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天津市和平區 立足未來辦教育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局長方略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在天津市和平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局長張素華眼中, 一個地區教育的長遠發展, 也離不開區域教育文化的指引。 近年來, 該區以“奠基未來”為核心, 構建起了一套具有操作意義的區域教育文化體系, 將“未來”理念浸入每所學校、每節課堂。

在天津市和平區政協副主席、區教育局局長張素華眼中, 一個地區教育的長遠發展,

也離不開區域教育文化的指引。 “和平教育從硬體建設走向內涵提升的過程中, 不僅工作要轉型, 更要著眼和平區未來發展的大局, 從戰略高度推進教育文化的深刻轉型。 ”

近年來, 該區以“奠基未來”為核心, 構建起了一套具有操作意義的區域教育文化體系, 將“未來”理念浸入每所學校、每節課堂。

以未來的眼光審視當下的教育, 讓今天的努力更有意義

天津市和平區, 面積僅有9.98平方公里。 在這塊寸土寸金的土地上, 集聚著全市最優質的金融、醫療、商業及教育資源。 在眾多行業中, 教育是明星中的明星, 成為和平區一張亮麗名片。

區域教育再往哪裡走?張素華把眼光投向了未來。 “今天一年級的孩子, 在20多年後才會走向社會。

到那時, 我們今天所教的東西, 是否還能讓人滿意?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書本上的內容, 更是要教會他們成年後仍然有效的, 在與今天截然不同的世界中仍可適用的思維方式。 ”

2013年, 和平區教育正式提出“奠基未來”的區域核心理念。 2014年, 構建了“奠基未來”的區域教育文化體系基本框架。 2015年, 和平區尋求“智力支持”, 與中國教科院合作, 探索區域性教育綜合改革。

在《和平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中, 和平教育提出“八個一”的目標體系, 即:形成一種面向未來、開放包容的教育文化體系;健全一種責權明晰、規範高效的教育管理機制;鍛造一支忠誠乾淨、實幹擔當的管理幹部隊伍;建設一支道德情操高尚、教學技藝精湛的教育人才隊伍;構建一套圍繞核心素養、指向未來能力的學校課程體系;完善一套自主靈活高效、激發個性潛能的課堂教學模式;培養一大批身心健康成長、引領未來發展的優秀學生。

至此, “奠基未來”的區域教育文化體系基本形成。

從區域角度看, 和平教育將發展重心由規模擴張轉變到以提高品質、彰顯特色為核心的內涵發展上來, 通過理論學習, 開展區本和校本教研, 推動教育文化的轉型, 進一步優化和提升區域教育軟環境。

從學校層面看, 全區每所學校在深刻理解“奠基未來”理念內涵的基礎上, 結合本校的實際, 制定“個性鮮明”的學校文化建設“施工圖”。

“建構‘奠基未來’的區域教育文化體系, 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需要幾代人持續不斷的努力。 我們既要‘摸著石頭過河’, 也要頂層設計, 通過切實可行的戰略將區域教育文化真正落地。 ”張素華如是說。

圍繞未來社會走向架構課程體系, 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課程是學校業務的核心, 是“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核心理念的基本載體。 學生在未來能走多遠, 課程起著關鍵作用。

張素華發現, 現有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中, 有一些知識和能力將會被未來社會所淘汰。 要建設“奠基未來”的區域教育文化體系, 就必須推進課程改革, 構建生本、多元、能夠體現“奠基未來”教育文化的課程體系。

和平區以“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核心理念, 嘗試融合國際、國家、地方、學校等多級課程, 實現國家、地方課程的校本化,

使之成為合適的“學校課程”。 在區域教育文化的引導下, 每所學校圍繞辦學核心理念、課程理念和面向未來的學生培養目標, 逐步構建學校課程體系。

充分挖掘教育資源, 形成課程育人合力。 和平區強化課程的縱向有效銜接和橫向有機融合, 結合和平區豐富的教育資源, 開發場館課程、社團課程、競賽課程、行走課程、實踐課程、影視課程、儀式課程、服務課程、創客課程等多類課程。

