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蜂盟劉勇林:棋盤山下結蜂緣

棋盤山下結蜂緣

他年少時在棋盤山下, 受南方養蜂師傅引導, 喜歡上養蜂。 世事紛繁, 而後做過車床技工開過水電焊汽車修理廠、汽車長途運輸、開過加工廠、幹過個體戶, 因為熱愛蜜蜂最終又重新拾起蜂箱, 繼續開始了追花奪蜜的生活, 他就是劉勇林, 中國蜂友聯盟遼寧區域理事, 誠信編號:16030332。

棋盤山下結蜂緣

1966年3月24日, 劉勇林出生在遼寧省瀋陽市的一個普通的家庭, 家有姐弟四人, 他排行老二, 從小就不大愛學習, 還特別淘氣——無論是什麼小動物都特別喜歡, 養過狗、兔子、鴿子, 但是最喜歡的還是小蜜蜂。

1982年, 劉勇林勉強上到初中畢業就參加了工作。 他的父親是名車床技工, 子承父業跟著父親做學徒, 也就成了一名車床技工, 在那個年代能夠掌握一門技能也是很了不起的了!

劉勇林家住在火車站附近, 每年到5月份槐樹開花的季節, 就有很多南方養蜂人用火車把蜜蜂運到這裡, 然後再用汽車把蜜蜂拉到棋盤山附近去采槐樹花蜜。 當蜜蜂卸火車的時候就有很多的蜜蜂飛出來, 回不到蜂箱裡, 到了晚上就都落在樹上。 劉勇林經常到火車站去玩, 看到那麼多的蜜蜂無家可歸感覺好可憐!當時, 他突發奇想要給這些小可愛們一個“家”。

▲劉勇林在棋盤山自己的蜂場

於是, 他就立即行動, 騎車到棋盤山南方養蜂人那裡尋求幫助。 找到一個浙江松陽的周師傅那裡問他怎樣才能把蜜蜂從樹上拿下來。 周師傅看著他年紀輕輕的樣子有點擔心問他:“你這麼小不怕蜜蜂蜇你嗎?蜜蜂蜇人特別疼的。 ”劉勇林反問道:“你們不怕蟄嗎?”周師傅說:“我們習慣了就不怕了。 ”

“你們不怕我也不怕,

我可喜歡小蜜蜂了, 你告訴我怎樣讓它們找到家吧!”周師傅看他這麼喜歡就告訴他回家做個網兜把蜜蜂網下來, 再放在有巢脾的蜂箱裡就可以了。 但是, 劉勇林家裡沒有蜂箱, 熱情的周師傅就把自己蜂場的一個蜂箱送給了他。

劉勇林興高采烈帶著蜂箱回到家, 叫他的奶奶幫忙做了一個大網兜, 然後按照周師傅告訴的方法, 居然順利的把蜜蜂收回到蜂箱裡。 當時沒有防護面具, 把臉和眼睛都蟄腫了, 眼睛都睜不開還發高燒, 也沒辦法去上班。 父親看到他這個樣子又氣又急說:“你以後不要再把那些蜜蜂弄回家, 弄回來我就都給你毒死!”

當時的劉勇林非常害怕父親真的會把他珍愛的小蜜蜂給毒死, 就讓奶奶和父親求情,

父親看他這樣執著, 就退一步說:“養可以, 但是不能影響上班。 ”因為在那個年代能學個技術非常不容易, 於是就跟父親保證以後決不耽誤工作。

從此以後, 在工作之余劉勇林就經常去棋盤山周師傅那裡去拜師學藝, 周師傅特別有愛心, 看他不怕蟄還這麼喜歡, 就手把手的教他怎樣飼養管理和越冬等養蜂知識。

▲劉勇林轉場在雲南

但是, 東北的天氣冬天特別的冷, 因管理不善還是都被凍死了。 當時劉勇林特別傷心, 父母勸他以後不要再養了, 可他不死心, 來年槐樹開花的時候, 他又跑去周師傅那裡尋求幫助。 周師傅看到他這樣執著, 就又送給他一箱特別強壯的蜂群。 劉勇林內心非常感謝周師傅。 周師傅的兒子和他一般大也隨父親出來養 蜂, 一來二去的他們倆就成了好朋友, 有時候還請他們到家裡吃飯, 也正式拜周師傅為師傅了。

