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致村民書:關於精准扶貧我想對你說

親愛的老鄉:

你好!

在精准扶貧資料大識別進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 你是否正在為因“九種情況”被拒之門外而耿耿於懷;你是否正在因“不以大病論低保”而一籌莫展;你是否正在為“二線合一”的新政策而大惑不解,

如果是, 那麼請你看過來!

首先, 我們來簡單解釋一下這些名詞, 所謂的“九種情況”概括起來就是有房、有車、有工作, 有大型農、工業機械, 人戶分離(長期居住在外), 住宅及家裝豪華, 有門市, 高消費, 參與賭、毒、打架鬥毆公安機關有備案, 家屬有村支書及村主任等。 “不以大病論低保”的意思是說評選低保不以大病為由, 應綜合考量群眾家庭生活是否真正需要最低保障。 “兩線合一”是“低保戶”和“貧困戶”這兩條線應該真正接軌, 低保戶需在貧困戶中產生。

以“九種情況”為參考進行資料大識別及“二線合一”的目的是為了更加精准地識別和幫扶真正需要我們幫扶的人,

是為了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美好夢想, 所以我們應該懷著一顆平常心, 用正確的視角來看待這次大識別。

那麼, 有的人會說, 我上有老、下有小, 生活壓力巨大, 不勞而獲的錢誰不想要、誰不需要, 錢再多它也不咬手。 有的人為了爭奪一個貧困戶使盡渾身解數, 一而再、再而三地證明自己就是最窮的那一個, 有的人甚至以成為貧困戶而感到無比光榮。

老鄉們, 這是一種錯誤的觀念, 是一種社會壞風氣, 古語說的好, 人窮志不能窮, 物質上的窮並不可怕, 精神上的窮才是真頑疾,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始終都在傳唱, 朱自清到死都拒領美國救濟糧的故事歷歷在目, 錢學森在新中國成立後不顧美國阻撓毅然回國,

終成為兩彈元勳……這才是我們中華美德的經典傳承呀!

曾幾何時, 我們的村民不再以勤勞致富為榮, 反以懶惰窮困為不恥, 面對困難不找出路, 坐等政府補貼, 久而久之便形成不思進取, 坐享其成的壞習慣, 故而光景過不好, 老人無法贍養至終, 子女不能撫養而立, 生活越過越荒涼, 實在是得不償失呀!

想想古時哪個朝代不是國稅皇糧交不完, 而如今, 就算是上交公糧那也就是二十年前的事呀, 那時候我們的群眾吃不飽穿不暖, 但公糧那是一顆都不能少的吧!何以現在有如此大好的惠民政策卻弄的怨天尤人!

現如今改革開放幾十年, 我們的政府不僅免除了公糧, 各種惠民政策是接二連三地出臺,

我們有了義務教育, 有了醫療保障, 有了養老保險, 有了高齡補貼, 有了危房改造, 有了貧困低保......想想吧, 這一路走來難道還不足以體現我們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嗎?所謂知足常樂, 三四十年前我們吃著“金銀饅頭”, 穿著打補丁的衣服, 沒日沒夜地勞動還激情澎湃地唱著社會主義好呢!

所以我們要樹立正確的榮辱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要以勤勞致富為榮, 以懶惰比窮為恥。 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 政府拉一把, 自己蹬一腳, 只要咱崇勤奮、尚進取, 積極向上比下去, 咱這光景一定能夠脫了貧、追上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