如今, 和平區各校以“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核心理念為引領, 開啟了“全覆蓋、大整合、出精品、創品牌”的新局面。 全區素質拓展課程已開設700多門, 形成了“飛行器模擬駕駛”“智慧型機器人”“物聯網栽培”“人生規劃”等精品課程, 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今後的和平課堂將全面轉向“以學為本”,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的組織模式、流程、技術手段與方法。

“我們鼓勵和支援學校圍繞著未來社會的走向來架構學校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通過學校課程體系的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往哪教、教什麼的問題,從知識體系逐步轉向能力體系。”張素華說。

讓文化彌漫在區域教育中,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得到

“奠基未來”是和平教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在這一背景下,學校文化、課程文化、教學文化、組織文化一脈相承。“未來”文化彌漫在和平教育系統中,時時處處都能夠體驗到、感受到。

依託教育部重點課題和院區合作項目,和平人不斷深化對教育治理現代化的理論認識,探索政府管理與民主參與、自主辦學與依法治校、權力制衡與責任共擔、共治共用與提高品質等若干關係,系統思考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通過編制並實施學校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學校辦學核心理念和教育價值追求,提升學校自主發展能力;通過構建和實施教育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務品質,服務環境不斷優化。

通過加強學校章程建設,初步形成了依法治校制度體系。通過建立和完善學校議事會,加速學校民主管理、開放辦學的治理現代化進程。完善教育督導體系,通過建立學校發展性評價體系,為發展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制度導向作用。

實施學區化、均衡化、標準化辦學,主動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公平優質教育的需求。引導家長注重家庭、家教、家風,讓每個家庭都充分發揮其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如今,和平區各學校、幼稚園文化體系框架初步成形,如第二南開學校“公能教育”、二十中學“語商教育”、二十一中學“選擇性教育”、五十五中學“生態型教育”、匯文中學“自強教育”、岳陽道小學“融慧教育”、萬全小學“開放教育”、新華南路小學“和諧教育”等。

“課程體系紮根文化沃土,可以百花爭豔,但‘奠基未來’的課程魂不能變;教育行為豐富多彩,學校特色各異,但‘奠基未來’的價值追求不能變;教育治理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服務學生未來發展的理念不能變;教育評價標準可以調整,但‘奠基未來’的評價指向不能變。”張素華說。

觀察者說

重視區域教育文化的力量

李繼星

天津市和平區的教育均衡度高,教育文化沉澱深厚,教師隊伍整齊,教學改革起步早。區教育局把“奠基未來”作為區域教育核心理念,確定了“未來教育”主題。

和平區構築“未來教育”,是把黨政機構、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及各界人士的關注點、工作著力點引向未來的需要,是為未來培養品格、知識、能力、體魄皆優的建設者的需要,是全面落實“頂層設計、戰略規劃、系統架構、重點建設、特色提升”工作策略的需要,是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實現教育的高質、高位、高標均衡的需要,是系統解決、深度解決教育發展問題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工作者隊伍特別是教師隊伍專業化水準的需要。總之,是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需求與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需要。

和平區把區域文化建設作為一個大項目,下面設立了6個具體專案:教育文化體系建設專案、教育治理結構調整和現代學校制度建設項目、學校課程體系建設與高效教學體系構建項目、公民教育體系建設項目、教育國際化建設專案、教育資訊化建設專案。另外,還設立了教育工作者專業化發展等工作專案,每一個具體項目都由一位副局級以上領導牽頭,這些舉措讓改革真正落了地。

我們期待,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和平教育能更符合未來知識社會的要求,能更加開放、多元,能充分實現共建、共用、共治。(作者單位:中國教科院)

——和平數字——

●6→90

和平區圍繞“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核心理念,確立了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教育文化體系建設、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及課堂教學改革、公民素質養成教育、教育國際化、教育資訊化等6大實驗專案以及4大工作專案。成功申報各級各類課題共計90余項。

●5→7000

全面建立和平教育公共服務標準化5大體系,全區43個公辦教育單位建立43套《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公共服務標準近7000項。

●700

出臺《和平區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及配套實施方案,整合全區資源推進課程改革。全區素質拓展課程已開設700多門。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9日第5版