周師傅在棋盤山這裡只能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就又趕下個花期去追花奪蜜, 劉勇林非常羡慕他們, 想著自己什麼時候也能隨他們到外地去采蜜, 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實現自己一直想要的夢想!周師傅告訴他養蜂在外特別辛苦,風餐露宿,遇到颳風下雨帳篷都被刮翻,你在家裡玩玩還可以,就不要出去遭這份罪了。劉勇林就和師傅說:“再苦再累我都不怕,你們能做到的我也能!”

▲劉勇林的養蜂車隊浩浩蕩蕩出征雲南

一連兩年的時間,冬天一到蜂都會因為自己的經驗不足不怎麼會管理被凍死了,父母勸他還是不要再養了,還往裡搭錢喂白糖,可他還是沒有放棄繼續養,而且更加細心認真了,還買了幾本養蜂書籍來學習,在學習中慢慢摸索和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年從兩箱分到四箱,冬天成功越冬,蜂群還很強壯!這次的成功給了劉勇林更大的信心,到了秋天竟然采了20幾斤百花蜜,這是他養蜂這幾年第一次取蜜,還取了這麼多,他的心情真的無以言表,他說,現在每年打幾十噸蜜也沒有當時打二十多斤蜜那麼激動。

劉勇林家鄰居是個朝鮮族人,有氣管炎,聽說吃蜂蜜可以治氣管炎,看到他家取蜜就說:“你把蜂蜜賣給我吧,你這蜂蜜好,我給你高價錢。”劉勇林就給自己奶奶留了一個罐頭瓶,剩下的都賣給了鄰居家,他看到只要能采到好蜂蜜就能賣出去,這樣就更堅定了養蜂的信心。

養蜂路上多波折

之後的幾年時間也越來越有經驗,每年都能取到一些蜂蜜,一邊工作一邊養蜂。1987年10月結婚以後,他就辭掉了工作,做了個體戶,開了一個水電焊汽車修理廠,每天工作都很忙,就沒有太多的時間管理蜜蜂了,到了冬天越冬飼料不夠就都餓死了。妻子本來就不喜歡蜜蜂,被蜜蜂蟄了就嚴重過敏,說什麼都不讓再養了,雖然不養可每年到槐樹開花的時候,都要抽出時間到棋盤山周師傅那裡去看望他,這一停就是10年時間沒養蜂。

1997年,劉勇林租的修理廠因道路擴寬要拆遷,又沒找到合適的廠址就不做了,轉而做起了汽車長途運輸,但是只做了半年的時間,效益不好就把車賣了,妻子還讓他繼續開修理廠。這時,劉勇林心中已經萌生想專業養蜜蜂的念頭,因為這麼多年雖然沒養,可是想養蜜蜂的情結在他心裡一直都沒有放下。妻子不同意養,說養蜂辛苦常年在外風餐露宿,自己又不能和他一起出去,孩子小要在家照顧孩子。劉勇林就向妻子保證,養蜂是他今後一生的事業,無論多苦多累一定要成功,決不再放棄了,也不用妻子和他出去,在家照顧好孩子就行。妻子看他下定這樣的決心,也就不再阻攔。

▲劉勇林、李玉榮當年結婚照

1998年春天,劉勇林買了50箱蜜蜂正式走上了養蜂這個行業,變成一名真正的養蜂人,也能和其他養蜂人一樣到處去追花奪蜜了,他的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到了10月份,他就隨著南方的蜂友到浙江的松陽縣去採茶花粉繁殖蜜蜂。

