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域龜茲古國的樂舞被譽為“天宮飛來的歌舞”,影響至今

龜茲(qiū‘cí), 又稱丘慈、丘茲等, 意為“白色”, 在今新疆庫車, 約西元前2世紀建國, 是西漢時西域36國之一。 其最盛時, 轄境相當於今新疆輪台、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 、新和六縣市。

龜茲在當時不僅是古代西域塔里木盆地人口最多的國家, 也是絲綢之路的交通要道和軍事爭奪要地。 近代大學者季羨林這樣說過:龜茲是古印度、希臘羅馬、波斯、漢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匯之處。

龜茲作為東西方文明彙集交流地, 是西域文化的搖籃。 在這裡, 多國度、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藝術的特殊環境下, 造就形成了氣質高亢奔放、個性魅力十足的龜茲文化。

龜茲樂舞就是把這種具有多元特徵和多面融合的文化推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 後人稱龜茲樂舞為——天宮飛來的歌舞。

龜茲音樂隨著絲綢之路傳入中原, 受到人民尤其是王公貴族廣泛的喜愛, 成為很多朝代宮廷音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元382年, 前秦苻堅派遣驍騎將軍呂光攻伐龜茲。 戰後, 呂光從龜茲帶回了許多樂舞藝人和樂器。 在苻堅死後, 呂光割據涼州建立後涼, 他把這些藝人和西域的各種樂器, 再和中原的藝人融合在一起, 組成了一支龐大的樂舞隊伍。

在他的親自主持下, 龜茲和中原的藝術家們把大量的龜茲樂曲改編, 又和西涼地區的樂舞融合, 形成獨具特色的西涼樂, 又稱秦漢樂。

此後的歷朝歷代, 龜茲的音樂、舞蹈在宮廷時時出現, 就連唐代最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中, 也有龜茲音樂的元素。

唐代詩人李欣在其長詩《聽安萬善吹觱篥歌》的開頭說“中南山截竹為觱篥, 此樂本自龜茲出。 ”觱篥(bì lì)是一種樂器, 漢代時已從龜茲傳入中原。 觱篥在唐代作為樂器十分流行。

還有李商隱在《龍池》中描寫“羯鼓聲高眾樂停”, 羯鼓也是龜茲樂的主要樂器, 傳入中原後, 唐玄宗極為喜愛羯鼓, 當時著名的宮廷樂師李龜年就是以善打羯鼓和吹觱篥而名動天下的。

唐代詩人元稹在其詩句“胡音胡騎與胡裝, 五十年來兢紛泊。 ”描寫的也是唐代西域文化在中原的廣泛流行。

唐代有一個叫李慕的人, 以吹一口好笛而聞名。 有一次, 他吹了一曲《涼州詞》, 剛一吹完, 有個叫獨孤生的聽眾就問他:“你吹的笛子真好聽!聲調中有龜茲韻味, 你一定有龜茲的朋友吧?”李慕回答說:“你的辯音能力很強,

我的師傅就是龜茲人。 ”

龜茲的舞蹈和音樂一樣享有盛名, 《新唐書-西域傳》中記載:龜茲尚歌樂, 當時聞名的龜茲樂舞有十多種。 唐代著名的僧人唐玄奘在西行求經路上就曾親自領略過龜茲的音樂與舞蹈。

藝術來自生活, 龜茲舞蹈中的“乞寒舞”就很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西域每年的初冬季節,人們都希望天氣寒冷多降雪水,來年的水源就會更足些,這個時候他們就舉行“蘇幕遮”大會,跳大型舞蹈,表演者頭戴各種面具,裝成鬼神、猛獸、武士等。當舞蹈進行到高潮時,就用皮囊盛水向四周觀眾潑灑。群眾在此時情緒沸騰,難以抑制。

龜茲的這種“乞寒舞”傳到中原後,再由中原傳到緬甸、雲南一帶,後來演化為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

本文參考文獻:《新疆兩千年》

龜茲舞蹈中的“乞寒舞”就很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西域每年的初冬季節,人們都希望天氣寒冷多降雪水,來年的水源就會更足些,這個時候他們就舉行“蘇幕遮”大會,跳大型舞蹈,表演者頭戴各種面具,裝成鬼神、猛獸、武士等。當舞蹈進行到高潮時,就用皮囊盛水向四周觀眾潑灑。群眾在此時情緒沸騰,難以抑制。

龜茲的這種“乞寒舞”傳到中原後,再由中原傳到緬甸、雲南一帶,後來演化為傣族的傳統節日“潑水節”。

本文參考文獻:《新疆兩千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