輸那些正規賽車場。孩子們到了這裡最先被教會的,是如何正確地穿戴各種護具。等孩子們都著裝好了之後,就可以去發車位領自己的賽車了。

那輛也就30釐米高的“賽車”靠電力驅動,但是一切細節都基本上是按照真實的摩托車賽車等比例縮小,擰動油門的時候還有擴音器類比出來發動機的音效。如果家長想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騎車也沒問題,這輛車的品質好到足以支撐一個成年人放心去騎。

而在賽道上,照樣有非常正規的發車燈,也有可以顯示圈速的大型成績牌。甚至在孩子們騎完三圈之後回到更衣室,還能拿到一張寫有自己最快圈速的成績單。

無論粉絲們對於本田,還是本田對於粉絲,在“Honda Racing Thanks Day”都展現出了一種深入細節的熱愛。這種在細節上的照料,讓我這個旁觀者所感受到的,是一種如同家人般的溫暖。這種溫暖讓“Honda Racing Thanks Day”不像是一場展示過去一年裡本田所獲得冠軍的“成就展”,而是更像一場家庭大聚會,讓每個熱愛這個大家庭的成員都能感受到快樂和榮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