今後的和平課堂將全面轉向“以學為本”,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課堂教學的組織模式、流程、技術手段與方法。

“我們鼓勵和支援學校圍繞著未來社會的走向來架構學校課程體系、確定教學內容,通過學校課程體系的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往哪教、教什麼的問題,從知識體系逐步轉向能力體系。”張素華說。

讓文化彌漫在區域教育中,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得到

“奠基未來”是和平教育文化的核心理念,在這一背景下,學校文化、課程文化、教學文化、組織文化一脈相承。“未來”文化彌漫在和平教育系統中,時時處處都能夠體驗到、感受到。

依託教育部重點課題和院區合作項目,和平人不斷深化對教育治理現代化的理論認識,探索政府管理與民主參與、自主辦學與依法治校、權力制衡與責任共擔、共治共用與提高品質等若干關係,系統思考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通過編制並實施學校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學校辦學核心理念和教育價值追求,提升學校自主發展能力;通過構建和實施教育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務品質,服務環境不斷優化。

通過加強學校章程建設,初步形成了依法治校制度體系。通過建立和完善學校議事會,加速學校民主管理、開放辦學的治理現代化進程。完善教育督導體系,通過建立學校發展性評價體系,為發展素質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揮制度導向作用。

實施學區化、均衡化、標準化辦學,主動回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公平優質教育的需求。引導家長注重家庭、家教、家風,讓每個家庭都充分發揮其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如今,和平區各學校、幼稚園文化體系框架初步成形,如第二南開學校“公能教育”、二十中學“語商教育”、二十一中學“選擇性教育”、五十五中學“生態型教育”、匯文中學“自強教育”、岳陽道小學“融慧教育”、萬全小學“開放教育”、新華南路小學“和諧教育”等。

“課程體系紮根文化沃土,可以百花爭豔,但‘奠基未來’的課程魂不能變;教育行為豐富多彩,學校特色各異,但‘奠基未來’的價值追求不能變;教育治理方式可以多種多樣,但服務學生未來發展的理念不能變;教育評價標準可以調整,但‘奠基未來’的評價指向不能變。”張素華說。

觀察者說

重視區域教育文化的力量

李繼星

天津市和平區的教育均衡度高,教育文化沉澱深厚,教師隊伍整齊,教學改革起步早。區教育局把“奠基未來”作為區域教育核心理念,確定了“未來教育”主題。

和平區構築“未來教育”,是把黨政機構、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及各界人士的關注點、工作著力點引向未來的需要,是為未來培養品格、知識、能力、體魄皆優的建設者的需要,是全面落實“頂層設計、戰略規劃、系統架構、重點建設、特色提升”工作策略的需要,是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實現教育的高質、高位、高標均衡的需要,是系統解決、深度解決教育發展問題的需要,是提升教育工作者隊伍特別是教師隊伍專業化水準的需要。總之,是為了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需求與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需要。

和平區把區域文化建設作為一個大項目,下面設立了6個具體專案:教育文化體系建設專案、教育治理結構調整和現代學校制度建設項目、學校課程體系建設與高效教學體系構建項目、公民教育體系建設項目、教育國際化建設專案、教育資訊化建設專案。另外,還設立了教育工作者專業化發展等工作專案,每一個具體項目都由一位副局級以上領導牽頭,這些舉措讓改革真正落了地。

我們期待,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和平教育能更符合未來知識社會的要求,能更加開放、多元,能充分實現共建、共用、共治。(作者單位:中國教科院)

——和平數字——

●6→90

和平區圍繞“奠基未來”區域教育核心理念,確立了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教育文化體系建設、學校課程體系建設及課堂教學改革、公民素質養成教育、教育國際化、教育資訊化等6大實驗專案以及4大工作專案。成功申報各級各類課題共計90余項。

●5→7000

全面建立和平教育公共服務標準化5大體系,全區43個公辦教育單位建立43套《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公共服務標準近7000項。

●700

出臺《和平區人民政府關於大力推進學校課程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及配套實施方案,整合全區資源推進課程改革。全區素質拓展課程已開設700多門。

《中國教育報》2017年12月19日第5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