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關上門,孩子在用手機幹什麼?

ID:kaishujianggushi

作者:豆豆的小後媽

我們阻止了惡魔將手伸向孩子,

卻阻止不了孩子自己直播脫褲掀衣。

關上門, 孩子在用手機幹什麼?

2017年, 從臺灣女作家林奕含到林肯公園主唱查斯特·貝南頓, 再到南京南站候車室猥褻女童, “性侵”“猥褻”等觸目驚心的詞彙, 和“幼童”“孩子”連接在一起出現在新聞中, 不停刺激著我們的神經。

我們憤怒、叱駡, 對喪盡天良的惡魔口誅筆伐, 然後卻悲哀地發現:

我們阻止了惡魔將手伸向孩子,

卻阻止不了孩子自己直播脫褲掀衣。

2016年的《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顯示, 超過75%的未成年人擁有自己的手機, 91.6%的未成年人在使用互聯網。 相信2017年, 這個比例還在增長。

但是和巨大比例相對應的, 卻是近8成父母對於孩子上網行為處於無監管狀態。

關上房門, 我們真的知道孩子在用手機做什麼嗎?

小學生都在“裸播”了

“性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中國未成年人性教育的主要矛盾, 是長期以來父母恥于談“性”和隨處可見的“性資訊”導致孩子“性早熟”之間的矛盾。

2015年第一季《奇葩說》中,

有一期艾力就談到:“在中國我最不理解的一個現象就是, 避孕套的廣告很少, 但流產的廣告到處都有。 ”

而這兩年, 隨著未成年人使用手機和互聯網的比例愈加擴大, 短視頻和直播平臺的蓬勃發展, 現在的孩子接受到的“性資訊”, 再也不是電視上出現些接吻鏡頭,

公車上張貼的人流廣告那麼“小兒科”了。

早些時候, 某學習APP中驚現黃段子, 還有指導寫小黃文解壓的內容。 不管真相如何, 這些內容已經不知道被多少小學生看見。

打開直播平臺, 各種含有性暗示的圖片隨處可見。

孩子早已從各種管道接觸了比“性”這個簡單詞彙更複雜的資訊, 但我們給予孩子的“性教育”,還只是止步於自己的身體不能讓別人摸。

“性教育”不應只告訴孩子

褲衩、背心覆蓋的地方不能讓人碰

在我們看來,告訴孩子保護好自己,隱私部位不能讓別人碰,或者更進一步,坦然教孩子各種“性器官”的名稱,就是進行“性教育”了。

而小學生直播脫褲掀衣的行為,卻讓我陷入更深的思考:

這些直播的小學生,和那些玩遊戲拍裸體視頻的小女生,一定懵懂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能讓爸媽知道的”。

但她們依然為了“好玩”“漲粉”甚至是為了獲得“遊戲裡好看的衣服”等理由,把自己身體隱私部位拍給別人看。

出現這樣的事件,真的只是因為父母沒有告訴她們不能讓別人碰自己嗎?

也許一直以來,我們的觀念還是太過於保守,以至於流於表面的“不能碰”“不能摸”,只是加劇了孩子的好奇心,甚至讓孩子背著父母“給別人看,給別人摸”。

性教育,不應只與“性”有關,更應該與“教育”有關。

不全面的、不系統的、問了才說的“性”內容,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好奇、模仿和嘗試。

《善解童貞》一書中就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小女孩喜歡掀裙子給小男孩看,媽媽制止她說,裙子底下是你的隱私部位,小女孩馬上對小男孩說,你想看我的隱私部位嗎?

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教育專委會委員、深圳性學會會長陶林說:孩子是一張白紙,給予規範、嚴肅的性知識,他們就會以科學的態度面對;遮遮掩掩、一知半解反而勾起好奇,再加上媒體、網路上鋪天蓋地的性資訊,才可能誘發危險的嘗試。

也許那些在我們看來過於“超前”和“直白”的,正是性教育不可避免、也不該遮掩的內容。

性教育給予孩子的,不只是性知識,更是健康的性觀念。

人類這種動物,天性就是對於越不知道的東西越好奇,越想嘗試,對於越瞭解的東西,反而就降低了探索的欲望。

美國一項全國範圍的調查顯示,接受過正規“性教育”的年輕人,比沒有性教育經歷的同齡人,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幾率更小,成年後擁有的性伴侶也少。

有很多研究結果也表明,正規的性教育,延遲了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對於已經有過性行為的年輕人,接受性教育則有效減少他們發生性行為的頻率和性伴侶的數量。

知道如何進行“性教育”是關鍵

孩子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性暗示和性刺激。這是無法避免也無法杜絕的。

從時見報端的猥褻、性侵事件,到小學生直播露身體事件,我們對孩子的性教育,也應該完成從“保護自己”到“建立健康性觀念”的升級。

該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性教育”?

