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類專業慎選 “現代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被認為是目前更深、更好、更有效的一種產教融合、工學結合形式。 在民族工藝傳承類、機械加工類、設備維修類等操作技能要求較高的專業, 學徒制對人才培養品質提升的效果非常明顯。 但是, 現代學徒制並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 其涉及的法律關係非常複雜, 要求相關的職業院校和企業具有良好的內部治理結構, 因而並非所有專業都可以不加選擇地採用現代學徒制。

從職業院校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的實踐來看, 至少以下幾類專業應慎重採用這種模式。

一是工學結合模式較為成熟的專業。

一些開設歷史較長的專業, 如護理類、師範類等專業, 已經具備了較為成熟的人才培養模式, 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結合較為緊密, 運行效果較好, 就沒有必要開展學徒制試點。

二是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良好的專業。 一些工藝專門化專業和設備較為單一的專業, 如數控技術、電腦應用技術、電子商務等, 在校內就可以具備類似新加坡“教學工廠”的真實工作環境, 只要教師具備了較強實踐能力, 就可以實現工學一體化教學, 而組織形式比現代學徒制要簡單得多。

三是對應職業保密性強的專業。 學徒是以准員工身份進入工作現場學習的, 但在目前條件下一些專業學生進入真實工作現場存在一定困難,

如會計專業、法律專業、建築專業等。 這些專業更適合於採用模擬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學習必要的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具備了一定基礎後再在實際工作崗位見習。

四是對應新興產業的專業。 學徒制的精髓在於學徒與師傅之間的交互作用, 一些面向新興產業的專業, 如工業機器人技術、無人機技術、物聯網技術等, 由於相關企業規模較小, 且員工隊伍非常年輕, 在企業學習與在學校學習相比不存在明顯優勢, 一些企業的技術力量甚至遠不如職業院校, 因而就沒有必要“東施效顰”。

五是對應企業尚待轉型的專業。 有些專業所面向的行業需要技術升級, 如果合作企業技術設備較為落後, 正在進行轉型升級,

顯然不適合學生在崗學習。 這些專業若要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 需要採用更為複雜的“校—企—企”模式。 職業院校首先與學徒招錄企業簽訂合作協定, 根據用人企業要求, 再與行業內較為先進的企業簽訂合作培養協議。

六是初始就業崗位技能性不強的專業。 一些服務類專業, 如酒店管理、遊乘服務、老年服務等, 對應的職業技能要求差別較大, 可以是知識要求較低的基層服務人員, 也可以是知識和能力要求較高的部門經理。 這些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 需要嚴格防止學生被淪為廉價勞動力, 將規範的企業學徒過程監控機制作為前提條件。 教育部規定職業院校學生不能進入娛樂性營業場所實習, 也是基於同樣道理。

七是知識系統性較強的專業。 一些面向智慧製造的專業, 如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機電一體化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等, 相應設備均採用了大型積體電路, 而且需要硬體技術與軟體技術的相互融合。 即使從事基層崗位工作, 這些專業學生也需要掌握較為系統的原理知識, 在沒有搞清原理之前, 在工作現場很難獲得直觀知識。 這與機械類專業形成了明顯反差。 這些專業應該利用中間性實驗逐步掌握知識體系, 通過較長時間的知識學習, 再到工作現場實習, 其工學結合是一次性的, 無法進行反復交替。

(作者系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高職教育研究所所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