到了過年的時候,他才體會到一個人在外的孤獨與寂寞,都不敢給家裡打電話,怕忍不住對家人思念的淚水。他下定決心,即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堅持走下去,決不能讓家人失望,要因著這份甜蜜事業讓家人過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有付出就有回報,在來年春天,油菜花開的季節,有了一些收穫,雖然辛苦也樂在其中。自從這次養蜂開始劉勇林就下定決心,一定要采純天然成熟蜜,讓更多人都能吃到真正的好蜂蜜。他的宗旨是“以品質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不造假,不賣假,不賣水蜜,零添加,賣就賣純天然成熟蜜,要給消費者帶去健康和甜蜜。

▲結婚30年,劉勇林、李玉榮現在合影

劉勇林妻子在家做零售,也看到了蜂產品的大好前景。2005年10月,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們在瀋陽市內開了一家蜂蜜店——瀋陽市玉蜂堂蜂業經銷中心和一個加工廠。他們生產的蜂產品主要是針對瀋陽市內的各大藥房進行銷售,有5家連鎖藥房,6家個體藥房,因為藥房都是用醫保買,銷量也很好,但是返款慢,提點高。到了2008年因加工廠拆遷,無奈把經銷中心停業了,又繼續開始追花奪蜜。

從2005年150箱到2014年發展到1000多箱,劉勇林家的蜜蜂不光采蜜,還給西瓜授粉,不但在國內,還到國外的老撾,給他們的西瓜授粉使西瓜能增產,增收。他們的腳步真的是踏遍了國內外的大好山川,也是為了讓廣大消費者能夠吃到真正的純天然,原生態,高濃度純蜂蜜。

胸懷夢想辟坦途

在2016年10月份,通過朋友介紹有幸加入了中國蜂友聯盟,在蜂友聯盟裡結交了很多全國名地的蜂友,又圓了劉勇林的一個夢想,就是通過蜂友聯盟電商平臺,把他的蜂蜜能夠銷往全國各地,讓全國人民都能吃上真正的純天然,無添加,高濃度成熟蜜,他非常感謝蜂友聯盟給廣大蜂友提供這個電商平臺,讓每一位顧客都買的安心,吃的放心。

2017年11月3日在武漢舉辦的首屆中國蜂友聯盟高峰論壇之中國好蜂蜜“品鑒大會”上,劉勇林選送的枇杷蜜榮獲“銅蜂獎”三等獎,當時他的心情非常激動,他說:“我要感謝蜂盟給我們蜂友搭建這個平臺,沒有這個平臺,你就是再好的蜂蜜也不會被認同,所以說好蜂蜜上蜂盟,只有在蜂盟電商平臺跟一線蜂農一對一才能買到真正的好蜂蜜。蜂盟建立了大資料庫通訊錄,是為了蜂友互相聯絡找場地,還有蜂盟指數的成功上線,更是給我們提供更好的平臺,讓我們第一時間掌握白糖和蜂蜜的價格,現在蜂盟又成立了蜂農維權基金,這個維權基金是我們盼望已久的,我們不再害怕蜜霸的強買強賣,道路運輸的亂罰款等,蜂盟都會鼎力相助,扶危濟困!

▲劉勇林選送蜂蜜在蜂盟首屆高峰論壇武漢峰會中獲獎

劉勇林說,蜂盟是我們養蜂者愛的家園,是我們的堅強後盾,我們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會第一時間在蜂場插上舉蜂盟的旗幟,周圍和路過的路人都會投來羡慕的眼光。就如馮小剛的《芳華》,我們在最好的年代虛度光陰,他們在最壞的年代洗盡鉛華,只有那個年代的人才能共鳴。他相信蜂盟的明天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也祝福蜂盟能更快的走向世界的前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文為“中國蜂友聯盟”特別策劃之

《蜂采人生》系列紀實文學第二十六期

"中國蜂友聯盟"之《蜂采人生》策劃小組

校對:于亞蓮、陳永金

編輯:嚴編輯、董春霞

品牌榮譽顧問:張生、王淑娟

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實現自己一直想要的夢想!周師傅告訴他養蜂在外特別辛苦,風餐露宿,遇到颳風下雨帳篷都被刮翻,你在家裡玩玩還可以,就不要出去遭這份罪了。劉勇林就和師傅說:“再苦再累我都不怕,你們能做到的我也能!”