不同專家學者有不同觀點,不同父母也有不同看法,在我看來,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至少應該遵循三個原則:

原則一:“性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對孩子的性教育,永遠沒有“過早”一說,多早,都不及孩子接收的性資訊早。

接收“性資訊”,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

對於幼兒來說,洗澡時看到父母的身體,和異性父母不同的尿尿方式,對自己身體隱私部位觸碰撫摸時產生的不同感受,都是他們在接收的性資訊。

再大一點的孩子,帶生殖器的髒話、路人過於暴露的服裝、電視上親熱的鏡頭等等也都是圍繞在他身邊的性資訊。

對於上了學,脫離了父母時刻掌控的孩子,接收性資訊的途徑就更多了,微信裡的小黃圖表情包、網站彈窗廣告、遊戲裡“找老公”“找老婆”的資訊,同學偷摸帶來的小黃書、甚至大人講的葷段子,都在加速孩子的性成熟。

越早開始“性教育”,越能平衡孩子從生活各個方面接收的不準確的性資訊,越不會讓孩子產生“害羞”“回避”等情緒。

原則二:態度越坦然越好

“媽媽,為什麼你沒有小雞雞?”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媽媽,為什麼爸爸站著尿尿?”

“媽媽,你和爸爸在做什麼?”

“(指著衛生巾、避孕套)這是什麼?做什麼用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當孩子問我們這些問題的時候,任何遮掩、回避的態度,都是在給孩子傳達一個信號:這種問題是不該問的,是爸爸媽媽不會回答的。而斥責,更是徹底關上孩子從正規管道瞭解“性”的那扇門,轉而變得偷偷摸摸,更加好奇。

在孩子想要主動瞭解有關性的問題時,應該像回答“太陽為什麼是圓的”“為什麼要吃蔬菜”一樣,態度自然地給予孩子答案;

在錯過孩子愛問問題的階段後,坦然地和孩子一起看繪本、讀性教育讀本,坦然地面對孩子對異性產生的朦朧情愫。

只有父母不覺得“性”是一件羞恥的、不可言說的事,孩子才能建立正確的性觀念,相信從正規管道獲取的性知識,降低對小彈窗、小黃圖產生刺激、好奇和嘗試的欲望。

原則三:內容越科學越好

語言是個很奇妙的東西。

就算孩子不理解詞彙的意思,也能從語境和情緒中感受詞彙不同的感情色彩。

同樣是性教育,當我們稱呼生殖器的學名,而不是“低俗”的諢名時,我們的態度肯定會自然很多,孩子也會把性器官和手、腳、心臟等器官同樣看待。

當我們說出“月經是由於女性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和我們說“這個叫大姨媽,也有人說叫倒楣了,來這個代表你是大姑娘了”,兩句話對孩子產生的感受也完全不同——

前者是科學知識,後者是世俗感受。

作為沒有接受過正規性教育的一代,讓我們給予孩子科學的性教育,難免有遺漏、回避之處,但只要轉變觀念,遵循以上三個原則,孩子的“性教育”並不難:

第二步:像陪孩子閱讀其他任何繪本、讀本一樣陪孩子閱讀;

第三步: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科學地解答,不害羞、不遮掩、不回避。

和孩子一起閱讀學習性知識,像學習其他任何知識一樣,就是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性教育。

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接觸了不良性資訊,比如偷看黃圖,講葷段子,或者拍裸露視頻,父母應該要怎麼辦呢?

很多家長會焦慮,如果揭穿孩子,嚴肅討論這個話題,會不會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如果放任自流,孩子是不是就“學壞”了?

我們考慮一個問題,如果是孩子貪玩沒做作業,我們要不要糾正他?會不會擔心指出他沒做作業的問題,對他造成心理陰影?