▲劉勇林的養蜂車隊浩浩蕩蕩出征雲南

一連兩年的時間,冬天一到蜂都會因為自己的經驗不足不怎麼會管理被凍死了,父母勸他還是不要再養了,還往裡搭錢喂白糖,可他還是沒有放棄繼續養,而且更加細心認真了,還買了幾本養蜂書籍來學習,在學習中慢慢摸索和實踐。功夫不負有心人,這一年從兩箱分到四箱,冬天成功越冬,蜂群還很強壯!這次的成功給了劉勇林更大的信心,到了秋天竟然采了20幾斤百花蜜,這是他養蜂這幾年第一次取蜜,還取了這麼多,他的心情真的無以言表,他說,現在每年打幾十噸蜜也沒有當時打二十多斤蜜那麼激動。

劉勇林家鄰居是個朝鮮族人,有氣管炎,聽說吃蜂蜜可以治氣管炎,看到他家取蜜就說:“你把蜂蜜賣給我吧,你這蜂蜜好,我給你高價錢。”劉勇林就給自己奶奶留了一個罐頭瓶,剩下的都賣給了鄰居家,他看到只要能采到好蜂蜜就能賣出去,這樣就更堅定了養蜂的信心。

養蜂路上多波折

之後的幾年時間也越來越有經驗,每年都能取到一些蜂蜜,一邊工作一邊養蜂。1987年10月結婚以後,他就辭掉了工作,做了個體戶,開了一個水電焊汽車修理廠,每天工作都很忙,就沒有太多的時間管理蜜蜂了,到了冬天越冬飼料不夠就都餓死了。妻子本來就不喜歡蜜蜂,被蜜蜂蟄了就嚴重過敏,說什麼都不讓再養了,雖然不養可每年到槐樹開花的時候,都要抽出時間到棋盤山周師傅那裡去看望他,這一停就是10年時間沒養蜂。

1997年,劉勇林租的修理廠因道路擴寬要拆遷,又沒找到合適的廠址就不做了,轉而做起了汽車長途運輸,但是只做了半年的時間,效益不好就把車賣了,妻子還讓他繼續開修理廠。這時,劉勇林心中已經萌生想專業養蜜蜂的念頭,因為這麼多年雖然沒養,可是想養蜜蜂的情結在他心裡一直都沒有放下。妻子不同意養,說養蜂辛苦常年在外風餐露宿,自己又不能和他一起出去,孩子小要在家照顧孩子。劉勇林就向妻子保證,養蜂是他今後一生的事業,無論多苦多累一定要成功,決不再放棄了,也不用妻子和他出去,在家照顧好孩子就行。妻子看他下定這樣的決心,也就不再阻攔。

▲劉勇林、李玉榮當年結婚照

1998年春天,劉勇林買了50箱蜜蜂正式走上了養蜂這個行業,變成一名真正的養蜂人,也能和其他養蜂人一樣到處去追花奪蜜了,他的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到了10月份,他就隨著南方的蜂友到浙江的松陽縣去採茶花粉繁殖蜜蜂。

到了過年的時候,他才體會到一個人在外的孤獨與寂寞,都不敢給家裡打電話,怕忍不住對家人思念的淚水。他下定決心,即然選擇了這個行業,就是再苦再累也要堅持走下去,決不能讓家人失望,要因著這份甜蜜事業讓家人過上甜蜜幸福的生活。