不會的吧?那為什麼涉及到接觸不良性資訊,就要如臨大敵?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犯錯了,無非是大錯誤和小錯誤的問題。

能對孩子造成陰影的,只可能是父母的處理態度。

正確的態度,是不漠視、不回避、不斥責,理解孩子對性資訊的好奇是天性,引導孩子分辨哪些是對自己有益的性知識,哪些是有害的性刺激,更可以趁此機會對孩子進行科學、系統的性教育,怎麼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呢?

針對“孩子性教育”的話題,很長時間以來都不可說、不能說,導致很多孩子長大後要麼性開放、要麼性羞恥,還吸收了很多錯誤的性知識,傷人也傷己。

現在的我們不僅要克服成人的“性恥感”,面對孩子想說、敢說,更應該學習科學的方法去說,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觀念,更好的保護自己。

轉載於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8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

【 給娃買玩具,不如給娃租玩具 】

「 8000件全球大牌玩具 !

多重消毒更安全!

會員一天只要幾塊錢!

下載【玩具超人】

但我們給予孩子的“性教育”,還只是止步於自己的身體不能讓別人摸。

“性教育”不應只告訴孩子

褲衩、背心覆蓋的地方不能讓人碰

在我們看來,告訴孩子保護好自己,隱私部位不能讓別人碰,或者更進一步,坦然教孩子各種“性器官”的名稱,就是進行“性教育”了。

而小學生直播脫褲掀衣的行為,卻讓我陷入更深的思考:

這些直播的小學生,和那些玩遊戲拍裸體視頻的小女生,一定懵懂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知道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能讓爸媽知道的”。

但她們依然為了“好玩”“漲粉”甚至是為了獲得“遊戲裡好看的衣服”等理由,把自己身體隱私部位拍給別人看。

出現這樣的事件,真的只是因為父母沒有告訴她們不能讓別人碰自己嗎?

也許一直以來,我們的觀念還是太過於保守,以至於流於表面的“不能碰”“不能摸”,只是加劇了孩子的好奇心,甚至讓孩子背著父母“給別人看,給別人摸”。

性教育,不應只與“性”有關,更應該與“教育”有關。

不全面的、不系統的、問了才說的“性”內容,更容易讓孩子產生好奇、模仿和嘗試。

《善解童貞》一書中就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小女孩喜歡掀裙子給小男孩看,媽媽制止她說,裙子底下是你的隱私部位,小女孩馬上對小男孩說,你想看我的隱私部位嗎?

中國性學會青少年性教育專委會委員、深圳性學會會長陶林說:孩子是一張白紙,給予規範、嚴肅的性知識,他們就會以科學的態度面對;遮遮掩掩、一知半解反而勾起好奇,再加上媒體、網路上鋪天蓋地的性資訊,才可能誘發危險的嘗試。

也許那些在我們看來過於“超前”和“直白”的,正是性教育不可避免、也不該遮掩的內容。

性教育給予孩子的,不只是性知識,更是健康的性觀念。

人類這種動物,天性就是對於越不知道的東西越好奇,越想嘗試,對於越瞭解的東西,反而就降低了探索的欲望。

美國一項全國範圍的調查顯示,接受過正規“性教育”的年輕人,比沒有性教育經歷的同齡人,過早發生性行為的幾率更小,成年後擁有的性伴侶也少。

有很多研究結果也表明,正規的性教育,延遲了青少年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對於已經有過性行為的年輕人,接受性教育則有效減少他們發生性行為的頻率和性伴侶的數量。

知道如何進行“性教育”是關鍵

孩子身邊,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性暗示和性刺激。這是無法避免也無法杜絕的。

從時見報端的猥褻、性侵事件,到小學生直播露身體事件,我們對孩子的性教育,也應該完成從“保護自己”到“建立健康性觀念”的升級。

該給予孩子什麼樣的“性教育”?

不同專家學者有不同觀點,不同父母也有不同看法,在我看來,對孩子進行“性教育”,至少應該遵循三個原則:

原則一:“性教育”越早開始越好

對孩子的性教育,永遠沒有“過早”一說,多早,都不及孩子接收的性資訊早。

接收“性資訊”,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了。

對於幼兒來說,洗澡時看到父母的身體,和異性父母不同的尿尿方式,對自己身體隱私部位觸碰撫摸時產生的不同感受,都是他們在接收的性資訊。

再大一點的孩子,帶生殖器的髒話、路人過於暴露的服裝、電視上親熱的鏡頭等等也都是圍繞在他身邊的性資訊。

對於上了學,脫離了父母時刻掌控的孩子,接收性資訊的途徑就更多了,微信裡的小黃圖表情包、網站彈窗廣告、遊戲裡“找老公”“找老婆”的資訊,同學偷摸帶來的小黃書、甚至大人講的葷段子,都在加速孩子的性成熟。

越早開始“性教育”,越能平衡孩子從生活各個方面接收的不準確的性資訊,越不會讓孩子產生“害羞”“回避”等情緒。

原則二:態度越坦然越好

“媽媽,為什麼你沒有小雞雞?”

“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媽媽,為什麼爸爸站著尿尿?”

“媽媽,你和爸爸在做什麼?”

“(指著衛生巾、避孕套)這是什麼?做什麼用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沒有意識到,當孩子問我們這些問題的時候,任何遮掩、回避的態度,都是在給孩子傳達一個信號:這種問題是不該問的,是爸爸媽媽不會回答的。而斥責,更是徹底關上孩子從正規管道瞭解“性”的那扇門,轉而變得偷偷摸摸,更加好奇。

在孩子想要主動瞭解有關性的問題時,應該像回答“太陽為什麼是圓的”“為什麼要吃蔬菜”一樣,態度自然地給予孩子答案;

在錯過孩子愛問問題的階段後,坦然地和孩子一起看繪本、讀性教育讀本,坦然地面對孩子對異性產生的朦朧情愫。

只有父母不覺得“性”是一件羞恥的、不可言說的事,孩子才能建立正確的性觀念,相信從正規管道獲取的性知識,降低對小彈窗、小黃圖產生刺激、好奇和嘗試的欲望。

原則三:內容越科學越好

語言是個很奇妙的東西。

就算孩子不理解詞彙的意思,也能從語境和情緒中感受詞彙不同的感情色彩。

同樣是性教育,當我們稱呼生殖器的學名,而不是“低俗”的諢名時,我們的態度肯定會自然很多,孩子也會把性器官和手、腳、心臟等器官同樣看待。

當我們說出“月經是由於女性子宮內膜週期性脫落”,和我們說“這個叫大姨媽,也有人說叫倒楣了,來這個代表你是大姑娘了”,兩句話對孩子產生的感受也完全不同——

前者是科學知識,後者是世俗感受。

作為沒有接受過正規性教育的一代,讓我們給予孩子科學的性教育,難免有遺漏、回避之處,但只要轉變觀念,遵循以上三個原則,孩子的“性教育”並不難:

第二步:像陪孩子閱讀其他任何繪本、讀本一樣陪孩子閱讀;

第三步:面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科學地解答,不害羞、不遮掩、不回避。

和孩子一起閱讀學習性知識,像學習其他任何知識一樣,就是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性教育。

如果發現孩子已經接觸了不良性資訊,比如偷看黃圖,講葷段子,或者拍裸露視頻,父母應該要怎麼辦呢?

很多家長會焦慮,如果揭穿孩子,嚴肅討論這個話題,會不會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如果放任自流,孩子是不是就“學壞”了?

我們考慮一個問題,如果是孩子貪玩沒做作業,我們要不要糾正他?會不會擔心指出他沒做作業的問題,對他造成心理陰影?

不會的吧?那為什麼涉及到接觸不良性資訊,就要如臨大敵?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犯錯了,無非是大錯誤和小錯誤的問題。

能對孩子造成陰影的,只可能是父母的處理態度。

正確的態度,是不漠視、不回避、不斥責,理解孩子對性資訊的好奇是天性,引導孩子分辨哪些是對自己有益的性知識,哪些是有害的性刺激,更可以趁此機會對孩子進行科學、系統的性教育,怎麼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呢?

針對“孩子性教育”的話題,很長時間以來都不可說、不能說,導致很多孩子長大後要麼性開放、要麼性羞恥,還吸收了很多錯誤的性知識,傷人也傷己。

現在的我們不僅要克服成人的“性恥感”,面對孩子想說、敢說,更應該學習科學的方法去說,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觀念,更好的保護自己。

轉載於微信公眾號“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800萬孩子聽故事大全,爸媽的育兒寶典,轉載已獲授權。

【 給娃買玩具,不如給娃租玩具 】

「 8000件全球大牌玩具 !

多重消毒更安全!

會員一天只要幾塊錢!

下載【玩具超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