有付出就有回報,在來年春天,油菜花開的季節,有了一些收穫,雖然辛苦也樂在其中。自從這次養蜂開始劉勇林就下定決心,一定要采純天然成熟蜜,讓更多人都能吃到真正的好蜂蜜。他的宗旨是“以品質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不造假,不賣假,不賣水蜜,零添加,賣就賣純天然成熟蜜,要給消費者帶去健康和甜蜜。

▲結婚30年,劉勇林、李玉榮現在合影

劉勇林妻子在家做零售,也看到了蜂產品的大好前景。2005年10月,在朋友的幫助下他們在瀋陽市內開了一家蜂蜜店——瀋陽市玉蜂堂蜂業經銷中心和一個加工廠。他們生產的蜂產品主要是針對瀋陽市內的各大藥房進行銷售,有5家連鎖藥房,6家個體藥房,因為藥房都是用醫保買,銷量也很好,但是返款慢,提點高。到了2008年因加工廠拆遷,無奈把經銷中心停業了,又繼續開始追花奪蜜。

從2005年150箱到2014年發展到1000多箱,劉勇林家的蜜蜂不光采蜜,還給西瓜授粉,不但在國內,還到國外的老撾,給他們的西瓜授粉使西瓜能增產,增收。他們的腳步真的是踏遍了國內外的大好山川,也是為了讓廣大消費者能夠吃到真正的純天然,原生態,高濃度純蜂蜜。

胸懷夢想辟坦途

在2016年10月份,通過朋友介紹有幸加入了中國蜂友聯盟,在蜂友聯盟裡結交了很多全國名地的蜂友,又圓了劉勇林的一個夢想,就是通過蜂友聯盟電商平臺,把他的蜂蜜能夠銷往全國各地,讓全國人民都能吃上真正的純天然,無添加,高濃度成熟蜜,他非常感謝蜂友聯盟給廣大蜂友提供這個電商平臺,讓每一位顧客都買的安心,吃的放心。

2017年11月3日在武漢舉辦的首屆中國蜂友聯盟高峰論壇之中國好蜂蜜“品鑒大會”上,劉勇林選送的枇杷蜜榮獲“銅蜂獎”三等獎,當時他的心情非常激動,他說:“我要感謝蜂盟給我們蜂友搭建這個平臺,沒有這個平臺,你就是再好的蜂蜜也不會被認同,所以說好蜂蜜上蜂盟,只有在蜂盟電商平臺跟一線蜂農一對一才能買到真正的好蜂蜜。蜂盟建立了大資料庫通訊錄,是為了蜂友互相聯絡找場地,還有蜂盟指數的成功上線,更是給我們提供更好的平臺,讓我們第一時間掌握白糖和蜂蜜的價格,現在蜂盟又成立了蜂農維權基金,這個維權基金是我們盼望已久的,我們不再害怕蜜霸的強買強賣,道路運輸的亂罰款等,蜂盟都會鼎力相助,扶危濟困!

▲劉勇林選送蜂蜜在蜂盟首屆高峰論壇武漢峰會中獲獎

劉勇林說,蜂盟是我們養蜂者愛的家園,是我們的堅強後盾,我們無論走到哪裡,他都會第一時間在蜂場插上舉蜂盟的旗幟,周圍和路過的路人都會投來羡慕的眼光。就如馮小剛的《芳華》,我們在最好的年代虛度光陰,他們在最壞的年代洗盡鉛華,只有那個年代的人才能共鳴。他相信蜂盟的明天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也祝福蜂盟能更快的走向世界的前端,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本文為“中國蜂友聯盟”特別策劃之

《蜂采人生》系列紀實文學第二十六期

"中國蜂友聯盟"之《蜂采人生》策劃小組

校對:于亞蓮、陳永金

編輯:嚴編輯、董春霞

品牌榮譽顧問:張生、王淑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